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二肽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郑婷莉朱柯石兆丰谭俊...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二肽是两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环二肽具有独特的结构赋予其两个氢供体与氢受体的特征,它与不同靶标物质结合后能产生诸多效应,从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环二肽来源广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从真菌和细菌中提取分离出环二肽,也可以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合成环二肽.除了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研发、抗氧化、降血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外,在调节能量代谢、调控食欲、改善神经系统和降低心脏传导速率等方面也有很广阔的前景.因此,本文对近5年来发现的环二肽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环二肽的来源、结构与理化性质,并对其生物活性展开重点阐述,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环二肽生物活性抗肿瘤抑菌研究进展

    化学药品中的遗传毒性杂质的质量控制

    田冶陶晓莎冯媛媛姚尚辰...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中微量水平的遗传毒性物质具有引发肿瘤甚至癌症的风险,并且该致癌风险可能与剂量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进行严格控制.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原则,从监管机构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监管策略、遗传毒性杂质来源、检测方法及清除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综述.该综述为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清除、检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遗传毒性杂质来源检测方法清除

    噬菌体临床应用监管法规的现状及展望

    姜昕宇吴楠楠卢曙光朱同玉...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涌现,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噬菌体治疗已成为抗击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和中国已经进行了临床应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未形成针对噬菌体治疗的专项监管法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成为我国开展噬菌体治疗的主要形式,这制约了我国噬菌体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亟需在当前的药品监管框架下,制定适当的噬菌体监管法规.因此,本文回顾了格鲁吉亚、美国、英国、比利时和中国的噬菌体治疗现状和监管法规框架,旨在为噬菌体临床治疗的监管提供参考.完善的噬菌体临床应用监管法规将极大促进噬菌体治疗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也必将有效地遏制细菌耐药危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噬菌体治疗药品立法监管新药申报限制类医疗技术噬菌体制剂生产

    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细菌活性研究

    章宝丹任晋玮翟亚楠贾佳...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从菌株发酵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penicyrone(1)、penicyrone(2)、verrucosidin(3)、deoxyverrucosidin(4)、peniquinone A(5)和penipratynolene(6).结论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3和4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G27和三重耐药菌H.pylori BHKS159具有中等抑菌活性;化合物5对野油菜黄单孢菌、青枯雷尔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海洋真菌青霉属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抗幽门螺杆菌

    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

    徐浩徐美冬杨小虎毛亮亮...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提高发酵水平.方法 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技术,对莫匹罗星生产菌种PF16002059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压力进行选育,并通过摇瓶发酵对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 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生产菌株PF22033156,该菌株摇瓶发酵水平达到7062 mg/L,较出发菌株PF16002059提升98%.结论 本研究运用ARTP诱变,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进行选育,获得新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F22033156(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22033156),其莫匹罗星发酵效价显著提升,且遗传性状稳定,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莫匹罗星荧光假单胞菌ARTP诱变选育抗性突变筛选

    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向进罗新宇张文轩潘卫东...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 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设计合成了 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和HRMS确证.大多数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lefamulin,并且其细胞毒活性低(IC50>10 μmol/L),理化性质预测良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侧链连接的氨基苯醚与氨基酸能够与结合空腔的核苷酸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结论 氨基苯酚以及氨基酸的修饰有助于提高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理化性质.

    截短侧耳素天然产物结构修饰抗菌活性分子对接细胞毒活性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用于纽莫康定杂质B1和B5的纯化

    张洪志傅青金郁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低含量成分的富集和纯化研究,从Glarea lozoyensis菌体的发酵产物(即纽莫康定B0粗品)中制备出杂质B1和B5,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建立了基于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p-HPLC)技术的两步纯化法,第一步使用亲水(HILIC)模式固定相对目标杂质进行富集,第二步采用反相(RPLC)模式固定相对杂质进行制备.得到的两个杂质采用质谱(MS)、核磁(NMR)进行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两个杂质为B1和B5,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049 Da,色谱纯度分别为97.83%和98.13%.经核磁鉴定,B1为B0的高酪氨酸类似物,B5为B0的鸟氨酸类似物.结论 本研究发展的基于prep-HPLC的两步纯化方法为低含量成分制备提供参考,第一步分离实现目标成分富集,第二步利用正交性的色谱柱提高分离选择性,成功制备出杂质B1与B5,有助于B0杂质谱的建立和进一步的质量控制研究.

    纽莫康定杂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结构鉴定

    HPLC-ELSD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中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含量

    程华唐荣刘莉颖常艳...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中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建立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方法,色谱柱:GRACEApollo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2 mol/L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6∶4,V/V),流速0.6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Waters低温分流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载气流量40 psi,漂移管温度55 ℃.结果 所建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庆大霉素C组分与各杂质间分离完全,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和小诺霉素分别在0.5~6 mg/mL、25~100 µg/mL和25~1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的对数值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采用所建方法对市售16家生产企业43批次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样品进行测定,获得该制剂产品中各组分及有关物质的数据.结论 所建方法是在中国药典方法基础上优化并验证适用于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C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稳定性好.由获得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复方制剂中C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在各厂家间或同厂家不同批次间差异显著,可能存在影响用药安全的潜在隐患,建议在该剂型质量标准中增加相关质控项.

    庆大霉素C组分有关物质HPLC-ELSD法复方制剂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

    静电纺丝MNZ/PLGA纳米纤维膜制备表征及药物释放研究

    刘万里唐璐王梦雪王椿...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纤维膜.将不同含量的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1wt%、3wt%、5wt%)负载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亲疏水性测试、拉伸试验、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进行表征,得到较为适合的MNZ/PLGA纳米纤维膜.结果 随着甲硝唑含量的增加,PLGA复合纳米纤维丝直径逐渐增大,3wt%MNZ/PLGA复合膜均匀,当甲硝唑含量达到5wt%时,纤维丝粘连严重,且有大的颗粒状滴液团聚.MNZ表现为嵌入吸附在PLGA上,各基团表现出较好的理化特性.纳米纤维膜由原来的疏水逐渐变成亲水膜,拉伸性能随着甲硝唑含量增加逐渐减弱降低,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 在药物释放中,3wt%MNZ/PLGA膜缓释效果优于其它组.3wt%MNZ/PLG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附,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稳定持久的持续释放效果.MNZ/PLGA生物膜的制备为牙周炎的贴膜治疗优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甲硝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药物释放

    石榴籽油不同极性部位的分离、纳米乳制备及生物学活性

    罗金华余建巧刘会梁立...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石榴籽油(pomegranate seed oil,PSO)分离为不同极性部位,并比较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出PSO甘油三酯(pomegranate seed oil triglyceride,PSO-TG)和甘油二醋(pomegranate seed oil diglycerides,PSO-DG),用无水乙醇提取PSO,制得富含多酚的PSO(polyphenol enriched pomegranate seed oil,P-PSO);用自由基清除法考察各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油的抗菌能力;将4种油制成纳米乳,考察各纳米乳对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PSO、PSO-DG、PSO-TG和P-PSO的极性顺序为P-PSO>PSO-DG>PSO>PSO-T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P-PSO>PSO-TG>PSO>PSO-DG;PSO-DG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种油(P<0.05),PSO对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有最强的抗菌作用;纳米乳对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PSO-DG>PSO>P-PSO>PSO-TG.结论 油的极性影响着其对细菌质膜和细胞壁的穿透能力,以及与酶的亲和作用,是油发挥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

    石榴籽油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多酚油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