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生荚果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干燥实验研究

    陈鹏枭郭相毅王殿轩渠琛玲...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花生荚果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的干燥特性、设备能耗情况以及荚果干后品质,使用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常温风)、固定床网袋自然堆垛、自然晾晒3种干燥方式对新鲜湿花生荚果进行干燥,探究了堆垛内不同位置花生荚果的干燥情况、温湿度变化、能耗情况,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下花生荚果的干后品质.结果表明,使用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常温风)干燥设备干燥花生荚果,花生荚果水质量分数由37.85%降至10.00%以下需要160 h;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常温风)干燥方法干后花生荚果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8.08%,色泽最优,同时除去花生荚果中单位质量水分需要消耗能量4.28 ×106 J,远小于传统烘干;固定床网袋堆垛通风(常温风)较固定床网袋自然堆垛和自然晾晒有明显优势,干燥速率更快,干后品质更稳定.

    花生荚果通风干燥温湿度色泽能耗

    核桃仁原位水解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洪佳伟王爱琳肖柳柳李闯...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延长核桃仁货架期,提高核桃仁储藏品质.以去皮核桃仁为原料,利用复配蛋白酶(胰酶)酶解核桃仁实现原位富集抗氧化肽,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底物质量分数、酶质量分数、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水解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水解工艺为:酶质量分数12%、底物质量分数40%、水解温度45℃、水解时间20 min.萃取酶解处理的核桃仁(样品组)和未处理的核桃仁(空白对照组)油脂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将样品组和空白对照组用铝袋分装在60 ℃烘箱内加速氧化.结果表明,样品组具有更长的氧化诱导时间及Q10指数,其氧化自由能从59.896 kJ/mol上升到78.103 kJ/mol;加速氧化过程对照组过氧化值始终高于样品组,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结合油脂氧化规律得到在20℃下样品组货架期相对于对照组延长了 68 d.

    核桃仁酶解优化抗氧化肽加速氧化氧化稳定性货架期预测

    玉兰叶多酚物质提取及特性研究

    张顺惠哲哲王宏亮杨瑞...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对玉兰叶多酚进行提取.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玉兰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经紫外光照、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和热处理后,研究了玉兰叶多酚的抗氧化稳定性.同时研究玉兰叶多酚对油脂基质的抗氧化性质.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时,玉兰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16,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40 min.玉兰叶多酚对自由基清除作用试验表明,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多酚提取物可以有效地延缓植物油及动物油的氧化,抗氧化能力随着玉兰叶多酚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

    玉兰叶多酚超声波提取抗氧化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VGG玉米籽粒图像识别模型

    孙孟研王佳马睿代东南...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实现对玉米种子的识别与保护,实验采集了 5个玉米品种,经处理后共获得1 778张玉米籽粒图像,建立胚面与胚乳面混合的数据集.按7∶2∶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首先基于迁移学习选取DenseNet121、MobileNetV2、VGG16和GoogLeNet对玉米籽粒图像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是94.32%、93.18%、95.45%和92.61%,由于在VGG16上的准确率最高,所以选择对VGG16进行改进,在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的同时引入通道注意力SE模块,构建一个新的网络模型L-SE-VGG,并与未预训练的VGG16、迁移学习的VGG16和不加SE模块的L-VGG进行对比,最终在L-SE-VGG上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86%.研究为深度学习技术在玉米籽粒品种识别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和实验方法,为玉米籽粒品种的识别和检测提供了参考.

    VGG16SE模块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玉米籽粒

    2种鲜食黑糯玉米营养组分及香气的比较

    项雅科杨梦蝶孙海斓席嘉佩...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2种鲜食黑糯玉米的营养组分和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对海南产地与江苏产地连黑甜糯2110和江苏产地苏科糯1505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检测,结合气味活度值(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食黑糯玉米中灰分、淀粉、总糖和花色苷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鲜食黑糯玉米中共鉴定出了 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特征性风味物质包括1-辛烯-3-醇、异戊醛、戊醛、正己醛、2-辛烯醛、壬醛、2-壬烯醛、癸醛和3-羟基-2-丁酮;最后确定了正己醛、庚醛、2-庚酮和3-辛烯-2-酮是区分不同品种鲜食黑糯玉米的标志性化合物.

    鲜食玉米黑糯玉米营养组分风味成分

    基于面积归一化法对饲料中黄霉素总残留量的研究

    卞华曹莹葛宇
    204-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结合不同色谱及质谱技术测定饲料中黄霉素总残留量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黄霉素标准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黄霉素A化合物进行定量,并利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确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唯一性,最终基于面积归一化法得出精确结果.黄霉素标准品经Platisil 5 µm ODS色谱柱(250.0 mm ×4.6 mm,5μm),以乙腈和20 mmol/L(pH 5.0)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分离.同时,饲料基质经体积分数0.1%甲酸甲醇溶液提取,采用Oasis PRiME HLB通过式固相萃取对提取液进行净化.目标物经Atiantis® T3色谱柱(100.0 mm ×2.1 mm,3 μm),以乙腈和5 mmol/L(pH 5.0)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分离,在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量分析.考查了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黄霉素5种活性成分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和净化方式对黄霉素A化合物回收率的作用并优化其质谱条件.所建立的方法确保黄霉素5种活性成分完全分离,面积归一化法结果表明黄霉素A所占黄霉素混合物的比例为86.2%,RSD为0.66%.同时,该方法确保黄霉素A在10.0~1 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等于0.998 6.不同饲料基质中黄霉素A的低、中、高加标回收率为69.69%~88.60%,RSD为0.96%~3.38%,回收率稳定、重现性良好.经折算,各类饲料基质中,黄霉素抗生素的总加标回收率为80.66%~102.55%.统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普适性广,准确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饲料中黄霉素总残留量的精确定量分析,解决了国内外对黄霉素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饲料基质黄霉素活性成分面积归一化法

    基于"关开"型掺杂碳量子点检测食用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研究

    包泽伟林建原于佩斓郭善才...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柠檬酸(CA)为碳源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含氮碳量子点(N-CQDs).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手段分析其结构与光谱特性.研究发现,Fe3+能"关闭"N-CQDs的荧光,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加入使得荧光重新"打开",据此建立"关-开"型荧光探针测定TBHQ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TBHQ质量浓度在1.00~33.24 µg/m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283x+72.295,食用油样品加标检测回收率为90.51%~105.80%.该方法可用于食用油中TB-HQ的快速分析检测.

    掺杂碳量子点TBHQ一步水热法

    挤压处理对全谷物理化和功能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胡薇薇张治国杨开步婷婷...
    218-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谷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但其适口性差、消费者接受度低.挤压是一种高效、低耗及功能多样化的加工技术,通常用于开发具有高营养和感官质量的食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挤压技术在全谷物方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全谷物、挤压技术,并分析总结了挤压技术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挤压全谷物制品还体现出抑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潜力.

    挤压全谷物理化特性功能

    初榨椰子油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津好张玉锋董泽来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榨椰子油是从成熟椰肉中提取的可食用油脂,在护肤护发、减肥、调节脂质代谢、维护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近年来健康食品中的明星产品,市场消费规模也越来越大.加工技术与工艺是影响椰子油品质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除了在对传统干法和湿法加工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外,在初榨椰子油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工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也在油脂的营养功能价值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近年来初榨椰子油的加工工艺、油脂品质和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广大从业者和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椰子油加工工艺功能活性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