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麻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熊和平

双月刊

1671-3532

csibfc@sina.com

0731-88998521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西路348号

中国麻业科学/Journal Plant Fiber Sciences in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芝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等。面向社会、面向科研,为麻类科研、生产、纺织、教学服务。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干部、农业院校师生、麻纺、商业界人士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用亚麻新品种内亚十三号的选育

    周宇高凤云何瑞超张立华...
    197-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用亚麻新品种内亚十三号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以核不育材料H128 为母本,加拿大高油材料J-08-2 为父本进行杂交,再以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做母本,与父本连续 3代回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9~103 d,含油率最高可达45.4%,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55.7%,抗枯萎病、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

    油用亚麻内亚十三号品种选育

    亚麻新品种黑亚30号选育报告

    唐立郦袁红梅宋喜霞程莉莉...
    201-20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亚 30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2022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为6705.6 kg/hm2,全麻产量为1787.1 kg/hm2,分别比黑亚 16 号增产 10.86%和13.00%,全麻率为 32.7%,纤维强度 282 N.抗旱性强,抗倒伏性强,中抗枯萎病.该品种于2023 年12 月26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亚麻(胡麻)(2023)230010.

    亚麻品种纤维型黑亚30号

    工业大麻CsMYB17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周智满许英程超华戴志刚...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CsMYB17基因在工业大麻发育过程中的潜在功能,试验以工业大麻DMG265为材料,对CsMYB17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信分析.结果表明,CsMYB1基因的CDS区为1005 bp,编码334 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并且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其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与青蒿AaMYB同源性较高.对CsMYB17在大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MYB17在雌花、腺毛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了解CsMYB17在工业大麻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工业大麻CsMYB17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工业大麻CsIAA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杨晓娟阳锡涛苏雨娟黄彤...
    213-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工业大麻云麻 7 号(Y7)为材料,克隆CsIAA1(Auxin-responsive protein IAA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sIAA1序列特征,经RT-qPCR研究CsIAA1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IAA1基因的CDS全长为621 bp,编码了 206 个氨基酸,含AUX_IAA保守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可知,工业大麻CsIAA1与糙叶山黄麻、东山麻等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和共聚焦试验得知,CsIAA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RT-qPCR分析发现,在外源IAA处理12h内,CsIAA1在1h时快速响应生长素的处理,表达量最高.在工业大麻雄蕊不同发育阶段中,发育初期表达量比发育期和盛花期要高,且随着发育的进行呈逐渐下降趋势,推测CsIAA1参与调控工业大麻雄蕊发育.该研究从工业大麻中克隆出生长素响应基因CsIAA1并对其进行生信和表达分析,为后续探究工业大麻性别发育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工业大麻CsIAA1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表达量

    张掖耐盐碱亚麻品种筛选与示范研究

    姚丹丹朱爱国邱财生赵信林...
    22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出麻率高、纤维产量高的亚麻品种,高效开发利用张掖盐碱地.以8 个亚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张掖市龙纺麻业提供的山丹为对照,在山丹县位奇镇进行试验.对不同品种原茎产量、种子产量以及其他农艺性状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8 个参试品种的原茎、纤维产量均较当地对照品种山丹大幅度增产,其中华亚5 号产量居首,中亚麻3 号稍逊,二者原茎较当地对照品种山丹分别增产94.83%和80.85%,达极显著水平;纤维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64.74%和147.32%,达极显著水平.华亚5 号、中亚麻3 号等2 个品种(系)在张掖试点综合经济性状、丰产性表现较好,适应性及抗逆性相对较强,可在张掖作为纤维用亚麻品种示范推广.

    亚麻耐盐碱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罗布白麻生长与叶片饲用品质的影响

    马浩吴倩隗亚军贾永倩...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不同生育时期罗布白麻(Apocynum hendersonii)植株生长与叶片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设置了 3060、4335、6375 株/hm2三个种植密度,测定分析了生长期、盛花期、结荚期罗布白麻的株高、叶长等农艺性状及其中部叶片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饲用价值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罗布白麻的株高、叶长、叶宽、冠幅和叶产量均呈增加趋势,而茎粗、叶片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片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降低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叶片饲喂品质,研究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白麻用于饲草料生产的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宜采用 6000~6500 株/hm2的种植密度.

    不同生育时期种植密度罗布白麻生长性状饲用品质

    栽培措施对张家川工业大麻安全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赵浩含马智峰赵国良康红梅...
    237-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大麻是甘肃张家川等地重要的特色作物,但品种退化严重阻碍了该区域工业大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前期研究对张家川地方品种"张川大麻"进行了提纯复壮,但栽培调控对其安全性及籽粒品质特征的影响还不明确.为此,研究以提纯复壮的"张川大麻"为研究对象,设置种植密度、施肥制度和覆盖方式三因素正交试验,对该品种花叶四氢大麻酚(THC)及大麻二酚(CBD)含量、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与产量进行测试.研究发现:提纯复壮显著降低了"张川大麻"的THC含量,且栽培措施对THC含量的影响较小,其生产安全性显著提高;栽培措施对籽粒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施肥方式对单位面积耕地的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为获得较高的投入回报率,建议张家川工业大麻的适宜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 45.00×104 plant/hm2,配合m(N)∶m(P2O5)∶m(K2O)为70.5∶15∶9.

    工业大麻栽培措施张家川四氢大麻酚籽粒

    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思考——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

    叶萍陈婷蒋雅芸董晶晶...
    242-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为例,深入总结了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调整不足、经济开放水平低及财政资源紧张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战略选择和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强调要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开放发展富县战略、创立品牌兴县战略和创新体制活县战略,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升开放水平,增强财政资源能力,从而促进该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战略

    麻类作物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雷鑫宇张静梦靳可侯德兴...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内,麻类作物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除纺织、食品、建筑材料等常见用途,其活性功能成分在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亦有广泛研究和应用.文章综述了常见麻类作物(如亚麻、大麻、苎麻等)活性成分的抗炎效果与机理,及其在医药与畜牧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展望了其作为新抗炎药物的潜力,旨在为今后麻类作物活性成分在大健康领域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麻类作物活性成分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