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邹积祥杨陶陶伍龙梅包晓哲...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华南双季稻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以6个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按当地高产栽培条件在早、晚季种植,测定其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结果表明,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晚季种植时产量分别为6。68~7。91 t/hm2和5。72~6。11t/hm2;早季产量显著高于晚季,平均增幅为1。53 t/hm2。相关分析表明,较高的早季产量与其有效穗数和粒重的提高有关。早、晚季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差异显著;相对于晚季,早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平均提高25。0%和29。5%。另外,早、晚季产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显著正相关。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季种植时具有较高的产量、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早晚兼用型水稻'丝苗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

    玉米籽粒胚乳细胞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陈哲孙晓妍何文存王安琪...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析玉米粒重性状杂种优势的产生原因,对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开展了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杂交种与亲本在单籽粒重量、单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及胚乳细胞面积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先玉335'和'郑单958'胚乳细胞数目的中亲优势分别为40。81%和36。03%,超亲优势分别为33。09%和23。82%;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7。22%和28。89%,超亲优势分别为19。72%和18。34%;而胚乳细胞面积的中亲优势分别为-44。42%和-24。79%,超亲优势分别为-45。75%和-37。30%。单籽粒胚乳细胞数目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6。综上所述,玉米杂交种籽粒的胚乳细胞数目多于亲本是粒重杂种优势产生的重要原因,选育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多的自交系进行杂交组配利于提高杂交种的粒重。

    玉米杂交种胚乳细胞数目胚乳细胞面积杂种优势

    铁、锌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袁辉惠领领谢军红周永杰...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陇中旱农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微肥配施量,开展铁、锌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营养影响的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锌、铁肥为参试因子,其中锌、铁肥各设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锌肥(0、20、40kg/hm2)、铁肥(0、10、20kg/hm2),共计9个处理。结果表明,铁、锌肥单施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锌和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Fe2Zn0、Fe0Zn2产量较Fe0Zn0提高15。0%、19。5%,Fe2Zn2较Fe0Zn0产量提高21。5%;Fe2Zn0较Fe0Zn0铁含量提高12。4%,Fe0Zn2较Fe0Zn0锌和铁含量提高10。8%和9。8%;Fe2Zn2的产量、淀粉、铁和锌含量分别较Fe0Zn0显著提高21。5%、3。4%、17。3%和13。6%。在0~10和10~30cm土层,Fe2Zn0有效铁含量较Fe0Zn0分别显著提高15。0%和4。0%,Fe2Zn2有效锌含量较Fe0Zn0显著提高104。2%和42。9%。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铁、锌微肥单施用量分别为20 kg/hm2和40 kg/hm2,配施用量为铁肥20 kg/hm2配施锌肥40 kg/hm2效果最佳,且有利于马铃薯的提质增产。

    马铃薯铁、锌肥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不同浓度赤藓糖醇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苏炀胡华兵王荣华王茂芊...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对甜菜种子'TD801'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甜菜种子包衣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实验设计包括3个赤藓糖醇浓度(5、7。5、10 mmol/L)和3个处理时间梯度(8、16、24h),形成9组不同的处理条件。通过与对照组(CK)比较,分析各处理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显示出促进甜菜种子引发的效果。具体而言,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较对照提高了4个百分点,最高12。33个百分点;发芽率比对照CK提高最低9个百分点,最高12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比对照CK提高最低28。92%,最高60。74%;活力指数比对照CK提高最低69。45%,最高116。81%;相对电导率与对照CK比较均有降低,最低下降58。26个百分点,最高下降83。10个百分点。当浓度为5 mmol/L,8 h时,对提升发芽势效果较好;当浓度为5 mmol/L,24 h时,发芽率的效果更好;当浓度为5 mmol/L,16 h时,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好;浓度为10mmol/L,时间为24h对相对电导率效果更好。综上所述,赤藓糖醇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甜菜种子的萌发性能,其中以5 mmol/L浓度和16 h的处理时间最为显著,为甜菜种子包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甜菜种子赤藓糖醇种子萌发种子包衣剂

    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魏学文韩文风徐勤青王桂峰...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探究绿色高产高效的棉花高粱间作模式,在山东省滨州市以'冀梁2号'和'鲁6269'为实验材料,设置4个间作模式处理,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产量构成要素、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高粱间作较棉花单作,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均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提高了0。73%~6。13%,纤维品质略微降低,有效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3种间作模式中,4行棉花间作4行高粱模式下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最好,较棉花单作皮棉产量提高6。13%,经济效益增收13。79%,可作为山东地区棉花高粱间作模式的最佳行距配置。

