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萧瑜晔宋继权谢君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us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武汉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ET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1组采用修护保湿霜,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湿敷治疗;对照2组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湿敷治疗;实验组采用调Q激光,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三组持续性红斑评估量表(Clinician's erythema assessment,CEA)、丘疹脓疱研究者整体评估分级量表(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生活质量[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Quality of Life,Acne-QoL)]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CEA和IGA评分均降低,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2组(80.00%)>对照1组(53.33%),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皮肤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均增加,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三组经皮水分流失量均减少,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Acne-QoL评分中的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痤疮症状等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ETR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够减轻皮损症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调Q激光强脉冲光氨甲环酸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李淑曹春育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PDT治疗的82例A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接受皮肤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清洁面部皮肤接受光动力治疗仪照光,根据患者情况照射1~6次,照射后评价PDT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皮肤镜特征,以评价皮肤镜特征与PDT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男性占比达71.95%,皮损部位多位于颞部,Olsen临床分级AK Ⅰ级31.71%,AK Ⅱ级54.88%,AK Ⅲ级13.41%.82例患者平均PDT治疗次数为(2.29±0.69)次,经治疗后50例皮损完全消退,病理改变消失为完全缓解,23例皮损改善≥50%为部分缓解,PDT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02%.治疗后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PDT治疗AK疗效佳,可改善AK患者皮肤镜下检测出现的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特征.

    皮肤镜特征光化性角化病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

    面部囊肿型痤疮光动力治疗后瘢痕增生伴慢性创面形成一例

    唐小清李哲旭陈卓张家平...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1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致局部瘢痕增生伴皮肤慢性创面形成的临床案例.患者为25岁的年轻女性,因面部囊肿型痤疮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双侧颊部逐渐出现瘢痕增生伴表皮反复结痂渗液,迁延不愈.患者曾口服异维A酸、外用呋喃西林溶液、甲硝唑乳膏、多磺粘多糖乳膏及脉冲激光等方式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颊部瘢痕及表皮剥脱、渗液情况无明显好转.给予患者行面部瘢痕分次切除治疗,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渗液等情况出现.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是否会导致治疗区域瘢痕增生、皮肤愈合不佳等长期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究.

    痤疮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瘢痕创面不愈

    氢分子结合热敷对敏感性皮肤屏障修复功效的评价研究

    周平乐钟明伟刘捷尹瑞...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氢分子联合热敷在敏感性皮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1月12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实验组使用氢睐®光感修护面膜和富氢热敷贴组合.使用前和使用第28天,采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对两组志愿者进行检测并进行安全性和满意度评价,并检测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经皮失水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结果:联合使用28 d后,实验组VISIA紫外线色斑、红色区分值及角质层含水量、TEWL均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志愿者均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且两组使用满意率均≥80%.结论:氢分子结合热敷对敏感性皮肤屏障的修复功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氢分子热敷敏感性皮肤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超完美脉冲光联合贻贝粘蛋白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观察

    李牧桑祁薇张跃伟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贻贝粘蛋白(Mussel adhesive protein,MAP)联合超完美脉冲光(Advanced optimal pulse technology,AOPT)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敏感性皮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AOPT治疗,观察组采用AOPT联合MAP治疗.4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pH值均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皮肤pH值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OPT联合MAP有利于改善敏感性皮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贻贝粘蛋白超完美脉冲光敏感性皮肤皮肤屏障生活质量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黄青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用药规律及经验

    杨漫清黄青王雨晴刘欣颖...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黄青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筛选整理2022年6月-2022年10月黄青教授门诊治疗黄褐斑首诊处方74首,统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生地、川芎、续断、桑寄生、当归、合欢皮、赤芍、炒白术、白芍、茯苓等.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温性药物,寒性及平性药物次之;药物五味以甘、苦、辛味最多.用药归经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心、脾、肾经等;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36对常用药物组合和10个潜在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进行分析,整理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常用药对和潜在新处方,总结归纳出三补三消的黄褐斑治疗方法,三补即调补冲任、益气健脾、养心安神,三消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

    黄褐斑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药治疗经验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观察

    王姿秦宗碧蔡翔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况,黄褐斑面积及颜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经行乳胀、口苦咽干等上述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及皱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1 064 nm激光能够提高黄褐斑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状况,减少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Q开关Nd∶YAG激光黄褐斑美学效果皮肤状况

    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观察

    包建政孙振燕章婧周奥...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中重度座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中重度座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次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和对照组(51例,采用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皮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丘疹、脓疱、结节和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座疮数量、大小、颜色、硬度、部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中重度座疮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皮损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火针复方黄柏液湿敷中重度痤疮中医证候

    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血热风燥型面部脂溢性皮炎

    施彦海毛润佳苏婷吴灿...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血热风燥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208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组给予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脂含量、红斑指数、pH]、血清指标[组织蛋白酶S(Catheps in S,Cat S)、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功能[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4+)、CD4+/CD8+],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灼烧、刺痛、红斑、瘙痒)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WL、皮脂含量、红斑指数、Cat S、IL-4、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pH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可有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血热风燥型),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血清指标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面部脂溢性皮炎知柏地黄汤吡美莫司乳膏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功能

    不翻瓣技术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刘苗雷冰王昱新姚天华...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翻瓣技术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综合科的410例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7例,对照组203例.观察组采用不翻瓣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翻瓣技术.比较两组术后出血、疼痛、肿胀、感染、张口受限、干槽症的发生情况以及PoSSe评分比较,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SSe评分(71.24±5.01)分,高于对照组的(52.09±9.48)分(P<0.05).结论:不翻瓣技术用于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受限、面颊部肿胀等并发症,宜临床推广应用.

    不翻瓣技术下颌阻生智齿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