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索利利王煜韩苏石晓燕...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和基础支撑,其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推动农民增收.通过对浙江省81县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县级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农民增收具有正向联系,在浙江省范围内,机械化率每提高0.01,将带动浙江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涨0.025%,且结果显著,而山区26县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尚未实现增收作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劳动力转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山区26县尚未发挥出明显的增收效果.因此,山区26县还需通过推进农机作业条件改善、农业装备全领域研推用、农业生产全环节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全范围覆盖补齐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以机械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共同富裕浙江省实证分析

    江苏农场小麦播种无人化作业现状调研及分析

    张平王堰张婕刘浩义...
    27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江苏省内农场智能化与无人化小麦播种机普及情况和使用效益情况,选择江苏省内若干典型大型农场和小型家庭农场开展智能化小麦播种机应用现状调研.采用典型的旋耕播种机开展人工驾驶和辅助驾驶两种播种模式下的燃油经济性对比测试试验,并对燃油经济性测试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场智能化和无人化播种作业特征主要为直线辅助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播种驾驶模式的不同对燃油经济性没有显著影响,影响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为拖拉机油门开度和作业速度;直线辅助驾驶模式下,漏播率和重播率从人工驾驶模式的2%~5%降低至0.1%以下.

    江苏省无人化作业辅助驾驶小麦播种机农场调研

    茭白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费焱王涛崔志超李怡鹏...
    278-28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是茭白产业破解"人力成本高"和"用工荒"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茭白产业除耕整地、田间管理环节有少部分装备和机具可用外,种植、采收等关键环节均无机可用,机械化水平相较水稻、玉米等大宗作物大大落后.指出茭白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作业环境恶劣,通用机械不适用;植株特性复杂,关键技术难突破;栽培模式多样,农机农艺融合差;相对市场较小,资金技术支撑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推进"以地宜机"和"以机宜地"、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带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建议,并指出深泥脚动力底盘、自动对行、茭田仿形、田间信息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为提升茭白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茭白机械化生产农机装备农机农艺融合

    四川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现状与发展

    高新谭杰随顺涛李光辉...
    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荞作为四川凉山高寒山区彝族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苦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凉山产业进步与民族共同繁荣.开展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对于提升苦荞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播种和收获是苦荞机械化生产的两个关键性环节,也是两大薄弱环节.基于此,重点介绍苦荞机播与机收的研究现状,指出苦荞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客观条件复杂、专用机具缺失、关键技术攻关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标准制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机具研发等发展建议,为推动苦荞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苦荞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四川

    长江经济带农机服务对农户油菜籽种植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本与产量视角

    刘乔木何蒲明
    290-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机服务的发展成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新路径.基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等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油菜籽种植积极性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机服务对油菜籽种植积极性具有正向影响;农机服务与人工成本存在互替关系,农机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人工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得油菜生产总成本下降、农户收益增加,进而提高农户油菜种植积极性;农机服务通过提高油菜产量从而提升农户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油菜增产的中介效应占比为9.1%;农机服务对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油菜籽种植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大于下游地区.据此提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提高我国油料作物供给能力;"增产+节本",激发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农机服务,满足农户多方面需求等建议.

    农机服务油菜籽种植积极性人工成本长江经济带

    新农科新文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

    张颖康豫张璇赵翠萍...
    299-308,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农科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的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面临着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挑战.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持.剖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关系,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经管类人才为目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农机合作社经营决策虚拟仿真实验.从合作社漫游、成立与发起、农机社会化服务方案制定、收益核算与利润分配、实验考核体系五个环节阐释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使用385位处理组和518位对照组学生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匹配得分法验证学生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虚拟仿真实验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期末卷面成绩的提高效果达到11.3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4.58%和4.67%的提升.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以及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展.

    新文科农林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农机合作社

    广西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96个县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陆倩班锦才向云
    309-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广西96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分析法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广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并分区域考察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增长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且空间效应以正向为主,土地、农业技术和政府资本等要素投入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农业经济增长水平提高0.706%、0.994%、0.108%;广西5大内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空间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启示:加强相邻县域之间农业发展的区域协同性,并努力缩减县域之间农业经济增长差距;各内部区域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农业投入水平,遵循相对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增加农业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广西县域农业经济增长时空特征空间杜宾模型内部区域ESDA分析法

    江苏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张瑜周玮于林惠
    319-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而产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繁荣的"顶梁柱".经数据分析,目前江苏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较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稳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受产业过度分工、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机制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江苏在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间协作、县域商业体系、产业要素资源流动、农村原住民素质及新农人培养等方面与县域富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通过江苏与浙江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模式的对比,提出江苏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即构建新自然经济理念,孕育主业强副业活百业旺的生态圈;实施农村电商奖补政策,提升农业品牌销售能力;规范管理乡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民收入及主体地位;高度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开辟安民富民慧民新赛道;立破并举统一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育生态.

    江苏省县域经济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基于塔里木河流域棉农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夏童余国新
    325-333,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旨在实现减污降碳的同时,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7县360名棉农的调查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逆向概率加权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类型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机械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分别降低农户每公顷农资投入费用约1 070元和1 170元,而农业保险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控制变量中,务农年限、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种植规模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土壤肥力具有负向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越高,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程度越低,且农业机械服务与农业技术服务的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仅采纳机械服务或技术服务,同时购买两项服务的农户农资投入费用分别减少约640元和800元.据此,提出积极推进各方主体参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善环境污染防控协作共治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投入,研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先进技术;把握农户差异化诉求,提供针对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面源污染线性多元回归法倾向值得分匹配法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基于2008-2021年农业上市公司数据

    王晨希周开元花俊国
    334-34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备受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以2008-2021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赋能效应和企业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并基于企业属性和区位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的系数为0.178 5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入人力资本这一中介变量之后,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则由原来的0.178 5降至0.164 9,说明人力资本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即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农业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