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打印Frosch入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复位固定

    李世梁邱祖财杜兰翔李世佳...
    67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涉及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Frosch入路显露方法及开放复位策略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3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打印辅助经Frosch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Frosch组),22例采用经前外侧联合后外侧Carlson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rosch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前后组[(8.4±0.3)d vs(14.5±0.3)d,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痛VAS评分、HSS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Frosch 组膝痛 VAS 评分[术后 3 个月,(2.2±1.1)vs(3.9±1.7),P=0.039;末次随访,(0.9±0.7)vs(1.8±1.4),P<0.001]、HSS 评分[术后 3 个月,(62.5±6.2)vs(58.1±6.3),P=0.026;末次随访,(88.8±7.5)vs(81.6±9.2),P=0.007]、膝伸屈 ROM[术后 3 个月,(91.7±3.2)°vs(87.6±3.8)°,P<0.001;末次随访,(120.6±4.3)° vs(116.9±3.5)°,P=0.003]均显著优于前后组.[结论]3D打印辅助联合Frosch入路可以直视复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有效恢复关节面,便于内固定置入,术口并发症少,早起下地活动,功能恢复更好.

    胫骨平台骨折3D打印辅助Frosch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

    可吸收与金属螺钉固定Maisonneuve骨折比较

    李建鹏尹梦帆高翔
    679-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可吸收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31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资料,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5例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16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9.2±4.6)个月.可吸收钉组术后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金属钉组[(70.4±8.6)d vs(84.6±5.6)d,P<0.001].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小(P<0.05).术后3个月,可吸收钉组的踝背伸-跖屈ROM显著大于金属钉组[(42.5± 3.6)°vs(38.2±4.9)°,P=0.009],但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MCS、TFCS均显著减少(P<0.05),而TFO显著增加.在相同的时间点,两组间MCS、TFCS、TFO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与金属螺钉相似,可早期负重锻炼,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Maisonneuve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金属螺钉

    本刊网站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684页

    胫骨Pilon骨折前外侧钢板联合内侧微创钢板接骨

    段修芳侯致典潘维亮杨茂杰...
    68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前外侧钢板联合内侧微创接骨板(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与单纯前外侧固定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2年5月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115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两组.58例接受前外侧固定联合内侧MIPO(联合组),57例采用单纯前外侧固定(前外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75.4±14.0)min vs(68.6±13.7)min,P=0.010]、切 口长度[(7.0±0.5)cm vs(4.8±0.4)cm,P<0.001]、术中透视次数[(9.2± 2.0)次vs(6.4±1.8)次,P<0.001]均显著多于前外组,但前者的术中失血量[(54.8±10.2)ml vs(60.5±10.5)ml,P=0.004]、住院时间[(8.5±2.4)d vs(10.3±3.1)d,P<0.001]、下地行走时间[(11.0±2.5)d vs(16.5±3.0)d,P<0.001]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01.5±25.0)d vs(120.4±25.2)d,P<0.001]均显著少于前外组.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术后 3 个月 VAS 评分[(2.0±0.5)vs(2.7±0.8),P<0.001]、AOFAS 评分[(68.8±12.6)vs(63.5±11.2),P=0.019]、背伸-跖屈ROM[(55.0±6.5)° vs(51.5±7.0)°,P=0.006]均显著优于前外组,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关节面对合、外侧胫骨远端机械角、前侧胫骨远端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K-L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联合内侧MIPO入路手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胫骨远端Pilon骨折前外侧开放复位内固定内侧微创钢板接骨

    空心钉与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的比较

    魏建军颜世昌杨永江杨丰真...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和支撑钢板固定三踝骨折和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6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后踝骨块,另外27例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感染、血管栓塞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的趾屈曲挛缩[例(%),2(4.9)vs 7(25.9),P=0.012]及内置物激惹[例(%),3(7.3)vs 11(40.7),P<0.001]的发生率显著优于支撑板组.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及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TFCS、MCS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TFCS、M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和支撑钢板均可有效固定后踝骨折块,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但需随访创伤后关节炎的进展.与支撑钢板固定相比,空心钉固定操作更简单有效,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更少.

