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3种蚊虫的实验室控制效果研究

    张铭洧段金花邓惠芦瑞鹏...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和比较实验室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不同龄期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方法 挑选不同龄期的幼虫和蛹各30只,分别置于1 ml/m2水膜的水体中,在实验室环境或人工培养箱设置的不同温度下观察幼虫或蛹的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通过Excel 2016和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幼虫或蛹接触水膜后的生存曲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幼虫长度.结果 在1 ml/m2的水膜作用下,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Ⅰ~Ⅱ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2.67、7.04和6.45d,Ⅲ~Ⅳ龄幼虫分别为0.53、1.64和1.71 d,蛹分别为96.68、115.54和109.77 min;饲养7 d后,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水膜组平均虫体长度分别为(3.28±0.40)、(3.17±0.61)和(3.21±0.47)mm,明显小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01);在20、25、30和35 ℃下水膜组幼虫的死亡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致倦库蚊第1天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91.11%和 100%,白纹伊蚊分别为 8.89%、30.00%、55.56%和 81.11%,埃及伊蚊分别为 14.44%、25.56%、56.67%和75.56%.结论 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3种蚊幼虫及蛹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抑制幼蚊的生长发育,同时环境温度的升高对水膜的功效有促进作用,适合于多种蚊虫的防控.

    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实验室效果

    青海血蜱重组蛋白Hq001的结构预测与原核表达

    刘岳青马林源马静陈开廷...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从青海血蜱唾液腺cDNA文库中克隆出的1个新基因Hq001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三维理论模型预测,并评估其与Kunitz型蜱源抗凝血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30a-Hq001并转化至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对目的蛋白进行重组表达.使用开源软件AlphaFold v2对去除信号肽的Hq001氨基酸序列进行三级结构预测,以此得到三维理论模型.并使用开源软件GROMACS v2023对三维理论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优化,应用ANOLEA和MolProbity等工具对模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由Hq001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0a-Hq001在E.coil BL21中表达后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序列比对与结构建模结果均表明Hq001蛋白具有典型双Kunitz-BPTI型结构域,并与Bikunin、Boophilin、Ornithodorin、Ixolaris等具有抗凝血活性的Kunitz-BPTI型蛋白具有序列及结构相似性.经过1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后理论模型均方根偏差在3 Å左右达到平衡,选取其中能量态最低的结构模型(总能量=-20 716 640 kJ/mol)作为最终模型.结论 蛋白质三维理论模型证实Hq001蛋白具有保守的Kunitz-BPTI型结构域,与来自微小扇头蜱的Boophilin在序列与结构上均较为相似,Hq001蛋白可能具有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相似的结构与功能.

    青海血蜱Kunitz-BPTIAlphaFold格罗宁根化学模拟体系分子模拟分子动力学

    低温和短日照诱导白纹伊蚊滞育的代谢适应研究

    王淼简藓懿刘庆梁国锐...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白纹伊蚊滞育期间成蚊及卵内总糖、糖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山梨醇、海藻糖指标含量的变化,为白纹伊蚊的滞育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设置短日照和低温诱导白纹伊蚊滞育,取产卵后雌蚊及滞育维持期蚊卵,对总糖、糖原、海藻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山梨醇等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酶标仪检测其含量.运用GraphPad 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在滞育诱导条件下,白纹伊蚊成蚊总糖、糖原、海藻糖、山梨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1.60±2.21)、(28.23±0.16)、(6.89±0.28)、(21.71±3.89)、(52.54±4.98)mg/g和(19.08±1.68)μmol/g,总糖、糖原、山梨醇较正常发育组高(均P<0.05).蚊卵内总糖、糖原、海藻糖、总胆固醇生化指标含量分别为(103.94±8.06)、(8.61±1.54)、(1.35±0.07)mg/g和(13.58±0.28)µmol/g,均高于正常发育组(均P<0.01).结论 白纹伊蚊在滞育诱导条件下,卵内及成蚊体内生化指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总糖、糖原、海藻糖、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在蚊虫滞育生理中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研究.

    滞育白纹伊蚊滞育卵代谢

    苯乙醇及二氢茉莉酮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研究

    周楚楚刘静何鸿阳冯波...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室内测试苯乙醇、二氢茉莉酮等19种木犀科和蔷薇科植物化合物的有效保护时间,探讨有效单体化合物及复配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近距离反应测定法,测试体积比浓度为0.01的19种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选出驱避率最高的化合物进行复筛;通过Arm in cage行为实验,测试体积比浓度为0.064、0.128、0.256的苯乙醇、二氢茉莉酮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将体积比浓度为0.256的苯乙醇和二氢茉莉酮,按照1∶1、1∶4、4∶1、1∶7、7∶1、1∶15、15∶1的比例两两混合,测试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在0.256体积比浓度,以体积比为1∶15和15∶1的苯乙醇与二氢茉莉酮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成驱蚊液,测试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不同化合物对白纹伊蚊驱避作用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苯乙醇、二氢茉莉酮初筛驱避率均达到100%;0.064、0.128、0.256体积比浓度下的苯乙醇、二氢茉莉酮单独使用时对白纹伊蚊有驱避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效保护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体积比浓度为0.256时,不同体积配比苯乙醇和二氢茉莉酮的驱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57,P<0.001).苯乙醇与二氢茉莉酮以1:15和15:1体积配比制备成的驱蚊液有效保护时间分别达到4.50和6.25 h.结论 苯乙醇与二氢茉莉酮复配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驱避效果,可进一步研发应用.

