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敏原可诱导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TLR7表达上调

    王建叔王君灵张慧云何韶衡...
    1919-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过敏原激发前后过敏性鼻炎(AR)、过敏性哮喘(AA)及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A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7(TLR7)的表达变化.方法:本研究募集19例健康人(HC)、44例AR、36例AA和19例ARA患者,取各组外周血,采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ASWE)、屋尘螨过敏原提取物(HDME)和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PPAE)进行激发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TLR7表达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下,与HC相比,气道过敏患者中性粒细胞TLR7表达上调,其中AR、AA及ARA患者TLR7+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升高6倍、3.18倍、6.15倍,ARA患者中性粒细胞TLR7平均荧光强度(MFI)增强24%.过敏原激发试验结果显示,上述过敏原激发前后,HC组中性粒细胞TLR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气道过敏患者中性粒细胞TLR7表达上调.HDME、PPAE激发后AR患者外周血TLR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升高8.40%、33.03%,TLR7的MFI分别增强29.62%、35.72%.ASWE、PPAE激发后,AA患者外周血TLR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增加59.18%、1.06倍,TLR7的MFI分别增强68.93%、47.33%.而HDME激发仅引起AA患者中性粒细胞TLR7的MFI增强66.14%;HDME激发后A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TLR7的百分比和MFI分别增加21.05%、35.61%,而PPAE激发后仅伴有ARA患者TLR7+细胞百分比升高20.07%.结论:过敏性气道疾病患者经过敏原激发后血液中性粒细胞TLR7表达升高,提示过敏原可能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中TLR7表达变化参与过敏性气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中性粒细胞TLR7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

    王珍廖敏覃方鳞郝亚荣...
    1925-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数据集GSE60439和GSE94019.使用R语言提取GSE60439数据集中的表达数据进行t检验,筛选出差异基因,筛选条件为P<0.05和|log2FC|≥1;采用WGCNA选择GSE94019数据集中与PDR相关的重要模块;对差异基因及重要模块中的基因取交集得到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鉴定出高风险关键蛋白.最后,使用CIBERSORTx分析免疫细胞在PDR中的浸润,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免疫细胞与关键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筛选出3个核心基因,即Col1a1、Col1a2、Col3a1,其表达与M2巨噬细胞呈正相关,且核心基因富集于AGEs-RAGE信号通路.结论:正反馈可能存在于M2巨噬细胞、AGEs-RAGE信号通路及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3a1)之间,即使没有高糖的刺激,这种恶性循环仍可能持续损害视网膜组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血管膜AGEs-RAGE信号通路M2巨噬细胞胶原基因

    基于免疫炎症指标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障碍风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宋杰汪奕龙曾春荣
    1933-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免疫炎症指标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术后嗅觉障碍风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RSwNP患者资料,100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根据术后嗅觉测试结果分为无嗅觉障碍组(44例)和嗅觉障碍组(56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与常规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独立危险变量,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及验证.结果:两组CRSwNP患者的分型分期、病变部位、Lund-Mackay评分、嗅裂前区评分、嗅裂后区评分、血清嗜酸性细胞百分比、上鼻甲黏膜嗅觉标志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障碍组的IL-5、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过氧化物酶(MPO)、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趋化因子2(CCL2)、趋化因子3(CCL3)、趋化因子4(CCL4)、组织标本总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标本总IgE均高于无嗅觉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为分型分期、病变部位、Lund-Mackay评分、嗅裂前区评分、嗅裂后区评分、IL-5、ECP/MPO、CCL4、组织标本总IgE均为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上鼻甲黏膜嗅觉标志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则是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提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58、0.82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15.结论:基于免疫炎症指标建立了CRSwNP患者术后嗅觉障碍风险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间的关系探讨

