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2年中国251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广度、发展规模、发展效益维度出发,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在将样本县域按照省级尺度进行地区划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随机Kernel密度、Markov链等量化分析方法,详细考察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基于测度结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在新兴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需重点进行效益维度的提升及西部省份的优化.第二,基于地区差异结果,2014-2017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保持在高位;2018-2022年,这一差异有所缩小,地区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贡献率超过80%,其中,西藏等西部省份与浙江等东部省份间的差异最为突出.第三,基于分布动态演进结果,不考虑相邻地区影响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流动性明显,其低、中低、中高发展水平地区随时间推移呈现向上转移的动态演进特征,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到一定高度后,存在收敛趋势;考虑相邻地区影响时,多数地区间的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但高发展水平地区不易与相邻地区发生空间关联作用.本文研究可为科学认识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提供经验证据,以期为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政策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