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武艺蕾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显重要。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摇篮,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尤其是舞蹈教学,更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前沿。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高校舞蹈教学文化传承和创新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我国舞蹈艺术发展、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高校舞蹈教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课标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潘华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实施要求,对当下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时代新人提出新诉求,引发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此同时,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其教学工作者也提出新需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满足教育新诉求,育人新需求,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保障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师资力量迫在眉睫。

    高等教育新课标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高质量教育体系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探索——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

    张超玲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深化高等教育与社会各项规划发展的衔接,才能保证国家的人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的储备人才,因此高校音乐学的教学改革有必要与义务教育对接。高校音乐学专业以"艺术新课标"为蓝本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新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艺术教育改革的背景和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艺术新课标"的新要求,结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的优势,提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优化方向和探索路径。只有高校音乐专业做到产出对口,才能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形成以美育人的良性互动,推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

    高质量教育体系艺术新课标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学改革

    红色音乐作品融入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广州大学芭蕾舞基本功课堂为例

    佟树声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是适应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广州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地方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本研究以广州大学芭蕾舞基本功课堂为例,从精选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红色音乐曲目,构建新型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实现新时代专业教育与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广州地区高校舞蹈专业打造红色音乐文化与专业课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体系范式。

    芭蕾舞基本功课堂红色音乐作品高校

    基于"三有、四美、五会"的课程价值引导实践研究——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

    陈春兰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价值引导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解决高职学前《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固化,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两张皮",教学过程重技巧性训练,轻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价值引导"不深入,课堂与岗位脱节等问题,本文以"能岗对接"的模块化课程建设为载体,探索"美德双育"的课程模式,创新"三段六环"混合式教学,创设美、德、技过程性综合评价方法,深化价值引导的实施,旨在将"四美"(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中,使价值引导与技能教学相统一,使课程更有益、课堂更有趣、教学更有效,打造"三有"(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高品位课程,培养"五会"(会唱、会跳、会奏、会演、会教)的职业素养,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学前音乐人才。

    价值引导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实践

    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张潇颖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除具有基础的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的双重功能。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作为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舞蹈教育也迎来全新的挑战。传统舞蹈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基于此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挑战及意义进行,结合课堂实际教学经验,配合先进教育理念,提出可行性的改革教学方案,旨在为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创新策略

    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辅导员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白雪莲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辅导员职责中的关键组成,也是深化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媒介。在高校,辅导员作为资助方针的解读人和执行者,妥善执行资助方针,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负担,还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舞蹈专业辅导员需增强专业素养,了解学生成长动态;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多元化资助渠道;资助工作与育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与素养,以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落地与高效执行。本文深入剖析了高校舞蹈专业资助育人的意义,揭示了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促进资助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舞蹈专业高校资助育人策略

    声乐表演训练中声乐教学语言引导研究

    谷云鹏苗影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的训练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语言引导可以使声乐表演训练开展的更加顺利,让学生掌握应用性较强的演奏技巧,提高表现力。本文主要对声乐表演训练中声乐教学语言引导策略详细分析。教师可利用更新的观念积极探索声乐表演训练中声乐教学语言引导的正确方法,突破以往的教学限制,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给予学生有利的学习条件,让声乐教学语言引导成为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声乐表演训练教学语言引导方法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电子管风琴专业课程教学思考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

    王稔仪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管风琴专业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电子管风琴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思考。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举措,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电子管风琴专业的教学质量,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电子管风琴教学思考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学前专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

    张菁漪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并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高职学前专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传承与保护路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高职学前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