    戴薇刘玉兰曾艳梅李世云...
    1940-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Bregs)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S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60例纳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进展期及强直期,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度将其分为活动组、稳定组,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分析CD19+CD24hiCD27+Bregs百分比与AS患者病程、晨僵时间、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IL-10、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骶髂关节X线片分级等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s占CD19+B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强直期AS患者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高于进展期患者,且骨性强直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百分比高于纤维性强直期患者,活动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比高于稳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0 水平低于对照组,ESR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与其BASDAI得分及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ESR及CRP水平呈负相关,与患者晨僵时间及髂关节X线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降低,且其水平与患者疾病分期、活动度及实验室指标IL-10、ESR及CRP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期疾病活动度

    多重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的开发及其在骨髓瘤中的应用

    彭火英张之尧郑向君韦鹏...
    1944-1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多重细胞因子检测试剂,分析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建立多重细胞因子定量检测试剂,并应用于55例RRMM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的测定,分析患者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成功开发了十重细胞因子免疫分析检测试剂,平均灵敏度为7.1 pg/ml,平均回收率为97.4%,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4.8%,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9.0%.此外,RRMM样本结果发现IL-2、IL-17、DKK1、RANKL、OPG水平与IgG单克隆蛋白水平呈正相关,TIMP1与IgG、IgA单克隆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开发出10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细胞因子检测试剂,并发现IL-2、IL-17、DKK1、RANKL、OPG、TIMP1在RRMM中具有追踪疾病进程的潜在价值.建立的多重细胞因子试剂开发流程对今后拓展蛋白标志物多重检测试剂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

    分子模拟技术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赵祖国赵汉宁冯胜军支婷婷...
    1951-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变医学免疫学教材中仅用示意图或静态模型来表示免疫分子的现状,将具体、生动的分子形态和功能呈给学生;并设立相应的选修课,让学生亲自探索免疫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教学团队一方面将科研的分子模拟技术应用于制作免疫分子具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的教学素材,用于临床、口腔、预防专业医学本科生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分子恋爱的研究,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相关软件,学习免疫分子结构及功能.结果:将分子模拟应用于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了教师的免疫学知识,增强了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将分子模拟这一技术应用于本科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完全可行,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子模拟技术医学免疫学免疫分子教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1955页

    P2RX7对组织驻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赵悦琳宋浩
    1956-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驻留淋巴细胞在炎症和癌症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机体稳态的维持建立起第一道防线.当机体出现炎症、病毒感染或癌变时,组织驻留淋巴细胞会迅速响应并及时应答.然而,组织驻留淋巴细胞功能也会受到局部微环境的调控,受损组织中会积累大量ATP,继而激活免疫细胞上的P2X嘌呤能受体,调控免疫细胞应答并影响疾病发展.目前认为在P2X嘌呤能受体家族中,P2RX7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最广泛的作用,表达在几乎所有免疫细胞上,而组织驻留淋巴细胞上P2RX7的表达水平较高.多种肿瘤模型证实靶向P2RX7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但其与组织驻留淋巴细胞的关系尚不清晰.本综述主要介绍P2RX7对不同组织驻留淋巴细胞稳态维持和效应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影响组织炎症、病毒感染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组织驻留淋巴细胞ATPP2RX7疾病

    经典Wnt/β-catenin信号在过敏性哮喘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刘胜男王文静张欢欢伊淑莹...
    1964-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异质性疾病,在遗传水平上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并有多种机会改变遗传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以影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免疫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通过介绍Wnt/β-catenin信号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和功能,为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物干预提供新靶点.

    过敏性哮喘Wnt/β-catenin信号免疫药物干预

    肠-关节轴:肠黏膜免疫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探讨

    冀鹏沙舟张薇史丽云...
    1969-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肠黏膜免疫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完整性受损、肠黏膜局部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肠固有层免疫细胞的变化等因素均可成为RA致病的潜在风险.本文详细探讨了肠道黏膜免疫与RA之间的关系(肠-关节轴),以期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肠黏膜免疫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细胞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