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体系韧性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张梅郝迎滨张涵野
    272-278,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有韧性的粮食体系对全面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各省的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各省的平均压力值逐渐降低,平均状态值先增加后降低,平均响应值逐渐增加;压力准则层障碍度最高,成为影响粮食主产区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人均耕地面积是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为提升粮食体系韧性,应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粮食体系的应急机制、协调机制和长效机制.

    粮食体系韧性粮食安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障碍度模型粮食主产区

    农户分化、示范引领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

    孙前路李朝柱
    279-288,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农业绿色生产对农业生态耕种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户分化和示范引领的视角,基于7省857户调查数据,利用半非参数估计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行为及意愿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较高,但生产行为发生概率不高.职业分化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均存在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085 7、0.131 6和0.220 0,且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干部灌溉引领行为外,干部示范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村民引领对农户化肥减量化意愿和行为、新型灌溉方式行为和低毒农药施用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被调查者年龄越高,采用新型灌溉方式、施用低毒农药的意愿越强,影响系数分别为0.034 0和0.033 4,且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因而,在农村农业绿色生产推进中,提高基层干部威信,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研发,提高绿色生产补贴,扩大耕地生态宣传等能从不同层面提高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

    农业绿色生产农户分化半非参数估计意愿与行为示范引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陈楠Abilimi Essossinam Cyrille杨春慧
    2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分别由0.284 9提升至0.837 9、0.100 1提升至0.994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促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重要动力;2010-2022年,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上升趋势明显,先后经历拮抗阶段(0.410 9)、勉强协调(0.517 9~0.572 0)、初级协调(0.637 4)、中级协调(0.735 8~0.773 8)、高度协调(0.843 1~0.870 9~0.916 6~0.914 7~0.914 8~0.915 3~0.915 7)的变化过程,目前两系统处于关系稳定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未来应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耦合协调

    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意愿研究——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

    王剑刘瑞峰梁飞李幸子...
    299-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是破解"小农困境"、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有效举措.基于河南省林州市444名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小农户衔接对象选择意愿和持续衔接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收入占比、农产品类型、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品牌化程度、政策宣传等变量是影响小农户衔接对象选择意愿主要因素;外出务工经历、农业技术服务、衔接内容约定方式、机械化投入、收益满意程度等变量对小农户持续衔接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高效衔接,应尊重小农户衔接意愿,鼓励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衔接对象和方式;引导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衔接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生产,面对市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条件鼓励小农户实现自主转型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选择意愿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径分析与优化——基于成本收益视角

    余曼
    310-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于实现油菜生产经济高效和农民收入增加,保障我国食用油料供应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油菜试验示范区域为研究实例,全面梳理现有旋耕飞播、联合机播和人工直播三种模式的技术路径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机械作业、人工投入、物料投入、技术工艺等方面,挖掘揭示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关于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和关联关系,探索提出旋耕飞播模式与联合机播模式为主导的技术路径优化方案,以满足油菜生产轻简高效、节本省工、增产增效的内在需求,为推动油菜生产区域性机械化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定量分析和理论支持.研究表明,不同模式的运用所反映出的成本收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模式的选择对于收益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同一模式内的作业环节、作业顺序、作业频次对于收益率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优化后的技术路径与优化前相比,旋耕飞播模式的平均单位成本可节省9.06%,平均收益率可由26.93%提升至39.58%;联合机播模式的平均单位成本虽增加3.57%,但平均收益率可由2.53%提升至16.96%.

    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技术路径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

    秦冠宇赵翠萍张颖黄祖辉...
    320-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机价格的提高使中小农户难以负担购置或租用成本,资金成为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并以农村家庭创业为切入点阐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机械化水平,且其提升作用约有30.8%是通过农村家庭创业这一中介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丘陵山区表现更显著,并受到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为此,不同地形区域和粮食产销区应因地制宜鼓励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并配套政策鼓励农村家庭创业.

    农业机械化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家庭创业中介效应

    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效果评价研究

    何舒婉朱美玲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效果,有利于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并进一步发挥其带动作用.从经营效果、治理效果、发展效果维度构建利益联结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分析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通过TOPSIS法,对干旱区最常见的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企业化式、订单合同式利益联结模式作实证分析,同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讨利益联结模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的贴近度最大,为0.678,企业化式的贴近度次之,为0.640,订单合同式的贴近度最低,为0.253.从准则层权重来看,经营效果权重较大,治理效果、发展效果的权重相当.培训情况、农业收入增长率、二次分红、机械化水平、覆盖农户数、产业融合程度是影响利益联结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干旱区政府应加大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的推行力度,提高农户的成长能力,增强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等对策建议.

    干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AHP—熵权法TOPSIS法障碍度诊断模型

    论文精选:基于二维激光雷达的果树冠层结构信息检测方法研究

    封2页

    论文精选: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及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