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晓琳

双月刊

1001-2001

kfk@tjh.tjmu.edu.cn

027-83662686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中国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康复》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论述全面康复的学术性期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康复水平,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全面介绍国内外康复医学及全面康复的现状、最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

    李强杜雪松张梅
    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R技术训练,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VR技术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身体压力中心摆动指标(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稳定极限(L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患肢身体成分相关指标(浮肿指数、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脑血流量(CB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里弗米德行为记忆试验评价表(RBM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睁眼时、闭眼时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较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VR组,VR组低于rTMS组(均P<0.05);3组LOS结果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FMA、BI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浮肿指数均降低,且联合组、VR组均低于rTMS组(均P<0.05),3组上肢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CBF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TMS组,rTMS组低于VR组;3组MoCA、RBMT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稳定性,恢复神经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VR技术训练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脑血流量

    肌内效贴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研究

    王萍徐倩吴浩宇李宁宁...
    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唇舌操训练、发声发音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4周.肌内效贴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最长发声时(MPT)检测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比较3组在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3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治疗组言语响度、言语清晰度、MPT值、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与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响度、清晰度、呼吸控制能力及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

    肌内效贴经颅磁刺激脑卒中构音障碍

    胃肠道炎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Sun J王玫懿张长杰
    396页

    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家庭参与式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的干预效果观察

    毛妍孙明亮项洁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家庭参与式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PSA)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沭阳县中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PSA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在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居家语言康复,观察组由微信平台管理团队通过微信对患者家属进行反馈和指导,对照组则通过电话进行.判定患者语言训练依从性并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采用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判定法(CFCP)评定患者沟通能力.结果:2组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训练依从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P<0.05);干预前,2组患者WAB评分、AQ值、CFCP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WAB评分、AQ值、CFC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PSA患者开展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家庭参与式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训练依从性,有效改善语言功能,显著提升失语商及沟通能力.

    微信平台家庭参与式语言康复训练卒中失语

    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

    齐晶晶刘腊梅李文婷刘延锦...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以32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SFEAS)、服药信念量表(BMQ)、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自我效能量表(SSE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疾病感知、服药信念与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0份.脑卒中患者B-IPQ评分为45.33±8.31分,BMQ评分为30.10±3.32分,SFEAS评分为34.89±8.90分,SSEQ评分为74.09±11.80分,各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学历、居住地患者B-IPQ、BMQ、SFEAS以及SSEQ得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疾病感知同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呈负相关(r=-0.754、0.741、-0.785;均P<0.001);服药信念和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864;P<0.001);服药信念和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r=0.780;P<0.001);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r=0.753;P<0.001);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在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示,自我效能对康复依从性的路径系数是0.409,自我效能通过中介变量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对康复依从性产生部分间接效应.结论:脑卒中的发生可影响患者的疾病感知、服药信念、自我效能以及康复依从性,并且疾病感知和服药信念可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康复依从性.

    脑卒中疾病感知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中介效应

    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闻自强熊荣飞王寿强熊德启...
    40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先电后磁组、先磁后电组、电磁同步组3组,每组各32例.3组分别脱落2例、3例、1例,最终分别为30例、29例、31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及卫生宣教),在此基础上,先电后磁组先进行电针治疗,间隔10min后进行rTMS治疗;先磁后电组先进行rTMS治疗,间隔10min后进行电针治疗;电磁同步组同步进行rTMS和电针治疗.电针和rTMS均为20min/次,1次/日,5次/周,3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表(MSQ)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检测血中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3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对VAS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电磁同步组在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均P<0.05);在治疗4周后,电磁同步组SP均低于其余2组(均P<0.05),5-HT均高于其余2组(均P<0.05),MSQ评分低于先磁后电组(P<0.05),与先电后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电磁同步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其余2组(均P<0.05).结论: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rTMS治疗偏头痛疗效具有差异,同步治疗的效果可能优于先电后磁方案和先磁后电方案.

    重复经颅磁刺激电针偏头痛

    倍他司汀和经皮迷走神经刺激联合治疗对梅尼埃病的疗效

    Wu D王玫懿张长杰
    410页

    不同颅脑部位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观察

    王聪聪田小军苏洲郭双喜...
    4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初级运动皮层组(M1组)及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组(L-DLPFC组),每组24例.M1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M1头皮处,L-DLPFC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DLPFC头皮处,阴极均放置在对侧眶上裂,M1组及L-DLPFC组刺激强度为2mA,每次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电极放置位置与M1组相同,仅前1min内给予2mA的刺激.刺激治疗5d.于治疗前及治疗5d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的第3部分(MDS-UPDRS Ⅲ)、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3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1组、L-DLPFC组MDS-UPDRS Ⅲ、FOG评分、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M1组、L-DLPFC组MDS-UPDRS Ⅲ、FOG评分、TUGT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M1组与L-DLPFC组MDS-UPDRS Ⅲ、FOG评分、TUG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势半球M1及L-DLPFC应用tDCS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经颅直流电刺激初级运动皮层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改变研究

    Bellini G王玫懿张长杰
    415页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朱洪柳王维胡骁宇王世杰...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SFGS)、面神经残疾指数量表[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患侧面部温差(额温差、颧温差、口温差)对疗效进行评估.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亦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FGS、FDIP、FDIS、HAMA评分、面部两侧温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SFGS、FDIP评分均增加(均P<0.05),FDIS评分、HAMA评分减少(均P<0.05),患侧面部额温差、口温差减少(均P<0.05),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增加(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SFGS、FDIP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FGS、FDIP评分增加,FDIS评分降低,颧温差、口温差减少,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增加(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更佳,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在神经肌肉损伤疾患中的应用打开新的思路.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周围性面瘫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