    白纹伊蚊驱避复配植物活性化合物苯乙醇二氢茉莉酮

    本刊主编刘起勇首席获第二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吴海霞
    155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2年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型分布研究

    霍锡元张晔刘国军苑森梅...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山东省潍坊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情况,为科学防控白纹伊蚊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7月用勺捕法在潍坊市5个县(市、区)农村居民区采集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集中饲养,羽化后经形态学鉴定为白纹伊蚊,单只提取白纹伊蚊DNA,通过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对白纹伊蚊击倒抗性突变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96只白纹伊蚊,获得192条DNA序列,测序片段长度约为400 bp.测序结果表明白纹伊蚊3个击倒抗性基因位点均发生突变.3个突变位点均是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野生/突变型杂合子次之,突变型纯合子所占比例最低.1016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分别是野生型1016V(95.31%)和突变型1016G(4.69%);2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1016V/V(90.62%),野生/突变型杂合子1016V/G(9.38%).1532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1532I(79.17%)和突变型1532T(20.83%);3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1532I/I(61.46%),野生/突变型杂合子I/T(35.42%)和突变型纯合子T/T(3.12%).1534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1534F(85.94%)、突变型 1534S(1.56%)和 1534C(12.50%);4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 1534F/F(77.08%)、野生/突变型杂合子1534F/C(17.71%)、突变型杂合子1534S/C(3.13%)以及突变型纯合子1534C/C(2.08%).共得到10种基因型组合,其中3个位点的野生纯合型组合基因型突变率最高,为36.46%.结论 潍坊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情况复杂,应密切关注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从而科学指导卫生杀虫剂的使用.

    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基因突变位点基因型

    辽宁省2020-2022年蚊虫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结果分析

    王纯玉张家勇白玉银丁俊...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2020-2022年人居及周边环境的媒介蚊虫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14个地级市每年5-10月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5类监测生境,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蚊虫密度监测,使用Excel 2016、ArcGIS 10.7和SPSS 27.0等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蚊虫种群构成比采用x2检验,各年度和各生境蚊密度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结果 2020-2022年辽宁省共布放诱蚊灯4239盏,捕获雌蚊238 193只,其中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40.22%,其次是淡色库蚊和背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2.11%和20.25%.蚊虫总密度为56.19只/(灯·夜),2020-2022年蚊密度分别为45.67、42.72和80.84只/(灯·夜);牲畜棚环境蚊密度最高,达到206.48只/(灯·夜),其次是农户,密度为17.04只/(灯·夜),最低是居民区,密度为5.25只/(灯·夜).除白纹伊蚊外,牲畜棚生境中各蚊种密度最高,白纹伊蚊仅出现在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全省各监测点中鞍山市蚊密度最高,达215.27只/(灯·夜),其次是营口市,为157.28只/(灯·夜),大连市最低,仅为3.11只/(灯·夜).蚊密度总体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8月上旬最高,达179.48只/(灯·夜),不同年份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40,P<0.001),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72,P<0.001).结论 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中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背点伊蚊是优势种群;农村生境蚊密度较高,特别是牲畜棚,是蚊虫重要的孳生繁殖地,应重点加强此类生境蚊虫的防制工作;6-8月是辽宁省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建议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蚊密度及蚊媒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蚊虫密度监测种群构成季节消长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9年蜱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蒋国钦方益荣徐燕蒋吉泱...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9年蜱生态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绍兴市不同时间、地区、宿主动物和生境蜱类密度变化规律,为蜱的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绍兴市设置6个蜱监测点,采用动物体表检蜱法开展寄生蜱监测,采用布旗法开展游离蜱监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绍兴地区2017-2019年寄生蜱平均蜱指数为0.53,9月蜱指数最高(0.78),3月最低(0.03);山羊体表寄生蜱指数最高(0.77),犬(农村)次之(0.21);上虞区寄生蜱指数最高,为1.59,越城区未检获寄生蜱.游离蜱平均密度为0.90只/(布旗·100m),9月最高,为1.63只/(布旗·100 m),3月最低,为0.10只/(布旗·100 m);农村荒坡草地蜱密度最高,为6.57只/(布旗·100 m),其次为农村自然村周边,为0.09只/(布旗·100m);上虞区蜱密度最高,为5.67只/(布旗.100m),嵊州市次之,为0.02只/(布旗·100m).结论 绍兴市农村荒坡草地游离蜱密度最高,山羊体表寄生蜱密度最高,在蜱传疾病高发地区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蜱灭蜱措施.

    生态学监测宿主动物

    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2年白纹伊蚊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叶独秋庞博文蒋露芳陶骏捷...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及时空聚集性特征,为伊蚊传播疾病的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6-10月上海市松江区17个街道(镇)的媒介伊蚊监测数据,对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MOI)进行描述分析,分别利用ArcGIS 10.8软件和SaTScan 10.1.2软件,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每年先升后降,7-8月达到峰值;年均密度前3位的区域为方松街道、泗泾镇和车墩镇;平均密度最高的生境类型为居民区.2022年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39,P=0.047),2018年广富林、岳阳和中山街道,2021年广富林、岳阳街道和洞泾镇,2022年岳阳、中山和永丰街道,白纹伊蚊密度分布均存在局部聚集性;2018年存在白纹伊蚊密度聚集热点,热点为中山街道和车墩镇,2022年存在聚集热点,热点为中山街道、岳阳街道和车墩镇,时空扫描分析得出1个涉及方松、岳阳、永丰、中山街道和车墩镇的一类聚集区(对数似然比值为68.61,相对危险度为2.66,P<0.001).结论 松江区2017-2022年白纹伊蚊密度分布逐渐呈现向中心城区空间聚集的趋势,其中方松、岳阳、永丰、中山街道和车墩镇是白纹伊蚊局部聚集的主要热点区域.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时空聚集性

    本刊关于论著类文章的界定说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