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吕章申

双月刊

2095-1639

100006

北京朝阳区静安里26号通成达大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考古学专业资料性、学术性刊物。刊登关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古代中外关系及我国民族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介绍文物鉴定方法以及馆藏品等。读者对象为文博、考古单位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宝鸡魏家崖遗址D发掘点2022年发掘简报

    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6-16,中插1,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家崖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2022年由西北大学等五家单位进行联合主动发掘,其中D发掘点清理有居址和一座高等级春秋早期秦墓,墓葬保存完好,居址内涵丰富.该遗址的发掘有助于早期秦人都邑"汧渭之会"地望的研究,同时对秦人东进过程中周秦文化关系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汧渭之会春秋秦墓魏家崖遗址

    湖南中方县龙井村M113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怀化市博物馆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在中方县龙井村天锅田墓区发掘的M113是一座出有铜礼器的墓.该墓无论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器物形态等方面都具有楚墓的特征,但处于楚墓的最晚阶段.抽象兽形敦纽、足极矮,仅存遗形.铜鼎、壶的形态也较晚,具有典型秦代器物的特征.蟠螭菱形纹铜镜以及涡纹滑石璧也是流行于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器形.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该墓的年代应为秦汉之际.

    中方县龙井秦汉之际无阳县

    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5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4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西安相家巷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批量秦封泥.其中H5出土封泥613枚,完整者数量较多,内容包含秦代中央与地方职官、宫台禁苑和部分私印,涉及内容丰富多样,是研究秦代职官体系、行政区划和政区地理演变的宝贵材料.

    相家巷遗址H5秦封泥秦政区地理官职系统

    豳地考——从地理文献和铭刻资料再思考

    李零
    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周古史三部曲:后稷居邰、公刘迁豳、古公迁岐,公刘迁豳是中间环节.此事见于《诗·大雅·公刘》,为周人传诵,可比《圣经·出埃及记》.豳地在哪里,是考古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2018年至今,西北大学在泾水流域的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多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线索.2023年5月,作者应邀参观该遗址后,搜集传世文献和出土铭刻(甲骨、青铜器、简牍、玺印、陶文)中的有关史料,结合彬县、旬邑、长武、泾川、灵台等地的地理考察,对豳地及其邻国做大致梳理,或有助考古学的调查研究.

    彬县旬邑长武

    熊家湾43号墓、彭家湾183号墓竹简释文补正

    朱晓雪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家湾43号墓出土竹简2枚,彭家湾183号墓出土竹简12枚,整理者的释文中尚存在未释文字和错释文字,可以做进一步释读.熊家湾43号墓1号简"(聖)□"中未释字可释为"既";"□□□占"中未释的三字可释为"尚毋死";原释为"(心)(戚)"的字应是"(示)"字,读为"祟";2号简"□夬"中未释字可释为"备(佩)".彭家湾183号墓6号简的()字应释为"厶";3号简()字或可释为"痤",读为"瘥";3号简的()可隶定为"(革)(舍)",读为"(革)绎";5号简的()可隶定为"(木)(电)",读为"驳(电)"或"皎(电)";11号简的()字应隶定为"(心)";1号简的()字应隶定为"(正)".

    熊家湾43号墓彭家湾183号墓释文补正

    佛利尔美术馆藏传马远《江山胜览图》相关问题考述

    俞乐琦
    10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年佛利尔极其珍视的南宋马远长卷《江山胜览图》在20世纪20年代被判为明代伪作,自此不受学界重视.但是海内外公私博物馆中存有多件马夏派作品在题材场景、构图布局、笔墨技法上与之类似,因而该卷仍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马夏派范例.本文在厘清该卷断代问题之后,基于题跋信息的释读,以及与《溪山清远图》等六件类似画作的图像比对,尝试补充梳理该种马夏派范例的域外流播与鉴藏脉络,同时就该卷罕见的清末藏家之身份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或可推进相关鉴藏史研究.

    江山胜览图溪山清远图马夏画风佛利尔啬道人

    吴琚《寿父帖》创作时间及投寄对象新考

    黄光辉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学者认为吴琚的《寿父帖》作于淳熙末年,投寄对象是南宋人李朋.但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对帖中信息没有充分发掘.通过考证帖中"入京西界""寿父""判寺寺簿"等几处内容,可以明确《寿父帖》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月二十日,投寄对象为吴琚胞弟吴璹.《寿父帖》对了解宋代地方官交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吴琚寿父帖判寺寺簿吴璹

    "大一统"视野下的袁世凯祀孔及其困局

    李俊领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学界讨论袁世凯祀孔多从其个人称帝与信仰危机的角度出发,若从"大一统"的视角进行观察,可呈现其新的历史面相.袁氏当国伊始,在争议声中将北京孔庙祀孔典礼纳入国家礼制,使之成为新"大一统"体制的重要一环.1914年9月28日,袁氏亲临孔庙,行礼如仪,场景肃然有序.袁氏祀孔虽有维系传统礼俗之名,但重在彰显其独掌国家治理大权的正统性、权威性与"治教合一"方略.由于袁氏在祀孔问题上始终回避民主共和理念,因而受到宗教界、国民党与新知识人的质疑与批判.其祀孔典礼虽连年举行,但终究无助于政治文明的进步.如何建设过渡时代的"大一统"体制,成为需要解决的国家治理制度问题.

    袁世凯祀孔典礼大一统政治象征礼仪制度

    1946-1948年溥儒政治活动述略

    张维达
    14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6-1948年,长期远离政治的著名满族书画家溥儒有感于满族悲惨境遇,在忧国忧民责任感驱使和蒋介石礼遇下积极投身政治,先后参加两届"国大",为改善满族境遇而努力.溥儒的诉求部分得到采纳,国民政府在形式上承认满族并给予优待.20世纪40年代末溥儒在政治活动中萌生了利用自己同蒋介石的关系一劳永逸解决满族问题的幻想,但很快被南渡后政治现实击破,远离政治专心艺术创作,晚年怀着思乡忧愤之情离世.溥儒的政治活动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民国时期的满族问题.

    溥儒政治活动蒋介石满族问题

    图版

    封2,前插1-前插2,2,86,133,后插1-后插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