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王诗淇李洪梅
    1009-1012页

    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处理原则

    不同方法治疗结肠多发腺瘤性小息肉的临床研究

    高娃杨琴王晗曹春莉...
    1013-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SP)、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黏膜下注射冷圈套切除(CS-EMR)治疗结肠多发腺瘤性小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的4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选择采取热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HSP组、选择采取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CSP组、选择采取黏膜下注射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CS-EMR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组间手术指标及息肉基本特征。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息肉基本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切除时间比较,CSP组<CS-EMR组<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夹使用数量比较,HSP组低于CSP组和CS-EMR组(P<0。05);息肉完整切除率,CSP组低于CS-EMR组和HSP组(P<0。05);术中出血率比较,HSP组、CS-EMR组低于CSP组(P<0。05);迟发性出血率比较,HSP组高于CSP组和CS-EMR组(P<0。05)。结论 CSP、HSP、CS-EMR均是治疗结肠多发小息肉的有效方案,CSP术中出血率较高、息肉完整切除率较低,HSP迟发性出血率较高,CS-EMR息肉完整切除率较高、术中出血率和迟发性出血率均较低。

    结肠息肉息肉切除术圈套切除完整切除率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左蒙白威峰柴丽吕中伟...
    1016-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T2DM住院患者221例,根据甲状腺功能结果分为T2DM-SCH组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35例;另根据微量白蛋白尿结果分为正常蛋白尿组125例,糖尿病肾病组96例;收集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SCH组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在年龄、患者病程、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女性患者占比及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男性患病率及合并SCH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和SC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SCH筛查可能是必要的。

    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

    老年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

    李河志祝丙华马建新周怡伶...
    1019-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血脂异常风险的关系。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076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一般信息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水平等指标。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对照组)1158例和血脂异常组(病例组)1918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的3076例对象平均年龄70。02岁,男1764例(57。35%),女1312例(42。6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FQI)的Q3组(模型1,OR=0。78,95%CI 0。64~0。96;模型2,OR=0。78,95%CI 0。63~0。97)和参数化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的Q3组(模型1,OR=0。81,95%CI 0。66~1。00;模型2,OR=0。80,95%CI 0。64~0。99)相比,Q1组血脂异常风险较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比率(FT3/FT4)的Q4组(模型1,OR=1。75,95%CI 1。41~2。16;模型2,OR=1。57,95%CI 1。25~1。96)风险较高(P<0。05)。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TFQI(P-TFQI<0。05,P-nonlinear<0。05)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FT3/FT4(P-FT3/FT4<0。05,P-nonlinear=0。1978)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老年人群TFQI、FT3/FT4与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老年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血脂异常

    血清尿酸、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

    王龙吴凡吴小三
    1024-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68)。比较两组溶栓前血清UA、TBIL、Hcy水平,分析血清UA、TBIL、Hcy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UA、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TBIL水平则低于预后良好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UA、TBIL、Hcy均可影响患者预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UA、TBIL、Hcy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699、0。797(P<0。05),均具有一定预测效能,其中以Hcy的综合预测效果最好。结论 血清UA、Hcy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有关,Hcy可用于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状况。

    急性脑梗死尿酸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预后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耿蕊陈淑侠慕景兰张玲...
    1027-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患者血糖波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糖波动监测结果分为异常波动组(病例组)与正常波动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61例血糖异常波动;异常波动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高于正常波动组(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体重指数(BMI)水平、饮食依从性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胰岛素泵皮下应用、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BMI、饮食依从性评分、空腹C肽、PSQI评分、胰岛素泵皮下应用是影响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的因素(P<0。05),其中BMI小、饮食依从性评分低、空腹C肽水平低、PSQI评分高、胰岛素泵皮下应用的患者出现血糖波动的危险性增大。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波动异常率较高,且受BMI、饮食依从性评分、空腹C肽、PSQI评分、胰岛素泵皮下应用的影响。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胰岛素泵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影响因素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分析

    谢斌盛文飞韩传军张钦元...
    1030-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将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与安罗替尼应用于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诊疗的98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中接受安罗替尼+化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1组;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化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2组;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安罗替尼+化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免疫反应、生存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D3+、CD4+/CD8+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对照2组>对照1组(P<0。05)。三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比较,观察组>对照2组>对照1组(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安罗替尼与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中,可抑制晚期肺鳞癌患者肿瘤增长,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限,且毒副反应可耐受,疗效确切。

    肺鳞癌晚期安罗替尼替雷利珠单抗免疫功能毒副反应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事件相关电位、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武星毕婷婷韩雪菲张晓杰...
    1033-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5例。A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功能康复效果、事件相关电位、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及N2潜伏期均低于A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P1、N1、P2、N2波幅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事件相关点位,减轻炎症反应,并调节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进而提高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脑卒中认知障碍盐酸多奈哌齐丁苯酞

    爱普列特与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李文斌杨春廖强张瑞...
    1036-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与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爱普列特组(采用爱普列特治疗,42例)、非那雄胺组(采用非那雄胺治疗,42例)及联合组(采用爱普列特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42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排尿功能、尿动力学、血清C反应蛋白(CRP)、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最大尿流率(Qmax)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最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双氢睾酮(DHT)、CRP、VEGF、COX-2水平、残余尿量(RUV)、前列腺体积(PV)及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道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最低(P<0。05);联合组有效率高于爱普列特组及非那雄胺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普列特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能够明显调节血清激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使用,且安全性较好。

    爱普列特非那雄胺良性前列腺增生激素

    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听力再下降危险因素分析

    王蓓蕾宋保强张曦丁健科...
    1040-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13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听力下降分为两组,47例听力下降患者设为观察组,88例无听力下降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自变量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15)、并发颌面畸形(OR=4。922)、Jahrsdoerfer评分(OR=0。273)、外耳道再狭窄(OR=3。312)、外耳道感染(OR=4。424)是术后听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Logit(P)=9。117-0。486年龄+1。594并发颌面畸形-1。297Jahrsdoerfer评分+1。197外耳道再狭窄+1。487外耳道感染。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术后听力下降的曲线下面积(AUC)=0。876(95%CI:0。815~0。937),灵敏度为0。830,特异度为0。660,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并发颌面畸形、Jahrsdoerfer评分、外耳道再狭窄、外耳道感染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郭重塑术外耳道成形术鼓室成形术听力下降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