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车栋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已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工具,在这样的情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也应该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接轨,高校辅导员应该重新审视学生的思政教育方法和内容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改进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备一定的辨别力.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旨在为大学生制定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内容.

    "互联网+"环境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有效策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戴茹娴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青年学生对于国际形势、政治发展、民族复兴等话题都会产生兴趣和疑问.如何更好地回答学生之问,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急需思政课教师思考.2021 年 9 月 29 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 51 个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故事正是思政课的重要内涵支撑,通过将其与理论课堂、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融合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高校思政课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

    胡紫燕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形成了以士绅团体、宗族组织为治理主体,以家谱族规礼俗为治理依据的简约治理模式,通过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秩序的维系.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对于基层民众规则意识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涵养、公共精神的培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与新时代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逻辑上的契合性."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重新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解决基层治理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基层社会治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与实践

    黄思铭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分析了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担任课堂小讲师以及开展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中心教学思政课课程设计角色扮演教学质量

    "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优良学风培育路径

    李禛芸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思政"通过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升了高校育人实效.高校学风建设与高校思政工作相辅相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传播媒介夯实高校学风建设,开展高校优良学风培育路径探索.

    数字思政学风建设高等学校

    归真·育心·育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

    门延会陈琪王强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存在的归真度不够、育心不明显、育人度不够等多重问题,提出了依据专业学科背景,找准思政本源,思政返璞归真;通过"三个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浸润学生心田,实现育心;通过"四个融入"渠道,落实课程的思政融入,打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课程思政归真育人育心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聂祥乙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坚定理想信念;开展实践教育,磨炼坚韧意志;结合典型示范,引领正确价值;开展整风运动,培养优良作风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从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汲取经验,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融媒体背景下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大思政课"研究

    唐婷婷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好用好"大思政课",需要我们改革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借助融媒体的传播工具和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大素材,筛选融媒体"大资源",运用网络"大数据",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充分赋能思政育人体系,有助于展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大视野、大智慧、大体系,有助于巩固学生党史知识,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从而提升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成效.

    融媒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的路径

    王新祺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教育格局中,产教融合范式的出现成为一个关键概念.高职院校中的劳动教育在产教融合的广泛议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劳动教育观念弱化、劳动教育异化、劳动教育体系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要更新劳动观念,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挖掘与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使劳动教育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设计

    许陈晨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对教师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需培养其思想政治素养.《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传递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因此,探索在该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也就成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本研究背景反映了教育领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的深化认识,旨在通过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育人才.

    课程思政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