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湘中烟稻轮作区2种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比较研究

    陆峰何结望肖志鹏唐剑宁...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湘中烟稻轮作区2种典型水稻土,比较分析了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及其相关关系,旨在揭示烟稻轮作的2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RPS)>0。25 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紫色水稻土(PPS),分形维数(D)则较小,因此烟稻轮作的红壤性水稻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好于PPS;RPS总有机碳(TOC)及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均显著高于PPS,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变化不明显;RPS和PPS的MWD及GMD均与TOC、EOC和P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则与前者呈显著负相关;>0。25 mm团聚体含量虽均与TOC、EOC和P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RPS有机碳对>0。25 mm团聚体影响大于PPS,且2种土壤的POC对>0。25 mm团聚体的影响均大于EOC。在培育烟稻轮作的RPS和PPS团聚体和改善其结构中,需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

    烟稻轮作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

    污染农田茭白镉积累特点及茭白安全生产的土壤镉阈值

    丁利群陈宇航章明奎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茭白对土壤镉的吸收与积累特点,从浙江省镉污染地区的茭白产地同时采集了57对茭白不同器官样(根、短缩茎、叶、肉质茎)与耕层土样,分析了茭白不同器官中镉的积累规律及其与土壤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茭白不同器官中镉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短缩茎>叶>肉质茎,根、短缩茎、叶、肉质茎中镉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1。553、0。675、0。222、0。077。茭白各器官中镉的积累与土壤镉污染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至低顺次为根>短缩茎>叶>肉质茎;各器官中镉的富集系数随土壤pH的增加而下降。茭白根部积累的镉有较高比例以氧化铁结合态存在,表明茭白根表积累的氧化铁可阻减镉进入茭白地上部分。初步分析表明,在土壤pH≤5。5、5。5<pH≤6。5和6。5<pH≤7。5时,土壤全镉含量分别约为1。00、1。25、2。00 mg/kg以下时,肉质茎中镉含量均在0。050 mg/kg以下,可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研究认为,茭白可食部位(肉质茎)具有镉低积累特点,可替代水稻种植在中轻度污染的农田中。

    茭白积累特点安全生产

    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应用效果评价

    张相松房晓燕于天一李荣...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标准地膜残膜回收率下针春花生

    '脆蜜金柑'不同批次果实膨大规律及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吴炫柯黄维何正令郑红...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脆蜜金柑'不同批次果实的膨大规律及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动态变化,以广西融安县'脆蜜金柑'为试验材料,在其不同批次果实的膨大期测定果实横径和纵径,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脆蜜金柑'果实膨大阶段,第1、2批次果实容易形成大果,第3批次果实则较小。在果实成熟初期,第2批次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中后期以第3批次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表明第1、2批次果实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形成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且市场上售价高,在生产上应采取相应措施保住第1、第2批次果实,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脆蜜金柑'结果批次果实膨大可溶性固形物动态变化

    文成糯米山药的氧化酶含量分析

    孙彩霞刘玉红夏其乐徐明飞...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文成糯米山药本底氧化酶含量,促进采后加工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文成县7个糯米山药规模主体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2年的跟踪分析,获得糯米山药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酶含量的定量数据。结果表明,糯米山药本底的氧化酶含量受年份、生产基地的影响显著,不同食用部位的氧化酶本底含量分别为:SOD 69。15~163。71 U/g、POD 112。34~363。75 U/g、PPO 123。84~195。18 U/g。糯米山药的氧化酶含量和褐变程度为:中部>底部>上部。研究结果为糯米山药的采后贮藏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糯米山药氧化酶酶促褐变采收贮藏品质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熊绍斌唐蓉张森欧婧...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又称为"运输热"(Shipping fever),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和应激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牛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通称,高发于犊牛。BRDC分布广泛,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养牛业的发展,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中国各地奶牛场和肉牛场相继被确诊,严重威胁中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该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快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BRDC的诊断技术,为该病的临床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肺炎支气管炎诊断技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以新疆鄯善县为例

    卡德叶古丽·买尔丹海力且木·斯依提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的形式,对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最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项整治任务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评价值为2。9186,其中村庄规划管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7,厕所革命与粪污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3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6,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评价值为3。1291,村容村貌整治的效果评价值为3。1480,建设和管护机制的效果评价值为2。610。根据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分析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出了应提高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因地制宜进行厕所改造与粪污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等4个方面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新疆鄯善县

    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池江涛王艳伟郑善枫
    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4609篇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研究法,对国内外农村基础设建设的研究现状、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外研究热度整体高于国内;国内研究更关注经济、财政等学科领域,国外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等学科领域;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均较少,相较于国外研究机构,国内机构彼此之间项目交流与研究合作更少;国外研究关键词主要聚焦于绿色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农村电气化以及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国内研究关键词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农田水利、农村经济等;现阶段,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国内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等内容。最后,探讨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关注可持续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进展CiteSpace知识图谱

    人才与科技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吴骏泽郭静如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才和科技工作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中国农学会的实践案例,系统阐述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措施及其成效。在人才工作方面,研究指出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以及优化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通过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农业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举荐品牌,有效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识别与晋升;在科技工作方面,提出加强科技战略规划、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发展农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关键措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结论表明,人才和科技是实现农业强国梦想的双重驱动力。只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农业强国农业农村人才农业科技创新

    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

    朱长青王岳林良夫孙崇德...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丰富食物品种,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论文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数据少、农业生产与科技脱节、农业人才层次不均衡、农业物流体系革新慢、学科间科研水平不一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加强基因与表型研究、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等对策。进而根据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的需要,提出了鼓励农业种质原始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农业科学创新的具体举措。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大食物观农业科学科学创新学科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