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王撷秀

双月刊

1004-6194

mbzz1992@yahoo.com.cn

022-24333572,24333578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性刊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天津市卫生局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季刊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598页

    广州中老年人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研究

    柴智浩张维森罗娇玲朱峰...
    599-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广州中老年人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为防控中老年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选取GBCS第3期基线招募的9 714名≥50岁广州居民为研究对象,问卷收集一般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自评健康和抑郁症状等.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抑郁症状者1 406名,患病率为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已婚组相比,单身组(OR=1.31,95%CI:1.12~1.53)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31%,主要表现在分居或离异组(OR=1.81,95%CI:1.21~2.72)和丧偶组(OR=1.26,95%CI:1.07~1.49).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交互项(婚姻状况×性别)的OR=1.61(95%CI:1.06~2.47),P<0.05].按性别分层后,仅在男性中发现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相关,与男性已婚组相比,男性单身组(OR=2.46,95%CI:1.65~3.66)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146%,其中分居或离异组(OR=5.63,95%CI:2.17~14.64)和丧偶组(OR=2.03,95%CI:1.28~3.23)分别增加463%和103%.结论 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有关,广州中老年分居或离异或丧偶的单身男性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有必要对该人群加以重点关注,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婚姻状况抑郁症状性别中老年人

    鄂尔多斯妇联工作者参与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杨佳婉张钹蔡紫庭王梦婷...
    604-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妇联工作者参与宫颈癌及乳腺癌(简称"两癌")筛查工作意愿、"两癌"知识水平及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两癌"筛查项目中妇联工作者的培训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6月14日—7月4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3个旗的492名妇联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两癌"知识水平、参与"两癌"筛查工作意愿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92名妇联工作者宫颈癌知识得分中位数为9.00分,乳腺癌知识得分中位数为5.00分.492名妇联工作者中,318人(64.63%)参与"两癌"筛查工作的意愿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地区为伊金霍洛旗(OR=1.707,95%CI:1.059~2.753)、工作年限为6~10年(OR=1.887,95%CI:1.026~3.47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OR=2.777,95%CI:1.012~7.622)、"两癌"知识水平高(OR=1.752,95%CI:1.189~2.581)的妇联工作者参与"两癌"筛查工作意愿更高(P<0.05).结论 可通过科普和培训提升妇联工作者的"两癌"知识水平,提高妇联工作者参与"两癌"筛查工作的意愿.

    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意愿影响因素

    天津市公交驾驶员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江晓源邢滋淳彭芮周宁...
    609-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一线公交驾驶员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公交驾驶员睡眠质量确保驾驶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1-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天津市4条公交线路全体在职驾驶员301人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付出-获得不平衡(ERI)量表等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情况、焦虑情况和职业紧张等信息.采用SPSS 27.0进行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301名驾驶员平均年龄为(43.3±7.3)岁,其中男性占比为90.70%.驾驶员总体睡眠质量评分为(6.08±4.77)分,高于国内常模得分[(3.8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108名(35.88%)驾驶员存在睡眠障碍,主要睡眠问题为日间功能障碍(38.87%)、入睡时间长(35.55%)、主观睡眠质量差(3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57,95%CI:1.012~3.407)、腰椎疼痛(OR=2.191,95%CI:1.004~4.780)、静脉曲张(OR=2.619,95%CI:1.187~5.779)、职业紧张(OR=2.055,95%CI:1.232~3.430)、毫无休息连续开车频度(1~2 次/周 OR=2.356,95%CI:1.309~4.240;≥3 次/周 0R=5.271,95%CI:2.342~11.866)和焦虑程度(轻度 OR=5.399,95%CI:2.703~10.787;中重度 OR=27.168,95%CI:8.043~91.772)与驾驶员睡眠障碍高风险相关(P<0.05,P<0.01),闲时运动(1~2 次/周 OR=0.400,95%CI:0.221~0.724)与驾驶员睡眠障碍低风险相关(P<0.01).结论 天津市公交驾驶员睡眠质量较差,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久坐与振动造成的健康损害、工作强度大和职业紧张,建议公交管理部门通过合理排班和培育良好企业氛围等措施,提高驾驶员的睡眠质量,以确保公交运行安全.

