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玉琦

双月刊

1008-6358

zglcyx@126.com

021-64037955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专家共识对照解读

    张鑫方亦斌杨志刚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是神经介入诊疗的新兴领域和发展趋势,近期我国有两部相关专家共识陆续发布,为行TRA神经介入诊疗提供规范性指导.本文通过归纳与对比两部共识的异同,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两部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为行TRA神经介入的医师提供参考.

    神经介入桡动脉入路专家共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关于论文写作或评审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技术的有关规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
    55页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杨敏捷颜志平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介入专家制定了首个《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共识中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外周介入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桡动脉解剖学特征、患者选择、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辐射剂量及学习曲线7大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共识出台的背景进行解读.

    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桡动脉闭塞专家共识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特征分析

    宋娟王林林胡洁宋元林...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提取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TCR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TCR组库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 PBMC和PEMC中的TCR克隆型、VJ pairs和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MC中检测到的TCR克隆数量高于PEMC(P<0.05),VJ pairs和CDR3数量与PE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和PEMC配对样本的共有VJ pairs数量占总VJ pairs的比例高于共有克隆型和CDR3序列的数量比例(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C中高扩增克隆(HEC)数量和占比均高于PBMC.同时鉴定了36个在PBMC和PEMC中差异表达的VJ pairs,其中25个在PEMC中表达升高、9个在PEMC中表达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CR组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可能为肺癌重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多样性

    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对结肠癌预后及免疫疗效的预测价值

    沈超琴刘韬韬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为结肠癌患者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采用单因素、LASSO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基于lncRNA表达的风险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及列线图验证风险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结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鉴定出670个m6A相关lncRNA及1011个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其中39个交叉的lncRNA具有预后意义.通过LASSO及多因素回归构建了包含5个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的风险模型,风险评分较高者预后较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风险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HR=11.8,95%CI 3.6~38.7).ROC曲线显示其预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95%CI 0.611~0.905)、0.793(95%CI 0.708~0.877)和0.815(95%CI 0.722~0.907).相较于高风险组,低风险组肿瘤有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浸润(P<0.05),免疫检查点基因(CD44、TNFRSF9、CD40LG、CD48、CD244、IDO1、HAVCR2、CD27、ICOS、LAIR1、TMIGD2、CD28、TIGIT)表达增高(P<0.05).结论 该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风险模型可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疗效.

    结肠癌m6A脂肪酸代谢lncRNA免疫治疗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施淼颉魏征刘澎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crea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AR)预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诊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计算其CAR.通过X-tile软件获取最佳CAR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CAR组和高CA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生存资料.应用Cox分析和Kaplan-Meier法分析CAR在胃MALT淋巴瘤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CAR的最佳临界值为0.05.与低CAR组(CAR<0.05,n=66)相比,高CAR组(CAR≥0.05,n=27)中高龄(70岁以上)、贫血患者更多,C反应蛋白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示IgG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HR=0.528,95%CI 0.304~0.915,P=0.023).低CAR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长于高CAR组(172.8个月vs 112.7个月,P=0.020).不同MALT-IPI评分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联合MALT-IPI评分2分患者OS明显短于0分和1分患者(P<0.05).结论 高CAR组患者预后更差,CAR可用于评估胃MALT淋巴瘤患者预后.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生存MALT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唐文娟邵珍珍季涧琳陆群峰...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儿科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PPRR(预防、准备、反应、恢复)风险管理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各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获得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37个,并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4.44%,专家判断系数(Ca)均为0.922,熟悉程度(Cs)均为0.811,权威系数(Cr)均为0.8665.结论 基于PPRR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的儿科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后续仍需在实践中继续优化和完善.

    传染病儿科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专家函询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与左心耳封堵术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

    杨晓敏刘博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与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2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术前分别采用2D-TEE和3D-TEE评估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采用DSA进行术中左心耳造影并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和最终植入的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80例患者,年龄(68.25±9.15)岁,男性112例(62.2%)、女性68例(37.8%),CHA2DS2-VASc评分(3.56±1.76)分,左房前后径(46.00±6.31)mm.18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最终植入的封堵器直径为(28.1±3.2)mm.术前3D-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为(24.67±2.67)mm,显著高于2D-TEE的测量值[(20.95±2.91)mm,P<0.001]和DSA的测量值[(23.91±2.79)mm,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3D-TEE、2D-TEE和DSA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与最终植入封堵器大小均正相关(r=0.862、0.614、0.656,P<0.001).结论 3D-TEE通过三维容积成像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显著高于2D-TEE和DSA测量的数值,且与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最强.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左心耳封堵术非瓣膜性房颤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马妍郭凌川黄山杨倩倩...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 rhabdomyosarcoma,P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RM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经过,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生存状态及有无复发和转移.结果 共纳入6例PRMS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1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右上臂、右肾盂、左鼻窦/颈部/下颌、右肩背、右臀大肌和鼻咽部.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中,1例表现为涕中带血,喉部异物感;3例表现为肿块进行性增大,其中2例伴压痛,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3例(50%)有凝固性坏死,4例(66.7%)呈典型的多形性肉瘤形态,2例(33.3%)以异型的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例(100%)弥漫表达desmin,5例(83.3%)灶性表达myogenin,4例(66.7%)灶性表达MyoD1,1例(16.7%)灶性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30%~70%.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均于术后进行放疗和(或)化疗,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后死亡.结论 PRMS作为一种罕见的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横纹肌肉瘤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分析

    戚占如徐芳陈慧姚静...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院内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n=18)和死亡组(n=5),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征、院内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5例患者中,76%为女性,年龄38~97岁,平均(68.6±13.1)岁.7例(28%)患者入院时出现了心、肺相关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2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1例.死亡患者中,在院期间心源性死亡2例,另3例出院后分别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及重症感染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及ST段抬高总和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应激性心肌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其主要并发症,而远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其他临床因素.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征院内并发症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