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眼轮匝肌-白线固定法(Kiss技术)在亚洲人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周星王海平翟弘峰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Kiss技术(采用眼轮匝肌-白线固定法的亚洲人重睑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于笔者医院接受Kiss重睑术的97例就医者.在术后3~24个月对就医者进行随访评估,并统计就医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就医者总满意度为97.5%,大多数就医者在术后2周内消肿.术后3~6个月手术痕迹基本消失.无一例就医者术后出现重睑松脱变浅的情况.结论:Kiss重睑术是一个简洁而有效的方法,美学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就医者术后恢复较快,满意度高.

    重睑成形术眼轮匝肌白线Kiss技术

    手术治疗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畸形的下睑外翻

    蔡丹瑞邢瑶王文菁李婷...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治疗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畸形的下睑外翻这类手术的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畸形的下睑外翻患者8例(8只眼),所有患者仅行针对结膜囊畸形的手术矫正,而未采取针对下睑外翻常用的下睑全层楔形切除、外侧睑板条锚定、皮瓣法等术式.结果:8例患者均单纯行二期义眼台植入+结膜囊成形术并穹窿部弧形压管获得了深在、稳定的结膜囊,佩戴义眼片后,下睑缘位置满意,无内外翻.在无需接受任何下睑外翻矫正措施的情况下获得了满意的下睑形态及功能.结论: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畸形的下睑外翻手术关键点在于矫正眼眶凹陷,恢复结膜囊正常形态,尤其是加深下穹窿.

    结膜囊畸形结膜囊成形下穹窿下睑外翻眼球摘除术矫正眼眶凹陷

    曲安奈德联合5-FU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愈合和复发率的影响

    赵莉娜巩梦童周同葵刘晓峰...
    48-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瘢痕核心切除术后愈合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采用5 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5 mg/ml的5-FU联合5 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1次/4周,治疗4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跟踪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瘢痕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VSS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和1年后联合组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5-FU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可以提高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的美学效果,且对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注射美学效果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

    miR-130a-5p靶向Runx2对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张义林侯旭汪莉朗么磋...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iR-130a-5p靶向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对牙槽骨成骨细胞(Alveolar osteoblast,AOB)增殖、凋亡、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OB分为NC组、miR-NC组、miR-130a-5p组、miR-130a-5p+Runx2组和miR-130a-5p+SHH组.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30a-5p对Runx2、Sonic hedgehog(SHH)的调控关系;CCK-8及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能力;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RT-qPCR检测miR-130a-5p、Runx2、SHH、神经胶质瘤关联癌基因同源物1(Gli1)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Bax)、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x2、SHH、Gil1水平.结果:miR-130a-5p靶向调控Runx2、SHH.过表达miR-130a-5p后,细胞24 h、48 h、72 h OD值及EdU阳性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成骨分化能力降低,miR-130a-5p、Bax蛋白水平升高,Runx2、PCNA、Ki67、Bcl-2、ALP、OCN、BMP2蛋白及SHH、Gil1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过表达miR-130a-5p和Runx2或过表达miR-130a-5p和SHH可减弱过表达miR-130a-5p对细胞增殖、凋亡、成骨分化的影响.结论:miR-130a-5p靶向Runx2抑制AOB增殖和成骨分化,并促进AOB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miR-130a-5pRunt相关转录因子2牙槽骨成骨细胞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增殖分化调控机制

    CLMS观察iRoot BP Plus对根尖倒充填封闭效果的体外研究

    李莎杜丽娟薛蕾王铭磊...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效果.方法:选取上下颌单直根管离体牙60颗,Reciproc blue机用单支镍钛锉预备根管,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根管,超声工作尖对离体牙根尖区行倒预备.将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iRoot BP Plus、MTA、3MZ350树脂行倒充填.体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倒充填后材料及牙体组织的颜色变化率.上述标本再次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浸泡于2%亚甲基蓝溶液和1 g/L罗丹明B荧光染料中,48 h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染料线性渗漏长度;测量材料与牙本质间的微间隙宽度,观察不同倒充填材料与根管壁间的微观结合形态;计算分析根尖区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倒充填材料对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结果:iRoot BP Plus组倒充填后未发生明显颜色改变,美观性优于MTA组(P<0.05),但与树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BP Plus组染料渗漏长度较MTA组短(P<0.05),和MTA组染料渗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微间隙宽度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三组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结论:iRoot BP Plus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密合性和美观性.

    iRootBPPlus根尖倒充填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研究

    征稿启事

    59,143页

    补骨脂异黄酮通过miR-497-5p调控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梁博李国东牟江月崔昭...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通过调控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浓度为0、9、18、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Con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照脂质体法miR-NC、miR-497-5p转染细胞,记为miR-NC组、miR-497-5p组;按照脂质体法anti-miR-NC、anti-miR-497-5p转染细胞后,使用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高剂量组+anti-miR-NC组、高剂量组+anti-miR-497-5p组.CCK8、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实验检测miR-497-5p表达水平.结果:补骨脂异黄酮呈剂量关系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活性、迁移率(P<0.05),减少克隆细胞数(P<0.05),降低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miR-497-5p表达水平.与miR-NC组相比,miR-497-5p组细胞活性、迁移率降低(P<0.05),克隆细胞数减少(P<0.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miR-497-5p可以逆转补骨脂异黄酮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论:补骨脂异黄酮可能通过上调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补骨脂异黄酮miR-497-5p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

    卡替洛尔联合匹多康液体敷料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丁汉文陈勇王倩王慜...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卡替洛尔联合匹多康液体敷料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笔者科室接受卡替洛尔联合匹多康液体敷料外涂治疗的23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每次外敷时间90 min,一日3次,持续6~12个月.治疗后将患儿疗效分为三级进行评定:Ⅰ级,治疗无效,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法;Ⅱ级,控制瘤体生长;Ⅲ级,促进瘤体消退.结果:23例进行上述治疗的患儿中,Ⅲ级患儿达16例,其中完全消退或仅残留毛细血管扩张的有5例;Ⅱ级3例;Ⅰ级4例.湿疹和溃疡为常见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卡替洛尔联合匹多康液体敷料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有较好效果.

    卡替洛尔婴幼儿血管瘤匹多康液体敷料外用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研究

    檀龙海王俊霞陈凯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采用米诺地尔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C组采用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油腻、瘙痒、头屑、脱发)、毛发镜指标(平均毛发密度、平均毳毛比例、平均毛干直径)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B组(73.33%)、C组(6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A组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低于B组、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毳毛比例均降低,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均升高(P<0.05),且A组毳毛比例低于B组、C组,毛发密度、毛干直径高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B组(76.67%)、C组(73.33%)(P<0.05),但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头皮症状,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富血小板血浆2940nm点阵铒激光女性型脱发疗效

    侵入式点阵微针射频治疗124例黄褐斑患者回顾性分析

    严蕾袁海洋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侵入式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5月-2022年3月本研究给予124例黄褐斑患者侵入式点阵微针射频单次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改良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MASI)和医生整体评价法(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及患者满意度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mMASI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MASI评分持续降低(P<0.05).PGA评分显示治疗1个月后65.32%患者中等改善以及明显改善,满意度评分显示68.55%的患者表示满意,16.13%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治疗后红肿及发热不良反应快速消失.结论:对于Fitzpatrick Ⅲ~Ⅴ型黄褐斑患者,侵入式点阵微针射频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侵入式点阵微针射频黄褐斑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