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
中国煤炭

黄盛初

月刊

1006-530X

mt@zgmt.com.cn

010-84657853 8465780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

中国煤炭/Journal China Co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煤炭行业专业期刊。宣传国家工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报道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以及世界煤炭工业与煤炭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流粉碎参数对煤岩显微组分迁移的影响研究

    白来平李振姚雷王思璠...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气流粉碎-分级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的迁移规律,通过气流粉碎一分级设备对煤岩显微组分进行富集,对神府大保当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激光粒度分析,并了解其煤质特性,通过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了入料频率、粉碎压力、一级分级机频率和二级分级机频率这4个因素对显微组分含量的影响.对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入料频率为9 Hz、粉碎压力为0.6 MPa、一级分级机频率为20 Hz、二级分级机频率为140 Hz时,二级产品镜质组含量最高,为77.01%;当入料频率为3 Hz、粉碎压力为0.7 MPa、一级分级机频率为40 Hz、二级分级机频率为100 Hz时,三级产品中惰质组含量最高,为73.38%,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煤炭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显微组分气流粉碎正交试验组分迁移

    现代煤化工气化能耗评价及节能潜力研究

    付楚芮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关注的日益增加,煤化工产业正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发展路径的转变,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煤气化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气化效率直接影响煤化工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以煤气化过程中的物料平衡为基础,通过研究碳、氢、氧元素平衡,热量平衡以及反应平衡常数,阐述了各元素在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以及副产物之间的转移和分布,并且模拟计算了煤气化产物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氢气(H2)等产率;以此作为能耗评价基础,对气化主要能效指标,包括有效气成分、冷煤气效率、气化效率等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煤气化过程中的节能节煤潜力.以水煤浆气化为案例,分析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流动,并研究了水煤浆气化效率提升的可能性.通过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工艺节能技术路径研究发现,不同煤化工工艺路径只要进行节能降耗优化,均具有节能潜力,同时在煤化工生产企业如果有效进行污染物处理与再利用也能够进一步降低煤耗和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煤气化煤化工产业工艺路径物料平衡热平衡能耗节煤

    煤气化细渣残炭的硝酸活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韩宝宝刘锐辛国祥王耀...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煤气化细渣残炭(RC)制备的炭材料应用于电极的活性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固废污染、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酸处理还可以有效改变炭材料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采用HNO3活化RC,通过改变活化温度来调节RC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探究其对活化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使用2 mol/L的HNO3作为活化剂、在温度为80 ℃活化2h后,可以得到活化材料(RCH-3)的电流密度为0.5 A/g,比电容达到104.0 F/g;在电流密度为2.0 A/g时,使用RCH-3作为活性材料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经过1万次循环后,电容值保持在初始值的96.03%,可以显示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这源于RCH-3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较高的润湿性、较大的表面积和介孔比率.

    气化细渣残炭活化电化学性能

    基于AHP-CRITIC博弈论组合赋权的配煤掺烧效果综合评估研究

    谢松润茅大钧陈思勤
    20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配煤掺烧效果的评价准确性和合理性,建立了一个涵盖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3个维度及13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CRITIC赋权法获取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然后,应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优化权重分配,得出组合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各配煤方案的评价等级与评分;最后,通过障碍度分析,识别影响配煤掺烧效果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环保性指标与安全性指标是影响配煤掺烧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这些指标可以提升燃煤机组的运行水平.所提出的评价模型可为电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燃煤电厂朝着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燃煤电厂博弈论组合配煤掺烧综合评估障碍度分析

    基于时序InSAR的长春市九台区煤炭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及时空演化态势分析

    徐思瑜张熠斌徐誉维张震屹...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开采是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较大,严重影响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区域农业的发展,因此对矿区周边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的监测十分必要.通过获取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7-2021年这5年共计148景Sentinel-1B影像,基于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对长春市九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地表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结果,结合精度和野外调查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长春市九台区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在2017-2021监测期间,长春市九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主要聚集在营城城区西北部和羊草沟一带,其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化态势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位于羊草沟村和腰站村中间耕地区域沉降区S3是监测区内沉降速率最快的地方,发生沉降的面积约为11.59 km2,最大垂直向年均沉降速率和沉降面积为3个沉降区中最大,且沉降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地表的相对稳定.

    SBAS-InSAR地表沉降时空演化态势长春市九台区

    布尔台煤矿采空区土地复垦对涌水量的影响及灌溉水回归系数研究

    杨茂林吴宝杨汪定武
    22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土地复垦是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地复垦后大量灌溉水涌入采空区,增大的矿井涌水量影响矿井安全.为研究煤矿采空区上部土地复垦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确定采空区灌溉水回归系数,协调矿区灌溉复垦与煤矿生产关系,采用室外试验、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采空区灌溉水回归系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年平均气象条件下,研究区黄土和砂土地区灌溉水回归系数分别为30.30%和30.38%,灌溉水需要424 d到达采空区.灌溉水达到采空区所需时间受松散层厚度以及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影响,所需时间与松散层的厚度呈正比,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成反比.灌溉水入渗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即松散层越厚,滞后效应越明显、月灌溉水回归系数波动越小.

    煤矿采空区土地复垦矿井涌水量灌溉水回归系数入渗过程

    "十四五"时期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倪坤刘闯王妍
    235-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和把握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推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研究分析进入"十四五"以来世界煤炭消费、生产、贸易、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规律,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 2024-2030年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十四五"以来世界煤炭消费量和产量均屡创历史新高,发达经济体国家降低煤炭消费,新兴经济体国家煤炭产业发展迅速,世界煤炭消费、生产、贸易重心加剧东移;世界煤矿安全状况总体向好,煤炭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预计到"十五五"末,世界煤炭需求将由2024-2025年的高位平台期过渡到2026-2030年的下降阶段,煤炭生产将平稳发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改善.

    世界煤炭工业煤炭供需形势煤炭贸易煤矿安全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