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支持科研、面向发展、积极平衡的科技期刊AI政策

    彭希珺华宁孟美任张晓林...
    1339-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AI技术对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构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期刊AI政策.[方法]从科技期刊第一性原理出发,围绕促进科技创新、适应未来发展、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加强科研诚信管理的要求,提出构建战略前瞻、积极平衡、分级分步、主动迭代的科技期刊AI政策框架.[结果]提出支持科研人员负责任应用AI工具、建立论文利用AI工具的规范化披露机制、分类管理AI工具用于论文评审、积极审慎推进AI生成内容的检测等具体的政策建议.[结论]提出加快建立和落实AI赋能科技期刊发展政策的建议,包括培养AI素养、发展多样化AI工具和建设支持AI赋能的公共基础设施.

    科技期刊AI赋能AI政策AI使用说明论文评审AI生成内容检测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框架构建研究

    郑雯雯武悦王美玲甄颖...
    1349-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学术出版的角度,为管理部门及学术出版业界防范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导致的诚信和伦理问题提供实践框架,净化学术出版环境,推进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及网络调研法梳理国内外关于AIGC技术的研究现状,调研分析出版商、国际组织等机构的AIGC使用政策或指南,设计AIGC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框架.[结果]当前各出版商及机构针对作者、编辑及审稿人制定AIGC技术的使用政策,内容较为全面,但在具体规定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结论]提出以透明度和问责制、质量和诚信、隐私和安全、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编制原则,按照研究开展和论文撰写阶段、投稿阶段、论文发表或出版后的学术出版基本流程,设计AIGC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框架.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学术出版科研诚信学术伦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署名管理的挑战及应对

    王少
    1357-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署名管理的挑战,并寻找应对策略.[方法]基于理论分析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考察,探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署名权保护的影响,以及对科技期刊署名管理造成的阻碍.[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作品创作后,既影响作者身份认定,又阻碍署名推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转码、数据挖掘和文本输出等行为遮蔽署名侵权,影响科技期刊对不当署名问题的治理,妨碍科技期刊对优先权的确认.[结论]科技期刊要利用智控技术,防止期刊论文被肆意挖掘和随意转码,及时调查处理未经授权的训练以保护署名权和优先权,并将不当署名治理与责任承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完善署名管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署名管理署名权优先权不当署名

    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的科技期刊产业链权益问题解析

    万益嘉顾立平
    1365-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科技期刊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及权益关系,重点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的影响,提出潜在权益问题及应对建议,以促进科技期刊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次级资料分析法,以"科技期刊产业链构成—参与者权益关系—潜在权益问题的应对建议"为主线思路.[结果]当前科技期刊产业链主要由9个论文版本、3种发展形态构成,涉及作者、期刊编辑等多方参与者;数据版之后的发展形态受GenAI影响显著,因其不再直接介于读者、作者和期刊之间,而是围绕语料库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权益关系更为复杂.[结论]GenAI影响下潜在权益问题的应对建议包括: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合理使用范围,在协议层面明确界定授权许可范围,在期刊层面树立产业链全局观念,力求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最大推力.

    科技期刊产业链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法权益

    科技文献挖掘分析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曹晓丽李涵昱张智雄
    1374-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构建科技文献挖掘分析与服务的标准体系,提高科技文献中知识获取、融合和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科技期刊出版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机构科技文献细粒度知识挖掘分析效率.[方法]以"层级—内容—体系—优化策略"为研究思路,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国际标准6个层级入手,覆盖数据处理、知识挖掘、知识服务、情报分析、集成应用全流程,深入梳理和剖析科技文献挖掘分析与服务的标准体系现状和特征,并提出标准体系优化策略.[结果]科技文献挖掘分析与服务的标准体系呈现出多层级标准分治共融、多维内容标准交融一体、层级内容共建标准体系的特征.[结论]从体系化推进各层级标准制定、促进全流程内容体系发展、聚焦通用和领域知识对象标准构建等方面提出科技文献挖掘分析与服务标准体系的优化策略.

