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硅胶导尿管在扩张法耳再造术后持续负压吸引中的应用

    冉力李娅萍王凡陈勤勤...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由硅胶导尿管、一次性吸引管及20 ml一次性注射器制作的负压引流装置在扩张法耳再造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扩张法耳再造患者19例,采用该装置进行术后引流,观察其引流效果,负压调整次数,吸闭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耳廓与亚结构的显现情况.结果:临床小实验结果显示,两次抽吸引流管内空气后,普通一次性引流管变软,略有变形;输液器引流管完全吸闭;硅胶导尿管无变形吸闭现象.硅胶导尿管作为引流管引流通畅,皮瓣血运良好,耳廓形态满意无一例出现吸闭、感染现象,术区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平均日引流量为8~17 ml,拔管时间为4~7 d.结论:该装置既能使皮瓣与耳支架紧密贴合,保证再造耳满意形态,又能充分引流,实现零吸闭,其抗菌抗感染的材质及双腔结构还能减少感染概率并且提供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冲洗的机会.

    硅胶导尿管耳再造术引流临床小实验零吸闭扩张法

    压贴三棱镜联合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疗效观察

    李艳王晓莉蔡方荣柏丽娜...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联合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6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给予压贴三棱镜并接受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将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儿29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矫正效果、双眼视功能以及眼球屈光度.结果:A组术后3个月正位率93.55%高于B组68.97%(P<0.05);两组治疗后同时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有融合功能比例分别为64.52%、74.19%高于B组37.93%、48.28%(P<0.05);A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融合范围大于B组(P<0.05);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近立体视功能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柱镜屈光度、球镜屈光度、散光值、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前联合使用压贴三棱镜提高了术后正位率,增强了术后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恢复效果,不影响眼球屈光度.

    共同性内斜视矫正压贴三棱镜视功能融合功能临床疗效

    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效果观察

    刘艳琼金红燕江停停
    45-4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眼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并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及视功能、融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正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过矫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6个月的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视功能阳性率均降低,Ⅲ级视功能阳性率均升高(P<0.05),但Ⅱ级视功能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范围、集合性融合、离散性融合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46%)(P<0.05).结论: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CI-IXT矫治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内直肌截除外直肌后徙术矫治效果

    circ-0030042通过miR-145/PTEN轴调控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张毓姣郭智辉孟艳斌高亚丽...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irc-0030042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其在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患者中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ircRNA序列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s)和增生性瘢痕患者成纤维细胞(HSFBs)中circ-0030042的表达.用CCK8检测法检测转染48h后的HSFBs细胞增殖情况.利用stubRFP-sensGFP-LC3基因转染、流式细胞仪及电子显微镜观察circ-0030042对miR-145/PTEN轴调控VEGF水平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RNA免疫沉淀、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揭示circ-0030042介导HS患者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circ-0030042在增生性瘢痕中显著上调,过表达时作为VEGF海绵抑制miR-145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维持体内稳定性.此外,circ-0030042通过海绵化VEGF水平并阻断其miR-145捕获转录因子(FOXO1)mRNA来影响自噬,而circ-0030042诱导FOXO1的抑制被VEGF水平过表达或circ-0030042结合减少所抵消.过表达circ-0030042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与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被过表达miR-145部分抵消.结论:干扰circ-0030042通过靶向下调miR-145/PTEN轴进而抑制HSFBs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一步诱导恶性细胞凋亡.

    circ-0030042miR-145/PTEN轴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迁移/增殖

    胰激肽原酶对背部皮瓣损伤大鼠皮瓣存活及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何金俊岑瑛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胰激肽原酶低剂量组和胰激肽原酶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瓣,其余组做皮瓣损伤模型,生理盐水组不给予药物处理,胰激肽原酶低剂量组给予7.2 U/kg胰激肽原酶,胰激肽原酶高剂量组给予14.4 U/kg胰激肽原酶,治疗7d.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皮瓣成活率,HE染色观察大鼠皮瓣病理变化,使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观察皮瓣细胞凋亡情况,CD31染色观察血管形成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皮瓣中Nrf2/HO-1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胰激肽原酶组提高了大鼠皮瓣存活率,减轻了皮瓣组织损伤,降低了血清TNF-α和IL-6含量,增高了Nrf2/HO-1水平.结论:胰激肽原酶能够提升皮瓣存活率,减轻大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胰激肽原酶皮瓣存活氧化应激Nrf2/HO-1

    紫苜蓿提取物抵抗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黄芳周利丹卢伊娜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探究紫苜蓿提取物(Medicago Sativa extract,MS)抵抗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模型,高频蓝光(High-energy visible light,HEVL)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产生ROS自由基模型,紫外线照射HaCaT后细胞活力、产生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模型及HEVL诱导的人体皮肤损伤模型来验证MS的抗光损伤功效.结果:M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48%,质量分数为0.25%~0.5%的MS可显著减少HEVL照射下的HaCaT细胞中ROS活性氧的产生,质量分数为0.1%~0.3%的MS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紫外线辐照损伤模型中细胞存活率,并降低PGE2和MMP-1的表达量.在HEVL诱导的人体皮肤损伤模型中,质量分数为0.5%~5%的MS能明显降低皮肤红斑的形成,增加皮肤亮度,减少黑色素的生成.结论:MS作为一种植物来源的抗光损伤型原料,可应用于舒缓、修护及抗皱类功效宣称的产品中.

    紫苜蓿提取物光损伤抗氧化高频蓝光紫外线抗皱

    微种植体支抗与J钩支抗在双颌前突患者系统矫治中的效果比较

    卿凤郑宇祥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J钩支抗在双颌前突患者系统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0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J钩支抗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头影测量值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面凸角(G-Sn-Pg')、鼻唇角(Cm-Sn-UL)大于对照组,下唇-E线间距(Li-E)、上中切牙长轴和NA连线交角(U1-NA)、上中切牙长轴和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和NA连线交角(L1-NB)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颌前突患者系统矫治中,微种植体支抗相较J钩支抗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面部状况,安全可靠.

    微种植体支抗J钩支抗双颌前突系统矫正治疗并发症头影测量值

    整形美容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

    陈俊男曾丁刘虎仙孙可...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外伤行急诊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的恢复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取在笔者科室急诊整形美容修复的57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57例患者随访均一期愈合,均无伤口感染、裂开、明显瘢痕增生等情况,无功能障碍,无需进行二期修复,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应用整形外科修复原则行急诊修复颌面部创伤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颌面创伤美容技术缝合技术整形修复急诊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选穴规律

    廖佳黄伟东江钢辉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收录的建库-2022年12月5日的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关于神经性皮炎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RStudio及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46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87首治疗处方,涉及49个穴位,频率最高的前5个穴位为阿是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常选取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三阴交-血海、曲池-三阴交-血海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与穴组.通过对数据库中使用频数≥5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3个聚类方.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选穴思路关键在祛风湿热邪,兼顾养血及疏肝安神.

    神经性皮炎针灸穴位数据挖掘文献研究

    "脾胃归元针法"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初探

    张翔姚雅淇张振宇徐寅翔...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部过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王光安副教授从气机角度论治该病,疗效显著.文章基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通过对相关治疗案例的分析,探讨王光安副教授应用"脾胃归元针法"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经验,以期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思路.

    脾胃归元针法面部过敏性皮炎气机升降脾升胃降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