    棉花高粱间作土壤养分农艺性状产量

    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配合施用对烟叶产质的影响

    沈毅闫鼎蔡宪杰倪霞...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单独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以及与不同类型钾肥(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镁)喷施相结合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性土壤调理剂能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并提升产量。在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基础上,叶面喷施钾肥进一步促进了烟叶的早衰和落黄,提高了上中等烟叶的比例,其中以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就烟叶品质而言,硫酸钾喷施显著改善了烟叶的外观质量;而磷酸二氢钾处理则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方面表现更佳。此外,硫酸钾镁喷施显著增加了烟叶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钾含量分析显示,C3F等级烟叶的钾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而B2F等级的提升幅度较小。综上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够有效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烤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肥料管理策略。

    酸性土壤调理剂叶面钾肥烤烟农艺性状烟叶品质

    基于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的南充晚熟柑橘低温冻害指标体系研究

    付世军刘书慧卢德全何震...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冻害是南充市晚熟柑橘的主要灾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低温冻害指标体系,以减少南充市晚熟柑橘因低温冻害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农业部门提供的冻害实验数据和历史灾情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监测站的小时气温数据,在满足特定气候条件(冬季天空无云或少云,日温差大于等于8℃,最低气温小于等于3℃)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方法对低温冻害指标阈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实验果园中气象温度与实测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显著,且通过统计检验。具体为当气象温度为西充1。7℃和嘉陵2。6℃时,相应果园的实测温度将至-2℃,开始出现冻害现象。根据目前精细化天气预测能力,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两周滑动时段的复合指标阈值体系,该体系包括低温冻害日最长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和总天数3个指标。通过对4个冻害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冻害指标评级与实际观测到的冻害等级高度一致,证明了该冻害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晚熟柑橘信息扩散气象临界温度冻害指标

    不同波长LEDs光源对苦荞芽菜生长、生物活性物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丽丽吕平吕少杰房明志...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波长LEDs光源对苦荞芽菜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黑暗(D)作对照,采用单色红(R)、蓝(B)、绿(G)光源培养苦荞芽菜,收获后分别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物活性物积累量、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及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B处理的苦荞芽菜下胚轴呈深红色,伸长生长受到强烈抑制,花青素、总黄酮及总酚积累量均最高,分别是D的7。18、2。96和2。49倍;R处理的下胚轴呈浅粉色,上述3种生物活性物积累量分别是对照的2。56、1。68和1。40倍;G处理的下胚轴伸长与R相似,外观呈透明白色,生物活性物积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B和R均强烈诱导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上关键结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苦荞芽菜下胚轴抗氧化活性。此外,各单色光处理均未显著影响苦荞芽菜可食用部位的鲜重。由此可见,红、蓝LEDs光源可显著影响苦荞芽菜形态生长,并增加其生物活性物积累及抗氧化能力,以蓝光最佳。

    红/蓝/绿LEDs光源苦荞芽菜生物活性物抗氧化活性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清洁的酸性稻田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刘磊陈晨陈金蒋末云...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清洁的酸性稻田施用石灰对双季稻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清洁的酸性稻田(土壤pH 5。2,土壤总Cd含量0。2 mg/kg)上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并测定籽粒镉含量,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1)对照,不施石灰,秸秆不还田;(2)施石灰,秸秆不还田;(3)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不施石灰;(4)秸秆还田配施石灰。结果表明:除2020年晚稻季外,施石灰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糙米Cd含量,秸秆还田对糙米Cd含量无显著影响。二者仅对2020年早稻糙米Cd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石灰使2020年早稻糙米Cd含量降低61。0%;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降幅为38。0%。施石灰显著降低了2019年早、晚稻精米Cd含量。秸秆还田仅显著增加了 2020年晚稻精米Cd含量。二者对2020年晚稻精米Cd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石灰使2020年晚稻季精米Cd含量降低38。1%;而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降幅为4。2%。因此,在清洁的酸化红壤性双季稻田上,施石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稻米的Cd含量,而且能够降低秸秆还田导致的Cd污染风险,有利于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石灰秸秆还田双季稻土壤酸化

    微生物电化学修复中污染土壤生化特性变化

    秦宵睿乔青青景秀清翟飞红...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土壤酶和pH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ES)降解四环素过程中的作用,采集了黑土、潮土、黄棕壤和红壤4种类型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向黑土、潮土和红壤中添加10 mg/kg四环素后(TN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CK,无抗生素添加)分别增加了0。08、0。15、1。09个单位,而经MES处理后(TC,四环素含量10 mg/kg)4种类型土壤中pH均呈降低趋势。尽管土壤脱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四环素污染土壤中展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其活性在MES中较TN处理分别增加了 62。4%~72。1%、11。3%~80。9%(红壤除外)和12。6%~42。6%。与TN相比,四环素降解率在TC处理中分别增加了14%(黑土)、26%(潮土)、26%(黄棕壤)和17%(红壤)。相关性分析表明,脱氢酶活性与四环素降解率呈显著正相关,pH与降解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脱氢酶可能参与了降解四环素过程,且酸性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降解。该试验从土壤生化特性角度揭示了MES对四环素的降解机理,可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支撑。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不同类型土壤四环素pH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