    公交驾驶员睡眠质量广泛性焦虑付出-获得不平衡

    运动在改善肥胖患者代谢健康中的作用

    路明月车开萱衣龙燕邱俊强...
    615-619页

    运动肥胖减重代谢健康

    基于数字化配餐的天津市家长的学生营养知信行研究

    高春海赵帅罗莎纪艳...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家长的学生营养知信行情况,为开展知信行干预和数字化配餐软件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21年5-8月,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和平区、津南区、滨海新区和蓟州区4个辖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8所高中的5 426名家长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方式由家长集中填写网络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家长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营养的信念和行为.采用SPSS 24.0进行x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 家长的学生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52.8%、84.0%和98.8%.女性家长的学生营养知识合格率(55.0%)、信念合格率(84.7%)和行为合格率(99.0%)均高于男性家长(45.3%、81.9%和98.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家长的学生营养知识合格率和信念合格率均随着学历和家庭月收入的上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长对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为23.3%~92.3%,其中,儿童超重肥胖的危害、挑食(偏食)对健康的影响和WHO推荐的食盐摄入量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53.9%、33.6%和23.3%.家长的学生营养行为报告情况中,32.2%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吃薯条、汉堡等西式快餐或将西式快餐作为孩子表现良好的一种鼓励.家长的学生营养信念中,82.3%的家长认为使用智能化配餐软件能满足学生午餐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80.9%的家长认为利用专门的手机配餐应用软件对指导学生日常饮食有很大帮助,88.4%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而学习使用专业的配餐软件.结论 天津市家长对学生配餐软件认可度较高,但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个别行为有待改善.建议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家长的学生营养知信行水平.

    家长学生营养配餐知信行

    2006-2022年江苏省动物致伤流行特征分析

    吴洵周金意杜文聪
    624-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动物致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动物致伤的现状和规律,为减少动物致伤发生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到江苏省伤害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就诊并被诊断为动物致伤的首诊病例进行分析.对动物致伤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x2检验,采用Cramer's V评价变量关联强度,采用Post Hoc Testing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判断各组的差异.结果 2006-2022年江苏省伤害监测病例数为243 622例,男女性别比为1∶1.14,15~2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28.10%).动物致伤主要发生在夏季(31.44%),发生比例前3位的月份分别是8月(11.97%)、7月(10.49%)、9月(10.35%),主要发生时间为19:00至20:00(7.64%)、18:00至19:00(7.54%)和10:00至11:00(7.47%).动物致伤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77.53%),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84.83%),发生部位主要为上肢(60.99%),严重程度主要是轻度(92.95%).与其他特征人群相比,发生在头部的动物致伤人群更可能为<15岁年龄组,发生重度动物致伤的人群更可能为≥60岁年龄组(AR均>3).结论 江苏省需继续加强动物致伤的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关注<15岁年龄组和老年人群动物致伤的发生,将家庭作为动物致伤防控的主要场所,在夏季高发季节加强动物致伤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动物的管制.

    动物致伤医院监测流行病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官方网站启用公告

    628页

    2008-2022年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及预测分析

    杨华凤张婷王巍巍黄巧宇...
    629-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8-2022年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并对2023-2026年的伤害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儿童伤害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08-2022年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儿童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3.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利用Joinpoint 5.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并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2023-2026年的伤害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22年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9.50%(95%CI:-11.61%~-7.35%)、-6.27%(95%CI:-11.67%~-0.54%),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年龄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伤害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最高均为1~4岁年龄组,而2022年最高则为0~<1岁年龄组;2008-2022年,0~<1岁年龄组男童伤害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2022年10~14岁女童伤害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2008年.2008-2022年0~14岁儿童的伤害死亡始终位于南京市儿童死因的前3位,且2022年位于儿童死因首位,占全死因构成比的24.54%.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23-2026年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南京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仍为南京市儿童死因首位,未来需继续加强伤害防控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权益.

    儿童伤害死亡率灰色模型

    2015-2022年中山市急性心肌梗死流行趋势分析

    胡凯旋许晓君夏生林林维...
    63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22年中山市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5-2022年中山市户籍居民AMI发病和死亡数据,使用SPSS 25.0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亡发病标化率比(M/I).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5-2022年中山市共计16 492例AMI发病病例和7 809例死亡病例纳入研究.中山市户籍居民AMI的粗发病率从2015年的123.20/10万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90.49/10万,标化发病率从2015年的75.52/10万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60.45/10万,粗死亡率从2015年的64.59/10万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24.82/10万,标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36.98/10万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14.71/10万,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11%、-3.34%、-10.56%和-10.4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15-2022年中山市户籍居民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65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22年女性M/I均高于男性(P<0.05).2015-2022年中山市户籍居民M/I呈下降趋势(APC=-24.17%,P<0.05),但去除2022年数据后,2015-2021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人群AMI的M/I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山市户籍居民总人群AMI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未出现在65岁以下年轻人群.提示在面向全人群的AMI防控策略制定中,除了持续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传统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外,还需要实施针对中青年人群的分层干预措施,同时应为女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