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吕章申

双月刊

2095-1639

100006

北京朝阳区静安里26号通成达大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考古学专业资料性、学术性刊物。刊登关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古代中外关系及我国民族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介绍文物鉴定方法以及馆藏品等。读者对象为文博、考古单位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常州北舍庄遗址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舍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孟河镇北舍庄村北部.2021年1-10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时代涵盖春秋、六朝、唐宋及明清.其中三座宋代墓葬保存较好,形制结构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为江南地区宋代物质文化和地方葬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常州北舍庄遗址宋代墓葬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征稿启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20页

    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M15的发掘及相关问题研究

    邢琪郭俊峰曹帅
    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济南地区存在营建砖雕壁画墓的专业群体,且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在传统的二十四孝题材之外,济南地区还流行具有地方风格的孝行故事题材.济南地区元代启门图不仅包含传统的妇人启门题材,启门者的性别、年龄也较为多样.随葬镇墓瓦、瓷缸的葬俗在元代定型,并且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随葬镇墓石仅流行于元代,并且分布范围较小.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M15砖雕及壁画内容较为丰富,出土器物种类较多,并且有明确纪年,为研究元代晚期济南地区葬俗提供了代表性材料.

    济南元代家族墓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征订启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43页

    江苏常州华阳村明墓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4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4-10月,为配合永安河拓浚工程,对华阳村明代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墓葬群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区墓葬排列有序,为家族墓地;东部墓葬分布凌乱,为小型公共墓地.墓葬形制有砖室券顶墓、砖壁石顶墓、小型砖壁石顶墓和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包括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和锡器等,其中瓷碗类型丰富,纹饰较为精美.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断,墓葬年代大致为明代早中期.本次发掘为研究明代江南地区的丧葬习俗、墓葬形制和地域历史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常州明代墓葬葬俗

    重庆荣昌空山坡明代墓群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荣昌区文物管理所
    6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山坡墓群位于荣昌区铜鼓镇万福桥社区7组.2020年3-4月,为配合大足至内江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荣昌区文物管理所对该墓群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明代石室墓7座、房址1座.其中单室墓4座、双室墓1座、多室墓2座.其中M4为在墓室后龛雕刻僧人造像的僧人墓葬,在渝西地区少见,这一发现为研究荣昌地区明代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世俗社会生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空山坡墓群石室墓明代僧人墓

    南陵宋墓与士人葬仪

    刘未
    8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陵铁拐M1是北宋晚期建中、崇宁之际时任翰林学士的徐(勣)为其母管氏所建.墓葬内外棺之间安置了一批特殊随葬品,木俑与锡器同为"明器",木建筑与木家具分属"园宅""下帐".徐(勣)在丧葬实践中从个人观念出发,参酌地方葬俗随葬品传统,把唐宋不同时期形成的官方葬制与私家葬仪文本拼接组合,并将其内容以实物形式予以转化表现.南陵宋墓是宋代士人葬仪建构的重要实例.

    明器园宅下帐葬仪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

    101页

    化缘的道具——明代寺院图像的一个功能

    蔡春旭
    10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僧人在化缘时往往使用道具,在通行本《清明上河图》中,僧人举着描绘寺院、佛塔、佛像的立轴在街头募捐,辅以跪拜仪式、乐器表演,而针对士绅阶层进行化缘时,僧人借助卷册形式的化缘疏文、题跋与寺院图像.本文通过相关图像和文献材料,讨论这两类情况,还原寺院图像在化缘活动中的使用情境和作用,展现僧俗互动的细节,钩沉图像背后的社会脉络.明代江南的佛教活动颇为兴盛,并且日益世俗化,寺院成了文人居住、游览的空间,成为多种图像的表现对象,寺院图像被赋予多重社会意义.江南社会对图像有着广泛而高涨的需求,祝寿、送别、雅集等活动中都有画家参与,这是促使当时视觉文化日趋绚烂的推动力,寺院图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寺院图像化缘清明上河图视觉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

    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