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的RetinaNet大豆外观品质无损检测

    周春欣霍怡之杜有海蒋敏兰...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准确、有效地区分大豆外观品质是大豆食品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与包装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Retina Net的大豆外观品质检测模型.将原始主干网络ResNet50替换为ResNet34,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参数量,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运算时间.在主干网络和特征金字塔(FPN)的输出端分别嵌入ECA模块,进一步提取有利特征,减轻了冗余特征对网络的影响,提高了网络性能.同时,为保证不失原有特征的丰富性,将FPN后嵌入的ECA模块的输出与主干网络的输出结果相叠加,所得特征作为输入,传入分类器中进行识别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的RetinaNet大豆品质检测模型的精确率达97.39%,mAP值达98.64%.

    卷积神经网络大豆外观品质检测RetinaNetFPNECA模块

    基于视觉融合的大米外观质量检测系统研究

    叶康磊王粤沈雨健黄丽萍...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于视觉处理的大米外观质量检测研究中,针对粘连米粒的分割以及垩白米粒的识别分别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如何精准地进行这2种不同类型的分割并将分割结果进行处理和融合,进而提供一个完整的大米外观质量检测系统还鲜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视觉融合的大米外观质量检测模型,该模型包括米粒轮廓线分割、米粒垩白区域分割、后处理3个模块.其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动检测系统,不仅能直接计算受检大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碎米率、黄米率等指标,还能可视化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像素级分割的基础上,实现大米外观质量的完整检测,对米粒垩白度、垩白粒率、碎米率和黄米率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可分别达到94.5%、96.3%、97.9%和95.1%.

    大米外观质量视觉融合轮廓线垩白粘连

    花生籽仁花青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李鑫刘潇洋于复欣任建军...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籽仁营养丰富,深色种皮富含花青素.选育富含高花青素含量的花生品种需要建立花青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选用粉色种皮花生品种"宇花91号"(花青素含量182.33 mg/g)与深红色种皮品种"冀花甜1号"(花青素含量270.69 mg/g)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建模材料,使用Anta-ris Ⅱ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194份样品籽仁进行光谱采集,并测定其种皮花青素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非损伤性的花青素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该模型的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为10.3,相关系数R2=0.990 3.选用未参与建模的24份花生材料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模型预测值和化学测定值的决定系数R2=0.978 1.利用该模型对"宇花91号"与"冀花甜1号"杂交后代群体进行筛选,获得高油酸及高花青素含量种质14份,高糖及高花青素含量种质16份.

    花生籽仁花青素含量近红外模型偏最小二乘法

    基于CNN和特征选择回归方法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

    杨友周玉李四海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蛋白质含量一般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该方法操作流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无法实现样品的批量检测.小麦的近红外光谱特征与蛋白质含量间存在线性和非线性的映射关系,本研究提出一种具有线性和非线性映射能力的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特征选择回归的组合算法.使用多种预处理方法提高Wheat kernels近红外光谱数据信噪比,将一维的预处理光谱数据折叠成二维矩阵,使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小麦蛋白质含量进行预测,并提取中间层部分神经元输出的特征信息与预处理光谱数据集数据构成集成数据集,在集成数据集上使用套索、最小最大凹罚回归(MCP)和光滑切片绝对偏差回归(SCAD)方法构建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的引入使得模型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改善了小麦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性能.

    小麦近红外光谱蛋白质卷积神经网络

    复杂环境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挂面生产过程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何锦漪林颢齐雅静何文森...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分含量是面条的重要品质指标,水分快速无损检测对挂面企业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近红外技术分别检测挂面生产过程面片与挂面水分,根据不同外界环境下近光谱的波动探究近红外检测面片与挂面水分的影响因素,采用Si-PLS变量筛选和CARS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2种算法筛选出于水分相关的特征波长,用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2种方法建模并比较模型性能,所建立最佳模型预测误差为0.011 6,相关系数R为0.999 2.对于实际环境中温度变化导致光谱波动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2种方法分别建立温度补偿模型,所建立的补偿模型误差为0.087 8,相关系数R为0.989 5,证明了在挂面生产过程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分快速检测的可行性.

    挂面水分近红外光谱温湿度补偿模型

    橄榄多酚成分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刘强孙云侯帅马飞洋...
    21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橄榄多酚为高品质橄榄油中代表性次生代谢产物,是开发药物、功能食品及日化等领域产品的优质原料.当前,关于植物多酚的研究愈发被人们重视,围绕多酚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多方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橄榄多酚的分离提取、成分鉴定及生物活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为更好地赋能我国橄榄资源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橄榄产业高值化利用与高质量发展,文章旨在对橄榄多酚的成分鉴定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其功效及开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橄榄多酚生物活性成分鉴定抗氧化

    红外与拉曼光谱技术对食用油掺伪检测研究进展

    郭佳李开开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用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因种类、产地和营养成分等因素不同而价格差异悬殊.不法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将廉价食用油以次充好掺入优质食用油中,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研究食用油掺伪的快速检测方法至关重要.近些年,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速、无损、低成本等优点成为食用油掺伪的重要检测技术.文章基于近红外、中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互补关系,综述了近年来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在橄榄油、山茶油等食用油掺伪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掺伪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检测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食用油掺伪检测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化学计量学

    《中国粮油学报》投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