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主音乐需要"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梓阳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音乐需要"是个体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主体动机.在音乐滥觞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人类原始本能情感需求、强烈的情感(精神)需求刺激、人类审美意识、生物遗传等不同影响因素催生出形式各异的"自主音乐需要",推动了音乐(声乐和器乐)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新的突破.探究"自主音乐需要"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以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审视当代音乐的发展,并为从心理学角度推动高等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自主音乐需要影响因素音乐心理学教育改革

    青绿千载 舞绘江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艺术赏析

    李青青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将舞蹈、音乐、诗歌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舞蹈的表演方式来讲述故事和传递情感.本文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讨了其在流转千年的历史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本文从画舞互通、结构复化、微宏叙事、舞绘山河、现代审美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舞蹈诗剧文化传承只此青绿

    音乐欣赏与舞蹈艺术结合分析

    罗珮旗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音乐与舞蹈交融十分关键.不管对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还是教育事业改革,均属于重中之重.但现阶段,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并不紧密.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从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之美出发,探寻音乐与舞蹈融合价值,并把握二者联系,从音乐与舞蹈创作以及教学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从融合主题、方式、训练等角度,分析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路径,旨在加强音乐与舞蹈融合,迸发交融之力,体会交融之美.

    音乐欣赏舞蹈艺术艺术表现力

    壮族民间舞蹈作为文化旅游推广的传播媒介研究

    陈俊玉李玉翠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民间舞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传承并展示壮族的传统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传承.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壮族舞蹈在文化旅游推广中所面对的挑战,从数字营销、国际化推广、跨界合作等维度,详细说明文化旅游推广过程中,壮族民间舞蹈传播具体方式,令壮族地区能够在文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壮族民间舞蹈文化旅游虚拟现实

    多元化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娟娟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多元化教学法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法以尊重个体差异、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核心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而且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对此,本文以多元化教学法的特征为出发点,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多元化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以XX中学为例

    纪俐羽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研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文章聚焦于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大致阐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历史进程.以XX中学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师及学生、旁听教师上课等方式对XX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现状展开研究.根据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初中音乐双基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路径分析

    倪陈艳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在现代教育中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对此,教师应当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的号召,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融合,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方式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选取新颖、合理的民族音乐素材、设计与生活较为紧密的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唯有如此,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希望此次分析中提出的建议有助于更多小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为我国将来的音乐领域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音乐课堂教育融合

    咬吹法在中小学竖笛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罗运忠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竖笛演奏能力是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音乐表现能力之一,竖笛演奏者对吹口的控制方法问题,诸多学者提出了含吹法.文章从竖笛咬吹法的提出、竖笛乐器的认识、竖笛咬吹法与含吹法之异同、竖笛乐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论证了咬吹法在中小学竖笛教学中的运用.

    咬吹法竖笛教学运用探析

    建立文化强国视阈下音乐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分析

    周晋源苗人铭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是音乐学理论建设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然而,由于各学者的研究取向不同,音乐学体系的建设长期以来没有统一,这严重影响了音乐系整体理论建设的推进.这一指导思想由不同的因素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可以与音乐学的话语表达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为仍在构建中的音乐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武器.

    音乐学话语体系理论建构

    打击乐器在民族管弦乐《滇西土风三首》中的运用研究

    申梦扬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民族管弦乐《滇西土风三首》第一乐章"阿佤山"为例,探讨打击乐器在其中的运用.通过对乐曲的分析,本文认为打击乐器在民族管弦乐中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在"阿佤山"中,打击乐器不仅丰富了乐曲的节奏感和动态感,还通过音色和演奏技巧的运用,展现了滇西地区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本文从打击乐器的分类与特点、音色表现等方面对"阿佤山"中的打击乐器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打击乐器在民族管弦乐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的发展.

    打击乐器民族管弦乐《滇西土风三首》阿佤山音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