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漂漆工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分析

    赵文心张文豪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漂漆工艺是一种新颖的、具有漆艺独有特性的工艺技法.本文站在漂漆工艺本身的角度剖析漂漆工艺的历史背景、漂漆工艺的特点及纹样;明确漂漆工艺融入幼儿美术欣赏、手工制作和环境创设的模式;探讨漂漆工艺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价值.

    漂漆工艺幼儿园幼儿园美术活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音乐韵律特征探析

    王丹马语馨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在写词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有"婉约词宗"的美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具备着音乐美与文学美于一身的作品,整首词是由李清照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声情美与文字美为一体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音乐感与韵律感十足,诠释了词的音韵美.李清照的作品除去内容与艺术特色之外,词的音乐韵律特征也十分值得研究.本文从声调、音韵、节奏三个方面分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音乐韵律特征.

    李清照《声声慢》声调音韵节奏

    顺应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研究——以伊犁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为例

    迪丽呼玛·依沙克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示语翻译规范化对于维护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城市外语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在顺应论视角下,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伊犁地区旅游景点的公示语英译进行探讨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语境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凸显四个维度提出解决方案以及翻译策略,以期规范伊犁地区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提升城市语言服务功能.

    顺应论公示语英译规范

    文化自信视域下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与翻译技巧

    乔媛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视域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专业的翻译技巧才能实现跨文化传播.本文首先分析了英美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语言的凝练与韵律美、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化意蕴的传达.接着探讨了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翻译的关键技巧,如对源语言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恰当再现,以及文化差异的弥合.最后提出了提升英美文学翻译水平的具体策略,如加强翻译者的文化素养、注重文化对比分析,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通过全面系统地探讨,旨在为英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文化自信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翻译技巧跨文化传播

    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隐喻分析

    李梦瑶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谚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动物与俄汉两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出现和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在俄汉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出现了丰富的带有动物形象的谚语.这些谚语在两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含义.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在世界民族文化的承载和表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俄汉两民族文化背景的制约,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隐喻意义存在异同.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隐喻意义的分析,挖掘出动物形象在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民族文化的异同,深刻了解语言载体之下民族文化的深层涵义,培养不同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推动其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俄汉谚语动物形象隐喻

    博物馆文化宣传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李菲菲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历史的守护者,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收集、保护并展示各种文化遗产,包括实物、文献、艺术作品等,使得历史信息得以保存并传递给后代.是历史的保管者,文化交流的桥梁,教育的场所,以及研究的平台.通过这些功能,博物馆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为构建地方文化元素和弘扬地方精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主要分析博物馆文化宣传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博物馆文化宣传在地方文化传承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博物馆文化宣传地方文化传承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分析

    白琳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的核心职能在于文物的收藏、展示以及研究,其中文物收藏是为文物展示以及研究提供基础的前提条件,本文则是以提升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质量为目的,从理论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层面入手,阐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核心概念以及重要性,建立在当下馆藏文物综合价值以及利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性的保护对策.从馆藏文物的储存环境、保护设施、基础制度体系的角度出发,制定多元化的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确保能够为基层博物馆综合职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基础对策

    新形势下流动博物馆实施主体和展览来源多元化探索——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例

    曹桂梅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教育重要的承担者之一,是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机构,服务于全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流动博物馆的诞生,破除了博物馆空间的瓶颈限制,为文化的普及性和文明的自觉性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将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例,探索流动博物馆在实施主体多元化、展览来源多元化方面的举措,为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实施主体展览来源多元化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陈列中智能交互体验设计思路解析

    林蕾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在面向大众传播文化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博物馆在展览陈列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陈列中进行智能交互体验设计,能让参观者更直观全面的了解展品,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陈列中智能交互体验设计思路,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互联网博物馆智能交互体验设计

    融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典籍文化的传播

    姜春钰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籍是记录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关键载体,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人们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融媒体时代到来为典籍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典籍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公共图书馆作为典籍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应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大众对典籍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落实"文化活化"战略要求,加强大众文化自信意识,以数字化语言讲好新时代典籍文化故事.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典籍文化的传播价值,提出了融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典籍文化传播方式和要点.

    融媒体公共图书馆典籍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