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论坛

王元

月刊

1002-6711

zgkjlt@china.com

010-58884590/91/93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

中国科技论坛/Journ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政策理论刊物,以政府部门、科技政策研究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读者为对象。多年来杂志认真组织科技热点研讨,始终站在科技体制改革前沿,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对国家重大软课题进行跟踪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薛维锐王泽宇薛小龙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叠加的历史进程,智能化作为重大工程物理设施与服务之间的调适性方式,在日益复杂的运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逻辑系统,研究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结合时代诉求、高质量发展情境分析重大工程运维管理与智能化的内在关联,在明晰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基本学理的基础上重构智能化运维管理要素,并阐述服务功能涌现、"数"聚"人"散融合、常态应急转换等运行机制,从技术、应用、效益等层面解析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研究揭示了重大工程运维管理与智能化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解析了其实现路径,对推动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重大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高质量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边界研究

    袁佳音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筛选和控制的主体以及算法设计主体,应在生成内容侵权时承担相应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但存在服务提供者的内涵不清、侵权责任认定规则不明等问题,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权责不一,不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化发展.鉴于此,需要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具体内涵,使其与其他责任主体相区别,厘清其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地位.在侵权责任认定路径上,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侵权的归责原则、过错认定、因果关系认定和免责事由等内容进行优化与扩展,达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划定边界的效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认定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科技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科技传播体系的分析

    王硕阎妍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科技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系统地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科技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技术赋能的角度考察,AIGC深刻赋能各个传播环节,引发科技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科技传播体系的高效化与精准化进程.从技术赋权的角度考察,AIGC为多类传播主体赋权,科技传播的权力关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推动科技传播体系的民主化和去中心化进程.从技术责任的角度考察,AIGC也带来一系列技术伦理难题和社会伦理风险.未来需要持续加强AIGC行业自律、推动开放科学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对关键应用领域的监管,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数字伦理素养.

    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传播体系传播主体传播模式数字伦理

    行动者互动视域下算法影子官僚异化风险

    韩云超
    14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算法公司为组成主体的算法影子官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一方面极大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却利用算法优势将政府裹挟进黑箱之中,对数字政府建设造成威胁.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从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互动视域出发,在宏观制度环境、微观互动逻辑中分别建构理论与现实的具体对话,探究算法影子官僚与政府部门多重行动主体之间互动样态及诱因,以此有效回应已有研究对于行动者之间互动关系结构样态与诱因论证的简单化、笼统化倾向.研究发现,互动关系失衡的异化风险具体表现为依存于固有的委托代理协作关系之下的算法黑箱风险,以及潜藏于层级协调机制所引致的行政偏差之下的隐秘共谋风险.这本质上是由算法黑箱和制度真空双重维度引致的治理堕距造成的,应从法律法规、价值规范、人才引培、监管治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化解.

    算法影子官僚行动者互动协同异化风险

    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型及生态环境

    许翾李晨邱元张辉...
    15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所经历的孕育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提出以优秀博士生和博士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所构建的高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规律,系统研究高校人才队伍及科研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指出高校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多主体协调互动以及开放包容的长周期学术研究生态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讨论重点要素配置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必要性.最后,以四所"双一流"大学的相关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在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最优人才生态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为高校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经验借鉴.

    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发展模型人才生态

    中美芯片产业政策比较:理念、目标、路径与创新

    杨凯瑞严传丽谭启祥史可...
    16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是世界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先驱与领军者,对比中美两国芯片产业政策,剖析两者间差异共性和隐含逻辑,对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研究构建基于"理念—目标—路径—创新"政策分析框架,对比分析中美两国芯片产业政策的逻辑特点和差异分野,并探讨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美两国芯片产业政策既有共通性也有显著差异性,且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持有价值观念、制度环境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不同.基于此,对中国芯片产业政策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芯片产业公共政策中美对比政策比较

    日本企业技术转化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变革——丰田汽车的"成"与"败"

    潘墨涛郎峰翘张运东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企业的成功依靠技术领先获得发展空间,其相关制度环境独具特色,值得研究.通过讨论日本企业在技术转化中面对的整体制度环境——重技术轻市场的管理哲学、东西世界夹缝中生存的国际环境、传统制度与区域文化的影响、政府-市场制度关系的数次变迁,引出对于丰田汽车内部精益管理等制度路径依赖、外部封建"幕藩体制"的企业间关系等制度特质的讨论,指出其正面临市场信息、内部管理、政企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困境,导致技术转化的阶段性"失败";在对丰田汽车技术转化未来一段时期变革方向的推理判断基础上,形成对企业技术转化相关制度问题的规律性认知,得出经验教训,以引导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转化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

    日本企业技术转化制度设计与变革丰田汽车

    新时代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规律探索与经验总结——评《新时代党领导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钮钦
    封2页

    发展面向新型全球化的创新系统分析视角

    封凯栋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