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以《分子植物》为例

    叶娟英杨箫崔晓峰
    494-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通过分析和总结《分子植物》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经验,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可能途径和举措.[方法]以《分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从创刊到发展为植物科学领域顶尖期刊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应举措,提出可供国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参考借鉴的发展模式.[结果]《分子植物》在专职科学编辑团队建设、稿件质量把控和内容建设、国际合作出版、创办品牌学术活动打造围绕期刊的科研社群等方面制定独特策略,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迅速提升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领域内的顶尖期刊.[结论]《分子植物》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和举措以及办刊实践是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有益尝试,对国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卓越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科技强国《分子植物》

    科技期刊B站学术视频运营中的用户画像技术应用分析

    周华清曹亚菊
    50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B站科技期刊账号的用户特征,提出可供其他科技期刊实际参考的B站学术视频精准运营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B站学术视频运营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背景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分析期刊B站账号的用户基本情况和交互数据.[结果]科技期刊B站账号利用用户画像技术,可以实现用户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数据推荐,有效解决现阶段科技期刊B站学术视频运营水平不高的问题.[结论]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画像技术的分析优势,坚持多工具采集与动静态数据精细管理,构建用户多维数据标签实现用户精准推荐,基于数据可视辅助用户信息精确推送,加强运营效果评价提高B站传播效率,从而实现科技期刊B站学术视频的精准运营.

    用户画像科技期刊学术运营个性化推送学术视频学术传播

    煤炭领域科技期刊服务"双碳"目标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向——以《煤炭转化》为例

    尚利娜牛晓勇贺静刘改换...
    509-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煤炭领域科技期刊服务"双碳"目标的对策,从科技期刊角度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应用案例分析法,以煤炭领域核心期刊《煤炭转化》为研究对象,从实践探索和发展趋向两个维度阐述其服务"双碳"目标的策略.[结果]《煤炭转化》紧跟国家"双碳"战略需求,通过开拓选题范围、策划热点专刊、注重成果转化、完善微信推广等举措服务煤炭领域学科发展及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结论]《煤炭转化》还需从拓宽专刊专栏专题策划方式、提升用户精准服务水平、探索视频号运营等方面提升期刊发展质量,从而服务"双碳"目标.

    科技期刊"双碳"目标煤炭领域办刊实践

    科普期刊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策略探析——以《科幻世界》为例

    杨秀赵可馨
    514-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协同论角度分析和阐释《科幻世界》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困境,探讨《科幻世界》的协同发展策略及其对科普期刊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启示.[方法]以优秀科普期刊个案为例,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揭示《科幻世界》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结果]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文化、经济、技术各子系统的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影响,科普期刊也会受到相关保障制度与资源的制约.[结论]在科普期刊的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强协同资源保障和制度建设是必要条件,深化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是基础,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是目标,应通过不断推进各相关要素的协同发展更好地促进科普期刊的深度融合发展.

    《科幻世界》深度融合发展协同论启示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的评价与提升策略——以卓越计划资助期刊为例

    付国乐
    523-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体系,对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的10种期刊进行评价,为我国科技期刊冲击世界一流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应用Fuzzy DEMATEL-ANP方法计算出国际化程度的权重,应用VIKOR方法评价受资助的10种期刊,得出10种期刊国际化程度的绩效表现值与期望差距值.[结果]10种期刊中,国际化绩效表现值与期望差距值排名前3的期刊为Cell Research(0.199,0.801)、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0.190,0.81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0.144,0.856).基于期望差距值可知,当下国内科技期刊虽然出版流程国际化、出版影响效果初显,但影响力停留在国内或华人圈,未获得世界科学家的普遍认同,出版人才国际化、出版经营国际化程度与世界一流期刊标准差距较大.[结论]根据国际化程度结构影响关系,提出办刊策略.宏观层面上,国际化期刊要客观审视与提高出版影响国际化,优先发展出版人才国际化,重视出版运营国际化,巩固出版流程国际化.具体施策上,国际化期刊要提高国际出版人才比例与质量、开放获取程度、国际化出版标准、市场化程度等,解决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存问题.

    国际化程度评价体系权重绩效表现期望差距办刊策略

    面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发展现状与分析

    胡晓静
    53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的总体情况和办刊路径,尝试提出发展建议,为我国医学类科技期刊质量提升和世界一流医学科技期刊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获批CN号、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2版)和入选国家科技期刊计划的医学类英文期刊,共计120种期刊,收集期刊基本信息、国家科技期刊计划资助、国内外出版合作、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等数据,分析期刊学科布局、运营模式、学术影响力、开放获取、集群化发展等特点.[结果]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数量增长迅速,受国家科技期刊计划项目资助比例高,刊期以季刊为主,高校、学会/协会为主要独立办刊单位,联合办刊比例较高.期刊主要与国外出版商合作进行数字出版,43种期刊同时在国内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上线.SCIE/SSCI、ESCI和Scopus数据库分别收录43种(35.8%)、17种(14.2%)和97种(80.8%)期刊,学科覆盖面较广.99种(82.5%)期刊中的文献可于PubMed中检索到.78种(65.0%)期刊被DOAJ数据库收录,使用CC BY协议的期刊最多.[结论]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交叉学科,办刊形式多元,借助国际数据库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可见度,开放获取出版发展迅速,并尝试向集群化发展.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医学期刊学科分布国际影响力数字出版平台

    新医科教育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交叉学科专题建设——以5种医学学报为例

    郭欣陈思颖
    5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教育部提出新医科教育,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专题建设开启新的方向及思路.研究国内5所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的交叉学科专题建设现状,分析其影响力及成因,为其他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通过信息搜索法调研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所设置的新兴交叉学科专题情况,如专题选题方向及偏好、专题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频次,及其匹配的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等.[结果]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的专题注重报道新医科教育方向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对新医科的学科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交叉学科专题所刊发的文章相较于刊物内其他文章,影响力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新媒体传播以单向传播为主,部分期刊的运营策略较为新颖.[结论]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交叉学科专题的选题策划方向、刊发时间、文章选题颗粒度、文章作者、传播策略等都是文章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性大学医学期刊应在专题设置上立足前沿,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应积极提升编辑服务能力,结合新医科专业专题内容探索新媒体宣传之路.

    综合性医学期刊交叉学科专题建设

    国际科技期刊研究的特征与演进——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1980-2022)

    廖政贸
    547-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国际科技期刊研究的特征与演进情况,为加快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0-2022年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科技期刊研究文献1345篇,并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在国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美国、西班牙、中国在发文和引文数量上都位居前列;主要共被引核心人物为Garfield E、Moed H F、Leydesdorff L;研究主题聚类包括开放获取、影响因子、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科学出版;整体演化历经评价指标再构建、网络议题兴起、交叉学科结合3个阶段.[结论]观察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建议从国际评价体系建立与合作、借鉴优秀成果与时代趋势、学术评价新指标构建与发表等方面着力,以便面向全球吸纳创新资源,更好地推动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全面发展.

    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分析WebofScience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