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奶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奶牛
中国奶牛

杨秀文

半月刊

1004-4264

zgnn@dac.org.cn

010-62948051 62943084

100192

北京德胜门外清河南镇北京奶牛中心院内

中国奶牛/Journal China Dairy Cattl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奶牛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化改革,促进我国奶牛业产业化和奶牛科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管理现代问题等;普及奶牛业科技知识;交流企业管理经验,传播国内外奶牛科技信息。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各地农牧场、奶牛场、乳品厂和奶牛饲养户,面向各级农牧业、奶牛业、乳品加工工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大中专院校等。栏目有:奶业要闻、科学研究、饲料·饲养、繁殖·育种、奶牛保健、乳品加工、机械·设施、质量安全、养殖环境保护、世界奶业、地方奶业、奶农园地、信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锌的生理作用及在犊牛生产上的应用

    蒋德建刘亮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锌是动物机体中第二大微量元素,是机体多种酶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辅酶因子.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物质代谢、抗氧化等生命活动,在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锌对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能力、调节菌群的作用以及在犊牛生产上的应用.

    犊牛抑菌免疫

    牛奶中乳脂率影响因素研究

    张莎莎苗苗成宇魏勇...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在专注于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开始关注如何提高乳品质.乳脂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行业研究热点.本文从遗传因素和饲养环境、奶牛生理状况、季节等非遗传因素方面阐述了其对乳脂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乳脂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奶牛乳脂率遗传因素日粮

    影响牛群饲料转化率的因素和提升策略

    木拉提·米尼尔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奶牛群体饲料转化率、个体牛只饲料转化率及其估算方法,详细阐述了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多方面因素,包括奶牛自身生理因素、营养与饲料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供行业同仁参考.

    奶牛奶牛群体饲料转化率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添加富含DHA的藻类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张幸怡刘岩王文丹周期...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日粮添加富含DHA的藻类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共纳入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以标准均值差(SMD)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通过x2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使用Egger's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干物质采食量的合并效应SMD值为0.11(95%CI:-0.01~0.22,P=0.07),产奶量的为0.11(95%CI:-0.01~0.22,P=0.07).当DHA添加剂量≤20g/d的合并效应SMD值为-0.261(95%CI:-0.392~-0.130,P<0.001);当DHA添加剂量>20g/d的合并效应SMD值为-1.725(95%CI:-2.036~-1.414,P<0.001),总效应值为-0.482(95%CI:-0.603-0.361,P<0.001).乳蛋白率和乳糖率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0.295(95%CI:0.103~0.486,P=0.030)和0.028(95%CI:-0.098~0.153,P=0.664).这些结果表明添加富含DHA的藻类,对奶牛采食量、乳糖率无显著影响,具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同时添加富含DHA的藻类能显著降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其中当DHA添加剂量>20g/d时,乳脂率下降幅度更大.

    Meta分析泌乳奶牛藻类二十二碳六烯酸

    利用转录组测序挖掘奶牛基因多态位点的准确性研究

    姜志国司敬方李凯扬崔恒源...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组测序(RNA-Seq)不仅用于揭示基因表达谱,同时还可以检测基因多态位点,是挖掘奶牛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突变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对20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全基因组测序(DNA-Seq)与转录组测序(RNA-Seq),以DNA-Seq检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为参考基准,评估RNA-Seq检出SNP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同一个体DNA-Seq和RNA-Seq的SNP位点一致性为0.65~0.75,而不同个体间的一致性仅为0.28~0.42.通过优化RNA-Seq检测SNP的筛选标准,包括针对连续SNP(SnpCluster)、单一连续碱基(Homopolymer)、测序深度(DP<5)、位点基因型频率(P<0.13)等4个过滤参数的优化,检出的高准确性SNP占比由71.07%提升至95.27%.最后,经功能注释筛选出10号染色体上E1BHN1基因一个起始密码子突变(BTA10:25435325 T/A),该突变导致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类似物蛋白从异四聚体变成异二聚体,推测该位点可能为奶牛隐性致死突变位点.

    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测序深度功能注释

    《中国奶牛》征稿通知

    23页

    影响奶牛发情揭发率和受胎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高树马广英杨凯强刘贤侠...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情揭发作为牧场繁育工作中的基础,也是繁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其揭发率的高低决定牧场受胎率和繁育率的水平.本文对影响繁殖受胎率和发情揭发率的主要因素展开阐述,最后提出提高牧场繁殖受胎率和发情揭发率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奶牛发情揭发率繁殖受胎率计步器

    不同药物对奶牛胎衣不下治疗效果及受胎率的影响

    张金宝马春芳禹涛高录军...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药物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效果及后期对受胎率的影响,选取72头产后胎衣不下奶牛分为四个试验组,即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对照组采取手动剥离胎衣法治疗,三个试验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并分析对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后奶牛的总胎衣滞留率为14.57%,四个试验组胎衣不下治愈率分别为44.44%、80.95%、85.71%和90.47%,受胎率分别为37.50%、76.19%、80.95%和90.47%.由试验结果可知,药物治疗胎衣不下比自然脱落或者手动剥离恢复效果好,子宫灌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灌注300mL益母生化合剂,并肌注维生素ADE注射液,对胎衣不下的治疗效果最佳,且还有效提高了胎衣不下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奶牛胎衣不下药物治疗发情率受胎率

    布鲁氏菌病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马爱霞段佳燚朱伟宁张新亮...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能快速准确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将使用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的来自两个牛场的血清样品,分别用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4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四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Kappa值等试验指标,分析各方法在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差异,找出适合初筛和确诊的实验室诊断的方法.结果显示,RBT、iELISA的敏感性高于SAT和cELISA,RBT与cELISA特异性和符合率较高.所以对于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要结合实际条件选择检测方法,RBT与iELISA适合用于初筛,SAT与cELISA适合确诊,积极推广对防控动物布鲁氏菌病意义重大.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分析

    克拉玛依地区奶牛场牛支原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

    邹阿玲包灵杰赵奕朵王虎山...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奶牛场2022-2023年牛支原体的流行情况,对该地区不同规模牛场和散户养殖的牛血清样本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份血清学调查结果.进一步分别采集某规模化牛场不同年龄奶牛和不同性别初生犊牛的血清学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采集该地区58头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腔黏液,采用PCR检测其病原体.结果显示,2022-2023年总体抗体阳性率为20.61%(176/854),各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40%(82/366)和19.26%(94/488);发现犊牛、青年牛和泌乳牛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00%(8/100)、14.00%(14/100)和24.00%(24/100),牛龄越高其抗体阳性率越高;89.65%(52/58)的鼻腔黏液样本中检出相关病原体存在,52份病原阳性样本中检出30例牛支原体核酸阳性.此外,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出率(62.04%)也很高.结果表明,2022-2023年克拉玛依地区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发病牛是主要以牛支原体为主的混合感染,严重危害该地区奶牛健康.

    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肺炎鼻腔黏液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