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育浸润行动视域下中小学美育的现实困境及其疏解路径

    张志强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是提升美育水平的策略与方法,也是目标与路径,它在推进中小学美育方面具有多重价值意蕴.从整体的视角看,美育浸润行动实践追求包括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驱动教师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营造校园审美空间和文化景观.中小学美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审美语境纷繁复杂削弱学生甄别能力,美育价值观念偏移制约教育目标实现,校内资源配置差距限制美育课程教学,校外资源嵌入屏障影响美育实施成效.未来需要破解数字审美环境桎梏、突破美育价值观念壁垒、弥合美育资源供给局限、释放校外美育资源潜力等,从而有效疏解学校美育的发展问题.

    美育浸润行动中小学美育五育融合以美育人

    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姜旭王萍陈睿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培训师是教师培训者走向专业化的必然取向,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新国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教师培训师的内涵,分析其在推进教师职后教育、保障教师培训提质增效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价值意蕴;剖析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面临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的冲突、现实需要与支持不足的矛盾、岗位胜任与素养缺位的失衡等现实困境.愈发凸显了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生态稳定、覆盖全面、业务过硬的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必要性.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模型,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优化职业环境、完善制度保障以及制定晋升机制等路径,激发教师培训师队伍的活力,提升管理效能,从而为我国教师培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师培训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自我成长

    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构建:赋权与增能

    李颖杜豪经柏龙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活动中行使的权利,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包含教育教学权、专业研究权和参与决策权.当前教师虽然已经行使专业自主权,但存在权利的内在结构不平衡以及权利维度不充分的问题.为此,应通过赋权与增能,赋予教师教育教学生成权、教育教学休息权、专业研究选择权、专业研究应用权、参与决策平等权,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自主权赋权增能教师专业发展

    以交流轮岗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建设

    周常稳杜岩岩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交流轮岗政策是新时代对优秀师资进行再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建设的有效渠道,对于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乡村振兴以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以交流轮岗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建设是当下城乡交流轮岗政策的应有之义.因此,交流轮岗在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建设中肩负着帮扶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等时代使命,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参与教研评工作、搭建城乡教育数字化发展平台等关键任务.据此提出,以系统观念优化体制机制、以人为本健全保障体系、营造交流轮岗文化等措施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建设.

    交流轮岗乡村教师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所面临的道德隐忧及教育应对

    杨淑萍赵欣玥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虽然在数字媒体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远比成人游刃有余,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青少年与成人世界的边界,有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但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及新媒体信息的庞杂性、低准入门槛及弱控性等特点,也易于使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着空前的风险,诸如信息茧房、朋辈情感、塔西佗效应等,可能造成部分青少年道德观片面、价值标准模糊、信仰动摇进而引发行为失范等问题.应对这一问题,应转变片面否定的单向思维,正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与缺陷,深入探索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路径,真正使新媒体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的优势教育力量.

    新媒体青少年道德成长

    为生涯幸福奠基:面向未来办学的中学实践

    欧健张勇刘建勇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为生涯幸福奠基"的办学主张,基于"哲学自省"、出于"教育自然"、源于"使命自觉",其在思想内涵上彰显为从职业发展到人生关怀的生涯立场的转变,从个体目标到社会责任的幸福观念的树立,从学业成就到生涯素养奠基作用的发挥.实践中,学校立足自身资源与精神禀赋,勇做"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勇当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同时以开放的人才培养、健康的文化涵育、智慧的现代治理扎实践行面向未来的办学原则.展望未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为生涯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将在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样态、发挥课程价值中,加速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数字教育转型、承担示范引领责任.

    生涯幸福生涯素养生涯教育面向未来

    "三维进阶"重塑初中学校扩优提质新样态

    苏明海
    103页

    "科学+"课程赋能学生创新成长

    牟映
    103页

    四位一体构建学生心理健康长效机制

    兰大莉
    104页

    革命文化类整本书阅读策略

    唐雨
    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