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地质

赵克荣

月刊

1674-1803

zhgmtdzh@163.com

010-56575176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楼

中国煤炭地质/Journal Coal Geology of China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质因素对土城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关金锋周侃司中应成春莲...
    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构造演化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分析了土城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的控制作用,发现土城矿处于盘江矿区"三角形弧系"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强变形区内,发育的NE向、NW向断裂构造是矿井瓦斯赋存和构造煤发育的控制因素,大中型断层控制着矿井瓦斯赋存与分布,而小型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土城矿井田西部发育的大中型断裂形成了煤层瓦斯运移和逸散的通道,不利于煤层瓦斯的保存,导致该区域煤层瓦斯含量相对低;井田东部的断裂构造不发育,煤层整体上保存较为完整,煤层瓦斯含量整体较高.小型断层附近瓦斯富集、构造煤发育,尤其在断层上盘、断层尖灭端与断层交汇的地段,煤体破坏严重,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易发地段.土城矿瓦斯防治工作应分区域实施,井田西部应关注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加的规律并及时防范深部区域可能出现的瓦斯灾害,而井田东部则应在强化对隐伏断层探测基础上优先实施开采保护层和抽采煤层瓦斯等综合治理措施.

    "三角形弧系"构造矿井构造瓦斯赋存煤与瓦斯突出

    大黄山一号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李文
    7-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新疆大黄山一号井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对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含煤地层埋藏-抬升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赋存特征等开展研究,为大黄山一号井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井田地处博格达山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之山前弧形逆冲断褶带,受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断层及南北向构造挤压应力控制,井田主体构造表现为一南北翼被NE、NW向共轭走滑平移断层切割的轴面南倾的弧形紧闭倒转向斜.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后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Ⅰ阶段为快速沉降,并于晚侏罗世至最大埋深4 000m左右,煤层达到气煤变质阶段,煤层瓦斯大量生成;第Ⅱ阶段为持续挤压抬升形变,煤层瓦斯大量逸散.受切向应变主动褶皱作用控制,井田向斜南北两翼向核部,煤层所受挤压应力越来越大,导致煤层孔隙率、透气性系数愈来愈小,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愈来愈高.受东西差异性挤压弧形构造背景控制,北翼西部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普遍高于东部,且表现出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趋势.受走滑斜移断层控制,断层附近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出现局部高值.

    地质构造煤层变质煤层瓦斯煤层压力

    下黄岩煤层气开发有利地质条件及合理井网密度分析

    肖明国孙鹏杰
    13-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总结下黄岩区块各项开发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储量法、经济极限井距法、模拟法等对研究区的井网井距进行优化,最终认为开发井网方向沿N60°E和N30°W,按300m×250m进行布置最优,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井网井距优化

    峰峰矿区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

    邵长东谢宇铭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峰峰矿区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煤炭基地,并且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储层高压(12MPa)饱和水法孔隙度在1.28%~5.73%.BJH总孔容为0.000 46~0.001 46mL/g,平均孔径3.1~12.01nm.孔的类型主要有微孔、小孔和中孔三类,以微孔为主.总比表面积在0.029 6~0.409m2/g.微孔越发育比表面积越大,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煤层气的能力越强,煤层气含量一般越高.

    煤储层孔隙特征峰峰矿区

    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协同共采技术思路探讨

    万光南张晗沈权伟顾超...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储层普遍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特性,同时发育煤层普遍具有构造煤特征,深部煤系气勘查开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风险.为了降低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风险,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结合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对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协同开采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分析了目前深部煤系气钻井工艺、井身结构以及排采工艺流程,同时结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针对气、热协同共采过程中存在的冲突点提出了技术及工艺流程改进思路,为实现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协同共采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深部煤系气地热气热协同共采

    我国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研究

    丁恋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在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断加大煤系共(伴)生的煤层气、关键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使其利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理论体系尚不健全,多矿种联合开发关键工艺技术亟待攻关,一体化勘探开发难度大,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与规范匮乏等诸多问题.通过梳理和分析,从健全矿政管理机制,强化源头、过程管控,推动多元化科技创新,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强化全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

    长江漫滩区软土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张杰黄勇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弱透水层)是地下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黏土、亚黏土及粉质黏土等渗透系数较小的土体组成,其渗透系数在实际工程渗流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软土地区海太过江通道工程南岸弱透水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公式法(室内土工颗分试验)、微水试验配线法以及数值模拟反演法,对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分别为7.196×10-5、1.50×10-5、8.10×10-5cm/s;多方法相互验证,降低了单一方法影响范围小、取样存在偶然性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工程最不利原则,研究区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建议取值为8.1×10-5 cm/s.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渗透系数经验公式法微水试验数值反演软土地区

    大采深高承压水条件下煤层底板突水问题及解决对策

    田志伟任素雅林云邵敬民...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煤矿普遍面临大采深、底板高承压水、高地应力等采掘条件下,正确评价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危险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基础.以河南省受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威胁的大水矿井为例,就底板破坏深度计算、突水系数计算及临界值、脆弱性指数法、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双层水位"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在大采深和高地应力开采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较现有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值偏大,一些矿井突水系数虽小于全国临界值,但回采过程中却发生了突水,脆弱性指数法有待于规范化.此外,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存在着时空变化,甚至会出现"双层水位"等现象.鉴于此,提出了建立大采深和高地应力开采条件下的底板破坏深度计算模型、确定矿区或矿井范围的临界突水系数值、规范脆弱性指数评价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时空变化和不同单元的水动力参数、制定同各单元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的防治水措施等各项对策.

    煤矿防治水突水危险性评价大采深煤层底板承压水

    特殊地质条件下覆岩离层注浆钻孔疏通及工作面跑浆防治技术研究

    何骞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解决建筑物下压煤与矿井开采之间的矛盾,近些年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覆岩离层注浆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跑浆事故,影响矿井生产和安全.分析了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工程钻孔压水p-t曲线,针对性的采用了高压气-液联动通孔技术成功疏通已下入注浆管的ZK-2钻孔,并结合采矿情况合理确定了钻孔注浆时机.在此基础上,以工作面跑浆事件为案例,从地质构造、采动影响裂隙发育、支承压力等方面对跑浆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封堵浆液压入量计算经验公式、堵漏时机、浆液材料及配比、具体实施方法四个层面制定了跑浆综合处置方案,经检验封堵效果良好、处置方案科学有效,后续注浆过程中未出现类似事故.

    煤矿防治水离层注浆注浆钻孔疏通工作面跑浆

    地面钻探技术在断层勘查中的应用

    郑丙谦张先恒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里必矿首盘区地面以往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设计首采3101工作面东侧约90m发育DF2断层,为了进一步对里必矿首盘区中部的DF2断层进行验证勘探,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采用地面钻探技术,对里必矿断层进行了勘查,施工了2个钻孔(钻孔DF2-1、DF2-2),共计1 700m,并在3煤、15煤顶、底板30m内取样,查明验证了DF2断层的发育特征、产状、落差等情况.根据两孔内煤层重复落差情况对比及岩性特征、标志层、层间距等综合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结合以往地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判断该断层走向N10°E,倾向N80°W.上盘位于西侧,下盘位于东侧,上盘抬升、下盘下降,地层及煤层发生挤压,断层倾角25°左右,落差在31~34m.根据钻孔水文简易观测情况,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钻孔煤层顶底板地层岩性特征、断层面岩性特征,综合研判DF2断层在该施工区域内不具备导水性条件,断层导水性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并对DF2断层附近地层层位、厚度进行了划分,研究成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地面钻探三维地震勘探断层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