    三踝骨折后踝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空心钉钢板

    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任帅张伟孙其志梁晓松...
    697-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17年6月-2022年9月后路椎弓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1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愈合不良组和切口愈合良好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患者中,切口愈合不良21例,占比14.4%.切口愈合不良组患者年龄[(47.8±8.1)岁 vs(41.3±11.2)岁,P=0.003]、BMI[(26.0±5.3)kg/m2vs(21.1±3.4)kg/m2,P<0.001]、糖尿病患病史[(11/10)例vs(10/115)例,P<0.001]、手术时间[(91.9±17.9)minvs(77.7±16.5)min,P<0.001]均显著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组,使用后路开放内固定和单纯微创内固定比率[固定/开放减压固定/微创固定,(4/9/8)例vs(76/18/31)例,P<0.001]显著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4.017,P=0.030),BMI(OR=1.178,P=0.009)、手术时间(OR=1.036,P=0.040)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肥胖、糖尿病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脊柱骨折椎弓钉固定切口愈合

    三种皮瓣修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软组织缺损

    李伍建何少波任聪郑琎喆...
    702-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2月本科收治的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组(perforating artery perforator flap,PAPF),15 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皮瓣组(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SNCF),7 例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ALTF).比较三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ALTF组手术时间[(165.5±26.4)min vs(125.3±13.8)min vs(120.8±11.3)min,P<0.001]、皮瓣面积[(62.7±6.7)cm2 vs(55.3±6.4)cm2 vs(54.9±8.2)cm2,P=0.038]、术中失血量[(298.6±30.7)ml vs(238.9±38.9)ml vs(229.6±30.7)ml,P<0.001]均显著大于 PAPF 组和 SNCF 组,PAPF 组和 SNCF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供区闭合形式、供区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7±2.0)个月.三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三组V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AOFAS评分、供区瘢痕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PAPF组受区感觉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而SNCF组和ALTF组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PAPF组、SNCF组的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优于ALTF组[(62.1±5.1)° vs(61.7±6.2)° vs(54.9±5.3)°,P=0.010],PAPF 组和 ALTF 组的受区感觉功能分级[优/良/可/差:(17/7/3/2)vs(4/1/1/1)vs(2/3/7/3),P=0.046]、供区瘢痕评分[(3.9±0.9)vs(4.2±1.3)vs(5.1±0.9),P<0.001]显著优于 SNCF 组.[结论]PAPF 逆行皮瓣修复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皮肤缺损并发症少,皮瓣外观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度高.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软组织缺损皮瓣

    体质对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荟萃分析

    祁正玺乔晓红尚晋曹海生...
    709-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探讨体质对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3年9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文献,使用RevMan 5.4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前瞻性研究3篇,回顾性研究8篇,均为高质量研究,共涉及3 624膝,其中肥胖组1 258膝,正常组2 366膝.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组与正常组在VAS评分、KSS评分、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OK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I2=89%,MD=-2.99,95%CI-5.18~-0.81,P=0.007),肥胖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显著小于正常组(I2=34%,MD=-3.38,95%CI-4.32 -2.44,P<0.001),肥胖组术后翻修率显著高于正常组(I2=23%,RR=1.51,95%CI1.06~2.14,P=0.02).[结论]与正常体质人相比,肥胖患者行UKA仍可获得较好临床结果,但肥胖患者术后OK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正常体质患者,且肥胖者术后翻修率增加.

    单髁置换术体质体重指数疗效荟萃分析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714页

    巨噬细胞极化在椎间盘退变的作用研究现状

    王伟姜成黄春明李小川...
    715-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性的下腰背部疼痛(low back pain,LBP)是人们求医以及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导致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腰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退变、背根神经节、肌肉等脊柱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诱发或加重LBP,其中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引起LBP最重要的因素,而年龄又是IVD退变的关键因素,因为衰老会加剧椎间盘退变和疾病的进展.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人和啮齿动物退变的IVD中都有浸润,且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本文综述了目前巨噬细胞极化在椎间盘衰老退变中的研究现状,了解椎间盘衰老的潜在机制,以利于延缓或改善年龄依赖性退化进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LBP提供参考.

    巨噬细胞极化椎间盘衰老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