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组成、分布及携带鼠疫病原体情况,预测当地发生鼠疫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7-2022年,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沿线的涪陵、万州、开州、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和巫山共8个县(区)库区沿岸采用鼠笼法捕获小型兽类(小兽),对所获小兽及其寄生蚤进行分类鉴定、记录和数据整理,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共计布放鼠笼20123笼次,捕获11种小兽共计403只,总密度为1.92%,其中黄胸鼠最多,构成比为62.28%,其次为小家鼠和褐家鼠,构成比分别为14.14%和8.68%,其余还有灰麝鼩(4.47%)、黑线姬鼠(3.47%)、四川短尾鼩(3.23%)、北社鼠(1.99%)、大足鼠(0.74%)、黄毛鼠(0.50%)、针毛鼠(0.25%)和小泡巨鼠(0.25%),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县(区)小兽物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个调查县(区)中小兽密度以丰都县(2.88%)、涪陵区(2.71%)、奉节县(2.53%)和云阳县(2.52%)的相对较高,忠县(1.83%)、万州区(1.38%)、开州区(1.00%)的相对较低,各县(区)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43,P<0.001);体表染蚤小兽共计151只,捕获寄生蚤3种共1034匹,总染蚤率为37.47%,总蚤指数为2.57,不同县(区)的小兽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34,P<0.001),有8种小兽染蚤,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获蚤类中绝大多数为缓慢细蚤,共计1031匹,其余为2匹不等单蚤,1匹猫栉首蚤;403只活鼠全部采血,进行鼠疫菌F1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三峡库区重庆段发生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仍应持续监测,警惕家、野栖小兽及其体表寄生蚤类的种群交互传播,以及外来物种输入引起鼠疫等鼠传疾病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