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

    胡昌勤
    24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解决细菌耐药的策略之一.目前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氧青霉烯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和二氮杂二环辛烷类化合物(阿维巴坦),本文对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进行综述,并结合当前药典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检查项,探讨上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杂质谱控制策略.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稳定性降解反应杂质谱控制

    季铵盐类抑菌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

    张晓琴王静马仕洪
    25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铵盐类抑菌剂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阳离子抑菌剂,主要包括苯扎氯铵、苯扎溴铵、聚季铵盐-1、苄索氯铵和西曲溴铵等,被广泛作为药物制剂中的抑菌剂或药品生产及医疗环境控制的消毒剂使用.本文对常用的季铵盐类抑菌剂在药物制剂中的使用剂量、应用范围、抑菌性能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类抑菌剂的性质有更全面的了解,为药物制剂中合理选用季铵盐类抑菌剂提供参考.

    季铵盐类抑菌剂滴眼液抑菌效力苯扎氯铵苯扎溴铵聚季铵盐-1苄索氯铵西曲溴铵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质量评价

    李茜杨博涵李倚天张婷婷...
    2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66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66批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较差,限度较宽,难以保证安全性,建立专属性较强的有关物质方法并可同时控制聚合物杂质;部分企业的样品检出微量的遗传毒性杂质NDMA,建议企业加强对原料生产的监控;国内样品晶体聚结较严重、粒度分布不均匀,复溶时间较长,提示国产原料的结晶工艺仍有提升空间;配伍结果显示部分制剂企业说明书中推荐的配伍稀释液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综合影响因素与加速试验结果,结合各国药典的贮藏条件,表明统一规定该品种在凉暗处或25 ℃贮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材相容性结果显示覆膜胶塞与中硼硅玻璃瓶更能提升样品的质量.结论 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原料结晶工艺,同时选择质量更好的包材.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质量评价安全性有效性配伍稳定性包材相容性

    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质量分析

    杜旭刘海玲郭艳娟张琳...
    273-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国内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调研、文献检索、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对国内36家企业生产的177批次的注射用头孢他啶和原研制剂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杂质谱、配伍稳定性、包材相容性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考察,分析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结果 177批次注射用头孢他啶按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但质量标准仍然存在部分项目检验方法和限度不统一,药品说明书表述不一致等问题.探索性研究中,优化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采用LC/MS对产品中杂质的可能结构进行了推断,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配伍稳定性结果表明,部分企业药品说明书不合理,存在风险隐患.结论 注射用头孢他啶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注射用头孢他啶国家药品抽检质量分析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质量现状评价

    李荣张越华雷成康
    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现行法定质量标准的科学性,结合探索性研究,评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质量现状,为生产、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行法定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对250批次样品进行法定检验;探索性研究中利用新建或完善的金属元素、溶剂残留、钠含量、有关物质、亚晶型、结晶水含量等多种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质量考察.结果 法定检验结果显示,合格率100%;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虽均不同程度检出金属元素杂质和溶剂残留,但均在安全范围;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有关物质较原研地产化产品仍存在差距,其成盐率偏低的问题仍未明显改善.结论 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综合质量"较好",而未进行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质量为"一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进一步改善我国仿制药的整体产品质量.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国家药品抽检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质量评价

    王小亮梁亚伟席志芳牛龙青...
    28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国内上市的注射用头孢唑钠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 按照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包括对产品的有关物质、聚合物、残留溶剂、2-巯基苯并噻唑、成盐率等关键质量属性的考察,综合评价产品的质量及现行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结果 抽取的238批样品,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0%.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法定标准在杂质控制、聚合物测定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个别企业样品醋酸残留超出限度;部分企业样品检出基因毒性杂质2-巯基苯并噻唑;不同企业样品成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国内上市的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需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建议完善有关物质等检测方法;建议生产企业关注工艺中"醋酸"的残留及2-巯基苯并噻唑的潜在风险.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评价性抽验质量评价聚合物二巯基苯并噻唑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质量分析

