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史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科技史杂志

廖育群

季刊

1673-1441

shiliao@263.net

010-64041249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技史杂志编辑部

中国科技史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大型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内容:(1)中国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特别是近代珍贵的科技文献的实录、科学家自传、回忆录和访谈录等。(2)中国科技史综述: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经验教训、创业史片断、主要著述、有意义的趣闻轶事等;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科技创立和发展过程;重要科技社团和科研机构的沿革;科技教育组织、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改进和创新,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吸收等;科技书刊出版史等。(3)中国科技史资料的考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隋唐月亮算法的古证复原与历法文本中的承前省略现象

    辛佳岱曲安京
    38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人在对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算法术文校勘时,通常做法是对原术文进行修订以使其满足对应的算理,却极少留意历法家在制历时为了达到简练行文的目的,经常会使用一种承前省略的表达方式.以隋唐历法中的月亮改正项算法和月亮极黄纬算法为例,通过"古证复原"的研究范式还原历法家设计这两个算法的造术原理,指出原术文记载无错,不需要进行增补,从而纠正了前人校勘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我们在对历法术文校勘时,不仅需要做出严谨的论证,同时也要足够重视古人的表达习惯,应尽可能依照原文,不要去轻易校勘.

    月亮改正月亮极黄纬古证复原承前省略隋唐历法

    古代希腊、印度、阿拉伯与中国对太阳近(远)地点进动的认识与测量

    王振华唐泉
    39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不均匀运动修正算法是古代数理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算法,而对太阳近(远)地点进动的认识与测量会直接影响该算法的修正效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详细梳理了不同文明对于太阳近(远)地点黄经及其进动的认识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文明在早期并未明确提到近(远)地点的概念,也并未发现其存在进动,仅对其黄经值进行了测定,但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各文明逐渐认识到太阳近(远)地点进动现象.古代希腊建立几何模型确定太阳远地点,但未发现其存在进动,古代印度给出的太阳远地点进动数值极小,最大值仅为0.12",古代阿拉伯给出了包含与不包含岁差引起的坐标系统变化的进动值,古代中国一直到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之后才认识到太阳近(远)地点的进动现象.

    太阳视运动近地点进动

    戴庭槐《革节卮言》与明代日用历书的知识影响

    程秋霞褚龙飞石云里
    41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庭槐的《革节卮言》是一部为进行易-历互证而写的历法著作,其书名取自《周易》革、节二卦.该书旨在为易学研究补充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大体包括"天地七政""四时气候""历术闰法"三大主题.对比发现,该书内容与明代日用历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可看作是一部解说日用历书的专著.在考释相关知识时,戴庭槐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对历书中的宜忌趋避提出批判.该书反映了明代下层儒官的天文历法知识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日用历书对普通儒者的知识影响.该书的写作动机与内容特点与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展示了明代天文知识在社会上的传播情况.

    戴庭槐革节卮言日用历书明代天文历法

    维万蒂关于多值解析函数值集的思想探析

    王全来
    423-43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托尔首先猜测多值函数的值集可能为可数集.维万蒂采用黎曼曲面思想首先发表了遭质疑的证明.依据原始文献,利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指出:维万蒂涉及该问题的主动因是雅可比1835年的一篇文章;采用黎曼曲面的思想是受到了卡索拉蒂的影响;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庞加莱的函数单值性定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维万蒂的思想认识过程及受到的质疑.他的工作对庞加莱、沃尔泰、拉佩雷斯-马可有重要影响,对其在集合论和函数奇点研究方面有一定激励作用.

    多值函数黎曼曲面解析开拓可数集

    波义耳对"万能溶媒"的研究——基于《怀疑的化学家》的分析

    余艳梅孙洪庆
    435-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能溶媒"是炼金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近代化学的早期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波义耳曾对"万能溶媒"进行过长期研究,学界对此有过一些探讨,但其思想认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尚未解决.通过对相关原始文献的系统梳理,分析了波义耳的研究目的和基本认识,阐明"万能溶媒"在波义耳理论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其思想认识与传统炼金术士有本质的区别,体现了其科学精神和实验哲学理念.

    波义耳万能溶媒怀疑的化学家物质理论

    藏红花的名与实及藏红花之路

    宗喀·漾正冈布赵书苑
    44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红花是欧亚大陆古代特别贸易商品,它有着数千年的栽培和使用历史,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交流、使得欧亚世界自古以来即呈现"技术和文化上为一个整体"的重要见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名称、来源等存在许多误解.通过系统梳理和研究古希腊、圣经希伯来、梵、希腊-罗马化时期埃及、拉丁、波斯、阿拉伯以及藏、汉等欧亚世界主要一手历史文献和其他证据,发现藏红花自爱琴海地区起源,其名称实际存在两个源头,即源自古希腊语的Crocus系统,与源自中古波斯-阿拉伯语的Saffron系统.考察藏红花的名实及源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勾勒出20世纪以前存在于欧亚大陆上的以藏红花为主的传播与贸易通道,即"藏红花之路"(Road of Saffron).

    藏红花名实藏红花之路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中药研究

    刘雨付邦红
    46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对中药研究的选择与实践,对解析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中药研究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演进过程,还原了在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的参与下,中药研究在生药学和化学路径下的发展与不足,以及不同时期研究人员为药学事业在中央研究院的独立所做的努力.人员流动过快、技术手段的限制、不同机构和学科之间欠缺深度合作,是造成化学所中药研究成果有限且分散的主要原因.中央研究院对于中药研究的求索和局限,是民国时期中药科学化运动的缩影,反映了科学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选择与建构.

    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中药科学化

    从西犬丘到雍城:秦国用尺的演变

    贾越陈镱文
    473-486,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代,度制与国家权威深度绑定.周天子式微,西周晚期至东周度制呈现混乱的状态,在商鞅方升出现之前,秦国的尺度也不明晰.根据考古材料及传世文献记载,推测出这一时期秦国可能采用的一尺长度有三种情况,分别为19.86cm、22.7cm和23.1cm.鉴于秦国对墓葬仪制的重视,将古建筑的整数尺法应用于不同时期秦国国君墓葬,以三种尺长分别还原墓葬尺长,保留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再分析误差,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估算尺验证选取最贴近该墓穴实际应用的尺长.通过这一方法筛选出不同时期的秦国用尺,重构了秦国自西犬丘迁都至雍城这一时期的度制变化.

    度制秦国墓葬整数尺法

    《阚氏高昌永康年间供物、差役帐》所见农业活动考略

    匡瑞杰蒋洪恩
    487-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吐鲁番洋海1号墓地出土《阚氏高昌永康年间供物、差役帐》中记载了阚氏高昌王国时期的多种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其中"致麦""致高宁苜蓿"及"土堆蒲陶""种蓝"等供物差役行为,反映出该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农业体系,并体现出吐鲁番与周边地区交流融合的地域文化特征.

    吐鲁番出土文书阚氏高昌国农业活动

    导言:气候与人类文明 一场无尽的对话

    李晓岑
    499-5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