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分析

    胡倩文周同葵龚梦童刘晓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月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泪槽畸形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与研究组40例(59眼).对照组就医者接受标准的下睑成形术,研究组就医者在手术期间收集眶下隔脂肪,下睑成形术后经皮微粒脂肪注射入眶下沟.对比两组就医者的术后情况、美观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的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医者瞳孔到眼睑的距离、瞳孔到泪沟的距离以及泪槽宽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泪槽沟畸形等级量表(Tear trough rating scale,TT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研究组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两组就医者出现血肿、睑外翻、肿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睑成形术中进行微粒脂肪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泪槽畸形,提高颜面部美观度.

    泪槽畸形下睑成形术微粒脂肪注射美观满意度眼睑

    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453例疗效分析

    游雅婷秦菲张月郭睿...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廓无创矫形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矫正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EarWell耳廓矫正器治疗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2例共453耳.所有患儿均严格佩戴矫正器2~8周;根据患儿月龄分为≤2月龄组、3~5月龄组、6~8月龄组;另根据耳廓畸形种类区分垂耳组、杯状耳组、招风耳组、耳廓畸形组.评估各组矫正结束3个月后的矫正效果,随访1年观察畸形复发情况,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耳廓畸形矫正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矫正过程中有4例(6耳)患儿因各种原因退出治疗,最终完成矫正的共288例患儿(447耳).≤2月龄组矫正成功率为90.21%(258/286)高于3~5月龄组74.26%(75/101)和6~8月龄组53.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耳廓畸形中,垂耳矫正成功率高于杯状耳、耳廓畸形和招风耳(94.05%>80.00%>59.76%>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矫正成功的365例耳廓畸形中有47例复发,复发率为1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矫正月龄(OR=1.832)、矫正器佩戴时长(OR=0.741)是无创矫正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耳廓畸形患儿接受无创矫正治疗的效果与患儿月龄及耳廓畸形类型有关,初始矫正月龄和矫正器佩戴时长与矫正成功后复发有关.

    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器婴幼儿复发影响因素

    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吉翔苏渲迪王玉瑾王福利...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6)与观察组(n=116).对照组患儿在术后7d行视感知觉训练,观察组患儿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单眼部分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检查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斜视度数≤30°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眼同时视功能与融合功能恢复率及黄斑中心凹立体视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视盲例数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视觉功能与社会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视感知觉训练相比,联合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视功能恢复,提高患儿术后生存质量.

    间歇性外斜视单眼部分遮盖视感知觉训练视功能

    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疗效及美学评价

    吴飞凤陈志太王胜国周本忠...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治疗的100例(120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均采用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最长佩戴8周.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畸形类型患儿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及美学满意度.结果:整体矫正率为94.1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美学总满意度为91.67%;<90 d患儿的矫正率、美学满意度明显高于90~180 d患儿(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90~180 d患儿(P<0.05).不同性别患儿矫正率、美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耳廓形态畸形的矫正率、美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显著,美学效果好,并发症少,年龄越小,矫正及美学效果越好,不同类型耳廓形态畸形的矫正效果存在差异.

    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EarWell耳廓矫形器矫正效果美学效果

    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汤由之成智葛小静朱喆辰...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裸露的12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带真皮的筋膜瓣,以翻转180°的方式修复小腿外伤后的复杂创面,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退缩伴少量骨裸露,经行对侧翻转筋膜瓣修复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下肢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修复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可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其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洁、对皮瓣利用度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小腿外伤后可靠的早期修复方式.

    翻转筋膜瓣带真皮的筋膜瓣小腿外伤骨裸露创面修复

    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徐业凯王雪山陈德广王进...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DU辅助检查下采用小腿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皮瓣肿胀程度、足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支定位符合率达90.00%,皮瓣存活率为96.67%,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切取时间、手术总费用分别为(145.36±10.78)min、(42.68±3.52)min、(1.49±0.35)万元.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7%,足踝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CDU技术辅助下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效果确切,皮瓣存活率较高,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足部踝关节难愈性创面小腿穿支皮瓣彩色多普勒超声修复

    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陈从柏赵领财王德运王浩...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彻底清创,观察组创面行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对照组不予纳米脂肪移植,两组均采用"邮票"植皮来闭合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提高创面愈合率,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慢性难愈性创面脂肪移植创面愈合

    经睑袋入路提升颧脂肪垫在中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王共礼张伟滕俊杰何金峻...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睑袋入路,通过中面部软组织提升改善睑袋、泪沟、鼻唇沟、颧颊沟及颧区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睑袋整形术中,沿眶下缘向下剥离5~10 mm,分别在眶下缘内、中、外三点提升固定颧脂肪垫,外眦处行"铆定悬吊",填充泪沟凹陷的同时,达到中面部的提升.结果: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笔者医院行睑袋术的1 163例病例中,增加经睑袋入路提升颧脂肪垫操作,术后所有就医者中面部软组织上提明显,泪沟、鼻唇沟、颧颊沟及颧区下垂等均明显改善,满意率达100%.结论:经睑袋入路,通过中面部软组织提升改善睑袋、泪沟、鼻唇沟、颧颊沟及颧区下垂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睑袋泪沟颧脂肪垫中面部提升

    保留皮下神经血管网的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

    徐舒豪蔡晓奋廖思牡张倩倩...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阴茎皮下神经血管网的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在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46例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保留阴茎皮下神经血管网的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统计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外观、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48.62±7.54)min,术中出血量(5.53±3.56)ml,术中疼痛评分(1.60±0.62)分,创口愈合时间(14.56±2.51)d,术后发生局部肿胀1例、伤口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患者术后缝合线全部自行脱落,术后疼痛时间较短(18.32±7.24)h,切口愈合良好,切缘外表美观.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为95.65%.结论:保留皮下神经血管网的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阴茎形态良好等优点,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保留神经血管网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包茎包皮过长

    三维扫描成像在单侧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林涛王喜梅李志斌谢百慧...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扫描成像在单侧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假体乳房重建术的15例单侧乳房萎缩或缺陷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扫描成像,得到术前乳房容量差异评估(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breast volume difference,PABVD),依据该结果得出最接近的乳房假体容量,记为预计假体容量(Predicted prosthesis volume,PPV);术中剥离腔隙后,将圆形扩张器置入腔隙,注水评估容量差异,即为术中乳房容量差异评估(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 of breast volume difference,IABVD),以IABVD参考选择最为相近的假体容量,记为实际假体容量(Actual prosthesis volume,APV),置入假体后,重建乳房下皱襞.术后给予止痛泵镇痛、抗瘢痕综合治疗.统计学分析数据,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医患沟通满意度及手术效果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PABVD为(181.6±39.0)ml,IABVD为(178.6±36.4)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V与APV吻合率达93.33%(14/15),PABVD与APV有较强关联性(P<0.05).术后随访3~6个月,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挺拔,双侧较对称,切口瘢痕位于新的乳房下皱襞处,术后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包膜挛缩、感染等并发症,医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三维扫描成像能够精确获取乳房的外在轮廓,并在术前对乳房容量差异进行可靠评估,有利于医患之间良好沟通,同时对于手术规划及预选假体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维扫描乳房重建乳房容量三维成像硅胶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