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杨洋李哲韩军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关键核心技术新型举国体制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负责任研究的科研数据信用风险敏捷治理体系研究

    王今邹纯龙马海群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贯穿于科研发现的整个过程,是科研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过程性和阶段性资料.数据造假、篡改数据等不端科研行为的频发引人深省,如何有效应对科研失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因此本研究聚焦科研数据失信问题,面向负责任研究的要求,基于敏捷治理理念,融合法律制度、数字技术和诚信伦理,提出具有可行的科研数据信用风险敏捷治理体系建构思路,并设计出"数智人"为路径的敏捷治理机制.该体系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角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数据信用文化与政策在科研数据失信行为中的软约束与规范作用.

    数据信用敏捷治理负责任研究

    智慧集群平台赋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

    周艳芳顾青瑶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技术攻关以及技术产业化都无法离开创新联合体,如何有效提高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水平成为亟待探明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智慧集群平台为解决创新联合体的运营效率提供可行方案,因此有必要研究智慧集群平台如何赋能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智慧集群平台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获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发展现状变量,分别获得4 个范畴以及3 个范畴,将得到的概念与范畴指标化,再通过问卷研究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最后提出优化路径,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智慧集群平台研究型大学创新联合体产学研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

    胡伟张可萌许志勇余浪...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0 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融资费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提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东部地区和"专精特新"企业中效果更明显.本文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传导路径研究与异质性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精准度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不对称融资费用

    产业链核心技术堵点识别与分析研究——以芯片产业为例

    张桐赫何海燕孙磊华张亚东...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竞争格局下,全球产业链技术合作受限,进行技术堵点识别与分析对防范重大科技风险,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专利视角出发,结合美国出口管制清单,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LDA主题建模,将产业链技术竞争情报进行对比,构建了集成不同数据源开展关联分析的研究框架,对亟待突破却受到技术限制的核心技术堵点进行产业链定位,深度剖析核心专利竞争与出口管制政策的内在关系.在芯片领域实证研究发现在数字计算设备、印片设备与光刻工艺领域中国存在核心技术堵点,对应的产业链环节为制造设备与材料,存在核心专利被提前卡位问题,研发材料与创新技术路线可作为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途径.本研究为复杂国际竞争下产业核心技术堵点发现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框架.

    技术堵点专利识别LDA主题建模芯片产业链

    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效应研究——基于知识创造与知识地理溢出的双重机制

    徐星惠宁韩先锋崔若冰...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剖析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创造机制、知识地理溢出机制,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复合效应.利用2012-2021 年四大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上述的复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层面,应当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体形式;在区域层面,注重区域的软、硬制度要素的构建,推动区域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和新基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势能,促进人工智能在区域的长期"根植性".

    人工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复合效应知识创造知识地理溢出

    基于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的高价值专利筛选研究——以稀土永磁产业为例

    许振亮王振高天艳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价值专利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压舱石,对其进行筛选及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涵盖经济-技术-法律-战略"四维一体"的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依托DPS数据处理系统为指标赋权,以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检索,筛选永磁材料高价值专利.将排名前10 位的高价值专利呈现作为模拟现实示例以供参考.对比DPI指数,发现高价值专利筛选结果高度吻合.本评价体系及方法适用于从海量专利中遴选出高价值专利,可为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判别技术实力、进行专利资产管理及聚焦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专利筛选方式.

    高价值专利稀土永磁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知识基础、认知邻近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基于772万条发明专利的实证分析

    徐洁李琳
    72-8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0-2018 年国内281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大数据挖掘,采用每年获得引用数前2%的发明专利衡量突破性创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基础和区域合作认知邻近性对城市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研究发现:①知识相关多样性是城市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突破多源于相关技术领域内部的知识溢出;②知识非相关多样性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呈倒U形关系,且在高创新等级城市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并随着突破性门槛提高,非相关技术领域间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提升;③合作城市认知邻近调节知识基础和突破性创新的关系,当城市知识基础非相关多样性较强时,高认知邻近性的跨区知识合作有助于技术突破,而当城市拥有相关性较强的知识基础时,构建较高认知距离的跨区知识合作关系更优.本研究结论可对提高城市突破性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突破性创新知识基础认知邻近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改善地区创新资本错配

    薛虎谢昌凡耿献辉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创新技术研发系统和创新技术转化系统双重视角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地区创新资本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2004-2021 年30 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地区创新资本错配的改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效应逐渐增强;②地区创新资本错配方向的不同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在创新资本配置过度地区中知识产权保护会加剧地区创新资本错配;③随着技术位置的前移,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创新资本错配改善效应更大;④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术市场治理效应、技术市场扩张效应、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来改善地区创新资本错配.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本错配市场扭曲

    科技治理范式下的人才评价:理论指向与实践进路

    李杨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科技管理范式为应然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于科技治理改革实然,导致人才评价实践中衍生诸多问题,亟需建立符合科技治理需要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但是,由于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尚未厘清,对于人才评价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为阐明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实践进路,本文首先从目标、行动、话语、组织、规范5 个维度对科技治理的理论内涵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科技治理时代的人才评价应将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作为评价目标、以网络结构重塑评价主客体关系、面向合作重构人才评价标准、以平等对话改良评价方式、在行动中规范人才评价过程.

    科技治理科技管理人才评价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