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黎乐民

月刊

1674-7224

chemistry@scichina.org

010-64016732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化学)/Journal SCIENTIA SINICA Chim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言:袁权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专刊

    张涛李静海段雪
    1955-1958页

    超重力强化精细化工反应流程再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初广文徐涵卓罗勇张亮亮...
    1959-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细化工在高端制造、特种材料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精细化工反应物料大多具有毒性及易燃易爆性,且已建成工艺通常采用间歇/半间歇操作,自动化水平低,存在生产安全隐患.针对已建成的精细化工工艺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实现流程简化、工作物料体积减少、操作方式连续化及本质安全性提升等目标已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本文提出采用超重力强化精细化工反应流程再造策略,基于超重力强化传递速率使之与反应速率相匹配的技术原理,发展了超重力连续化、短流程集成技术,并以氧化、氟化、偶氮化、烷基化以及氯化等工艺为应用实例,阐述了超重力强化反应流程再造的成效.

    超重力精细化工流程再造本质安全性

    限域传质过程中的介尺度结构

    曹健覃瑶潘雪玲冯新...
    1967-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工研究聚焦介观尺度,多尺度、非线性、多目标等复杂性难以通过经典"三传一反"理论进行描述.本文应用介科学方法,对多相反应、膜分离等领域所涉及的限域传质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含界面限域孔道(系统)和受非对称相互作用流体分子集群(单元)之间的介尺度问题,发现介尺度结构可以通过粘性阻力和摩擦阻力定量描述;限域度和润湿性可用于分别描述宏尺度和微尺度结构参数,是定量液-液粘性控制(机制A)和固-液摩擦控制(机制B)之间竞争与协调的关键变量;通过亚纳米限域膜溶剂通量预测、二维石墨烯基膜中醇水分离选择性预测和氢氧直接合成双氧水多相反应三个案例讨论了限域传质引入介尺度非均匀结构的重要性,有望为多孔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介观尺度介科学限域传质介尺度结构理性设计

    能源效率优化的多尺度方法综述

    罗灵爱
    1976-1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介绍了我们使用多尺度方法优化能源系统效率的研究策略,并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涉及三个尺度,即局部、部件和系统尺度,每个尺度都有自己的优化标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该多尺度优化策略能为学术研究、研发中心和不同行业的能源系统和过程工程提供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和优化工具.

    能源效率优化传热传质强化多尺度优化方法拓扑优化多功能部件设计系统集成

    流体界面的经典密度泛函理论发展与应用

    程锦朱铭扬王思洁练成...
    1987-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统计力学理论的经典密度泛函理论(Classi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CDFT)是研究界面现象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表界面体系,是预测非均匀流体的微介观结构和性质的强有力工具.在保证相同计算精度的前提下,CDFT比分子模拟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相比于传统的解析方法,其能够更精细地描述分子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且CDFT与流体力学、反应动力学、化工热力学等相兼容,是"三传一反"理论体系的延伸与扩充.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发展,CDFT在模型开发与构建、加速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初现了相应的计算软件.本文综述了CDFT的发展及其在流体界面中的多项应用: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高分子刷接枝改性技术和化学增强采油技术.

    经典密度泛函理论流体界面储能材料吸附分离高分子刷

    微流控液滴跨界面迁移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扆豪哲许雪江冉颖付涛涛...
    2000-2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流控设备中液滴的定向移动和精准调控是液滴跨越液-液界面实现相间转移的基础和关键,已逐渐成为微流控技术中重要的独立单元操作之一,在胶囊制备、药物输送、颗粒筛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宏观方法相比,采用微流控方法操纵液滴的相间转移可以避免产物分离和清洗的额外步骤,可以集成到微流控系统中实现过程的连续化.本文综述了微流控设备中液滴跨界面迁移的方法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微流控微液滴液-液界面相转移

    3D打印技术在微化工领域的应用

    张仲尧李雲张浩淼王靖岱...
    2014-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是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增材制造技术,在化学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近年来,在微尺度下实现混合、化学反应和分离提纯等过程的微化工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将传统化工过程的特征尺度缩小至微米-毫米级,从而更高效、快速、精准地调控化学反应全过程.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微化工领域中的最新应用,包括流体流动与传质、化学合成、催化过程、反应器设计和化学分析等,旨在为微化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3D打印微化工反应器设计化学合成催化生物医学

    微化工视角下化学品分布式制造

    林禾阳杨顺顺张利牛佳琪...
    2027-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分布式化学品制造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微化工技术的角度切入,对分布式化学品制造的当前进展和潜在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概述化学品分布式制造的核心特征,深入讨论微化工技术在分布式制造中的显著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分布式制造在多个关键领域,如生物医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以及能源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

    分布式制造化学品微反应技术微反应器

    微化工技术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刘志凯姚望陈戴欣郭乐陶...
    2037-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利用纳米尺度载体包裹药物,通过结构设计、尺寸调控、表面功能化修饰等策略,克服生物屏障,增强稳定性与靶向性.然而,传统制备技术难以满足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粒径与结构可控制备的需求.微化工技术以其高效的热质传递、精准可控的反应条件以及过程可放大性等优势,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制备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微化工技术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制备中的应用,包括微混合技术原理、典型纳米载体形成机制及连续可控制备策略.展望未来,动力学调控的多步微反应逐级组装等新兴策略有望进一步推动纳米载体的精准构筑与临床转化.

    微化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微混合聚合物纳米颗粒脂质纳米颗粒

    人工智能开发和优化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初步探索

    华秋茹顾一鸣郭显斌吴楚...
    2055-2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技术与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技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在催化剂设计和优化方面的应用正逐步展现其潜力.本论文聚焦于AI在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探索,首先从人工智能的定义、起源、工具以及应用进行AI技术的理解,再探索使用AI进行新型催化剂的高效设计及性能的精准预测,进一步探索应用AI进行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表面反应活性位点的作用机制的解析,全方位探讨了AI如何助力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发.最后,通过构建数据驱动优化的AI模型,展示了AI在快速筛选高效催化剂以及揭示其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优势,为实现高效、可控的催化剂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的综述研究不仅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AI在催化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示范.

    人工智能燃料电池催化剂模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