    科技文献标准体系数据标注知识挖掘优化策略

    科技期刊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与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析

    程志波岑智
    1384-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科技期刊在新质生产力生成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以期为新时代科技期刊助力生产力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探究科技期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方法]通过对历史上典型案例的考察和分析,按照新质生产力生成逻辑,揭示科技期刊在新质生产力生成的不同阶段已经和能够发挥的作用.[结果]科技期刊在新质生产力生成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源的发现、具化和物质化,并有力推动创意的扩散及新质生产力应用的善治.[结论]科技期刊应在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以及其在新质生产力生成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和作用机理,通过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发挥在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期刊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

    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探索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涂传飞倪军王亮杰黄福华...
    1393-1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梳理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其发展规律,为当下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经验启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从各大图书馆平台以及网络平台中获取的资料结合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历史可以划分为清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至今3个阶段,这3个阶段中因办刊理念、论文作者、刊载内容等国际化指标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国际化程度.[结论]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历史演进中蕴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统一的规律;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在理念上维持与本土化的均衡发展并加快协同速度;在实践上要增强体育学术期刊的本土特色,多维度拓展国际化进路.

    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本土化演进脉络

    期刊审读中量和单位常见问题的定量分析及修改案例——以2013-2023年审读发现问题为例

    郑晓梅张伟
    1404-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期刊出版质量,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科学准确地传播优秀科研成果,从源头上杜绝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问题,强化期刊编辑和作者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意识.[方法]在系统梳理2013-2023年个人审读36种期刊的审读意见表和审读记录表、汇总2023年集中审读的193种期刊的审读意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研习国家标准和规范、定量计算期刊占比等方式,结合期刊特点,对审读中发现的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指标进行分类,结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指出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案例.[结果]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及指标分类原则,将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指标分为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个人审读的36种期刊中,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期刊占比约为94.4%;集中审读的193种期刊中,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期刊占比约为57.0%;在10个二级指标中,出现问题较多的3个指标为量符号不规范、单位符号不规范、数值和单位书写格式不规范;梳理审读中常见的量和单位不规范使用问题并给出修改案例,总结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量和单位规范化建设的建议.[结论]期刊编辑、作者应认真贯彻执行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期刊编辑部可在自有网站显著位置或微信公众号平台列出有关量和单位规范使用的要求并加强量和单位规范使用的智能化、平台化建设.正确使用量和单位不仅有利于科学、准确地描述科研成果,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有效交流,从而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和规范定量分析期刊审读修改案例

    基于学术期刊内容的科普创作策略探索——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

    刘洋赵娜王璐于姗姗...
    1416-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学术期刊内容的科普创作思路,并提出有效策略,为更多学术期刊及编辑同仁提供借鉴.[方法]以在科普方面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为例,从创作选题、文案写作及表现形式3个不同维度,凝练其基于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创作的有效策略.[结果]科普创作过程中,学术期刊在选题定位上基于专刊主题,结合特色栏目,紧追学术热点;文案写作中力求精致标题、创意开头、鲜活正文、深刻结尾;表现形式上丰富视觉设计,探索意见领袖科普视频、科普漫画与长图、科普MG动画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等,可有效助力打造高质量科普作品,更好地发展大众传播.[结论]学术期刊作为发布科学成果的重要传播平台,应勇担科普重任,聚焦科普源头,积极探索不同创作方法并总结有效策略,以促进科研与科普事业繁荣,实现两翼齐飞、双效发展.

    科普创作学术期刊新媒体科普创作策略

    撤销论文特征识别——基于PubPeer平台质疑论文

    林原林芳羽张照芸丁堃...
    1425-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更科学准确地识别以及预测撤销论文的特征,更好地纠正科研失范、减少学术欺诈行为、保护科学的公平性.[方法]基于PubPeer平台上受质疑论文相关数据信息,经数据处理与筛选,建立包含1792篇完整论文数据的撤销论文数据集,分析该部分撤销论文自然属性和评论属性特征,并通过构建PubCancel模型进行撤销论文特征识别及准确性检验.[结果]构建的PubCancel模型可准确、有效地识别撤销论文,撤销论文状态验证准确率高达98.24%.该方法不仅对于评估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快速评估论文可信度的方法.[结论]研究PubPeer平台质疑论文中撤销论文的情况对学术预警研究有重要意义,应用撤销论文特征识别模型能够帮助期刊及编辑及时发现异常论文,规范论文发表并及时撤回问题论文,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撤销论文PubPeer特征识别随机森林Pub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