    彭洁贾艳花李佩肖慧...
    29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内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质量风险点,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关键点.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整体质量水平,分析不同企业产品的差异.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80批次抽验样品结果均符合规定.但发现原研产品的复溶时间更快;不同企业的产品有关物质和含量结果差异较大;现行质量标准差异较大亟待提高统一.探索性研究表明,样品复溶时间与制剂中亚胺培南晶癖及粒度相关;采用LC/MS等方法对本品有关物质的来源进行了归属,对部分杂质结构进行了推断;对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结论 国内市场中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质量总体较好;在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需关注亚胺培南的晶癖以及制剂的有关物质、含量、充氮工艺和异亚丙基丙酮等质量关键点;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质量分析晶癖有关物质含量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评价

    刘旭春姚羽付晓丽王丹...
    304-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95批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进行检验,并与往年的两次国抽结果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本品的质量状况.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95批次样品全部符合规定.原料为冷冻干燥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在碱度、有关物质、水分、含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碱度相对较低,含量(按无水物计算)相对较低,杂质量、水分相对较高.探索性研究表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料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颜色加深,杂质增大;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颜色和杂质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总体质量较好,采用溶媒结晶工艺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相对更优,原料是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评价生产工艺

    氨苄西林胶囊质量分析

    李一兰王丹付晓丽刘旭春...
    310-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目前国产氨苄西林胶囊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按国家药品抽检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氨苄西林胶囊样品进行检验,通过对杂质谱、溶出度、溶出曲线、原料药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和包装材料对制剂质量的影响等项目的考察,分析本品的质量状况.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103批次样品,合格率100%,与2016年氨苄西林胶囊国抽结果比较,产品质量总体持续稳定.探索性研究对各杂质的来源与结构进行了确证;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结果与标准检验排除胶囊壳干扰后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企业样品的溶出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原料药的质量影响制剂质量;不同包装氨苄西林胶囊在相同的放置条件下杂质变化差异较大.结论 氨苄西林胶囊质量总体较好,现行质量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修订溶出度测定方法为HPLC法以消除胶囊壳的干扰;建议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选用质量更好的原料药,选用防潮效果更好的铝塑铝包装,或者在铝塑泡罩外加防潮袋.

    氨苄西林质量分析溶出曲线胶囊

    头孢唑林及其杂质诱导的斑马鱼胃肠道毒性反应比较分析

    张苗青张靖溥胡昌勤
    317-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药源性斑马鱼胃肠道毒性反应模型,比较分析头孢唑林及其杂质F和杂质A诱导的胃肠道毒性反应及其机制.方法 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测头孢唑林、杂质F和杂质A对斑马鱼幼鱼胃肠道排空过程的影响,评价其毒性反应,比较分析3种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利用RNA-seq技术分析3种化合物胃肠道毒性反应机制的差异;利用分子对接模拟分析3种化合物与胆汁盐外排蛋白(BSEP)蛋白结合亲和力.结果 杂质F胃肠排空能力明显大于头孢唑林,杂质A的胃肠排空能力明显小于头孢唑林,MMTD结构是头孢唑林导致胃肠道毒性反应的主要毒性功能基团;RNA-seq分析发现杂质F处理组分别与头孢唑林和杂质A处理组相比较具有45个共同呈显著差异的基因,主要显著富集在矿物质吸收通路和胆汁分泌通路中,其中abcb11b基因的表达与胃肠道毒性反应呈明显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杂质F与斑马鱼BSEP的亲和力高于头孢唑林,头孢唑林的结合亲和力高于杂质A.结论 临床中头孢唑林钠的胃肠毒性反应可能与产品中杂质F有关,通过药物和杂质与BSEP蛋白结合的亲和力可以评估头孢唑林杂质引起的胃肠道毒性反应的差异,可为头孢唑林钠的生产工艺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头孢唑林杂质斑马鱼胃肠道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