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准把握国内外数据库研究热点,优化中文科技期刊办刊策略

    詹文海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精准把握先进无机材料领域在国内外主流数据库的研究热点出发,为期刊决策提供依据,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破局"的办刊途径.[方法]利用国际数据库平台Web of Science(WoS)、国内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调研2019-2020年材料综合类期刊被引频次排名前200的科技论文.从论文类型、材料种类、制备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方向5个维度赋予标签,统计分析国内外数据库先进无机材料的共同研究热点.[结果]归纳出国内外数据库的共同研究热点,得出5个热点材料种类、12个热点研究方向和1个热点材料制备技术.相比于WoS平台,国内数据库的热点更加分散,并且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更倾向于传统方向;在前沿领域,国内科研人员的成果被国外期刊大量分流.[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该牢牢抓住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科研水平迅速提高的契机,优化选题方向,加大对热点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组约稿力度,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同时增强竞争意识,积极开拓海外宣传推广平台,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中文SCI期刊研究热点数据库先进无机材料

    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创新路径实践探索——以《遥感学报》为例

    边钊李薇尤笛闫珺...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下,探索科技期刊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创新路径.[方法]总结分析《遥感学报》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实践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期刊同仁提供可借鉴的思路.[结果]通过搭建立体化融媒体宣传交流平台、不断优化融媒体出版内容、调动不同角色人群的积极性、深入遥感的前沿研究领域产生密切合作以及做好遥感科学研究和遥感应用场景对接与服务等举措,《遥感学报》的影响力、领域认可度以及服务遥感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科技期刊的融媒体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融媒体时代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的路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紧密关注本领域学科的发展、提高融媒体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以及提升期刊编辑综合素质.

    融媒体学术成果传播及交流媒体运营密切互动用户导向《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策划出版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实践及启示

    马文军杨阳刘青青
    24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普通科技期刊策划出版高质量专刊的可行路径.[方法]以普通科技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为例,采用统计数据评价2021年至今出版的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出版效果.[结果]与2020-2023年出版的其他期次相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同时期出版的9期精神传承型专刊的学术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普通科技期刊,策划出版精神传承型专刊是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将优质专家列为重点组稿对象能提高约稿成功率;从严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是出版高质量专刊的重要保障;开展丰富的外在呈现形式设计能提升专刊传播效果;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是出版高质量专刊的重要机制.

    科技期刊专刊问题导向型精神传承型外在呈现形式设计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用户视角下"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优化建议

    任杰曹淑凤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用户角度出发,分析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项目的3个平台(生产、运营和传播)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阐述生产、运营和传播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优化建议及平台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入选项目的运营平台(腾云采编系统)、生产平台(方正云平台)、传播平台(SciOpen)已实现在线投审稿、数字化生产、国际化传播功能,但仍需进行优化.从用户角度分析,腾云采编系统需要扩充学术不端检测数据库的外国期刊资源,增加全球范围的审稿专家信息,提高系统易用性等;方正云平台需要提供排版技术支持服务,并增加在线交互功能;SciOpen平台需要增加支持期刊类型等.[结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应以建成集采、编、审、校、发全流程,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知识服务出版平台为目标.

    数字化出版平台国际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用户视角

    国外金色OA期刊出版商、国内科学家及其隶属科研机构的演化博弈分析

    钟镇崔闻迪顾翠伶
    25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出版的三方演化博弈机制与稳定策略,探索中国科研机构对国外金色OA期刊的间接干预机制.[方法]构建以中国科学家、国外金色OA期刊出版商、中国科研机构为主体的OA出版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互动策略及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分析文章处理费、预期拒稿率与科研机构调控策略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结果]均衡点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国外OA期刊出版商可能选择提高与降低期刊质量两种相反的策略,这取决于科学家与科研机构对学术收益、时间成本与经济付出的取舍;科研机构在三方博弈中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能有效干预博弈的最终结果.[结论]我国科研机构可以立足市场优势,借助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杠杆调节科学家的投稿意愿,干预国外金色OA期刊出版商的定价与质量管理策略并抑制国外掠夺性期刊,提升我国科研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开放获取期刊科学家国外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科研机构演化博弈中国视角

    我国电气工程期刊特征数据分析及发展建议

    方彤蒋东方于静茹许晓艳...
    26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电气工程期刊国内国际影响力评价数据的分析,客观反映我国电气工程期刊学术影响力发展情况及建设成效,并从资源匹配角度寻找影响期刊发展目标实现的深层因素,为我国电气工程期刊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比国际同学科期刊,对2018-2022年我国电气工程期刊的出版及影响力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国内学者海外发文量变化数据,以及我国电气工程期刊与学科匹配情况,结合问卷调查中对学者投稿意愿的调研,挖掘国内期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我国电气工程期刊2018-2022年的总被引频次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刊均国际他引被引频次保持相对稳定,影响力指标整体呈增长趋势.《电力大数据》《电气传动自动化》、Opto-Electronic Advances、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等期刊影响因子增长迅速.但与国际同学科期刊相比,我国期刊对作者吸引力不足、优秀稿件外流趋势未能得到遏制.[结论]2018-2022年我国电气工程期刊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但出现分化现象,期刊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表现优异,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品牌;英文期刊潜力巨大、发展迅猛,但数量较少、发文规模较小.要从根本提高国内期刊吸引力,需要在评价导向、期刊服务、办刊资源投入方面作出努力.

    电气工程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

    第一作者和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对比研究

    方红玲张亚杰徐自超
    27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与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差异,为期刊编辑初审筛选高被引论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年发表的48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其中独著论文142篇,合著论文342篇.利用中国知网分别收集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并以论文所有作者2014―2020年的发文量表征作者生产力,以论文作者该时段的h指数表征作者影响力,对484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与论文的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独著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作者生产力无关(r=0.163,P=0.053),与作者影响力呈正相关(r=0.287,P<0.001).在合著论文中,论文的被引频次与第一作者生产力、影响力均呈正相关(r=0.195,P<0.001;r=0.320,P<0.001),与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也均呈正相关关系(r=0.115,P<0.001;r=0.134,P<0.001).[结论]无论是独著论文还是合著论文,第一作者和合著者h指数高的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高.若合著者发文量较高,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也较高.结果提示,期刊编辑初审稿件时参考作者h指数和合著者发文量,可能筛选出高被引论文.

    合著者作者生产力作者影响力被引频次

    作品选

    封4页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年重点选题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