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神木北部风沙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

    杨妮刘长海贾雨如古孟怡...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风沙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柳塔镇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7个样地柠条1、柠条2、草地1、草地2、樟子松、沙棘、杏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0~100 cm 土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杏树>沙棘>柠条1>柠条2>草地1>樟子松>草地2.(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都成增加趋势.其中草地1、樟子松、草地2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各植被在0~40 cm土层的蓄水量均比较少且变化不大,在40~100 cm土层时土壤蓄水量变化较大且均在80~100cm土层时的蓄水量达到最大.该试验分析出了该地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蓄水量特征,对该地后续的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不同植被类型风沙黄土区

    异源表达盐单胞属(Halomonas)周质磷酸盐结合蛋白基因PBP降低转基因烟草砷积累研究

    黄仁权袁婷宋拉拉秦利军...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PBP基因在异源烟草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出低砷(As)积累亲本烟草种质.以转PBP基因烟草T2代种子和野生型烟草(Nicotiana tabacum K326)种子为材料,利用Real-time PCR分析外源PBP的时空表达模式,测定As胁迫下转基因烟株抗氧化酶(AOEs)活性变化及分析转基因烟草株系中As积累差异.AOEs活性测定表明,As胁迫第5天时CK植株中SOD和POD酶活性达到极值,分别为80.25 U/g和152.02 U/g,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在胁迫后期(3~5 d)CK植株中H2O2和MDA含量也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另外,在第7天和14天时转基因植株中As含量比CK植株均显著降低.离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分析表明,As胁迫不仅诱导转基因植株PBP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且也引起转基因和CK植株中HAK1和PHT4等通道蛋白基因的显著上调,且CK植株中HAK1和PHT4的平均表达水平为转基因植株的1.5倍和3.75倍.外源PBP基因导入可有效降低转基因烟草对As的积累.

    盐单胞属周质磷酸盐结合蛋白PBP基因转基因烟草低As积累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

    陈宇王林秦上尚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性病原体,其感染在临床上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归纳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固有性耐药、获得性耐药和适应性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之所以能够抵御多数抗生素攻击,主要是依赖其高水平的固有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涉及多种药物外排泵系统、低渗透性的外膜以及天然存在的抗生素降解酶等.获得性耐药性则是通过基因突变、接合转移以及水平基因转移等途径实现.适应性耐药性则与生物膜的形成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分析这些不同耐药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目前的治疗方法,指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致.鉴于此,未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策略可能需要结合传统治疗方法与新治疗方法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手段,研究为开发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铜绿假单胞菌固有性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适应性耐药性耐药机制

    外源添加VB12对肺炎克雷伯氏菌代谢3-羟基丙酸的影响

    敖国旭田甜葛菁萍平文祥...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维生素 B12(Vitamin B12,VB12)对Klebsiella pneumoniae HD79 和K.pneumoniae HD79-T利用甘油还原途径生产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ic acid,3-HP)的影响以及摸索VB12对K.pneumoniae HD79和K.pneumoniae HD79-T的阈值上限,将不同浓度(0.01、0.02、0.03、0.04、0.05 g/L)的VB12添加到K.pneumoniae HD79及K.pneumoniae HD79-T的发酵培养基中,利用HPLC检测其底物消耗及产物产生情况、qRT-PCR检测还原途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以及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VB12对K.pneumoniae HD79和K.pneumoniae HD79-T的阈值为0.01 g/L和0.03 g/L.与未添加VB12相比,菌株K.pneumoniaeHD79和K.pneumoniaeHD79-T的3-HP产量分别提高了 24.39%,8.86%;醛脱氢酶基因puuC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49倍和1.68倍;ALDH、GDHt和PDOR的酶活力分别提高了 50.24%、40.36%和18.29%,及30.49%、37.84%和13.56%.说明通过外源添加辅酶因子VB12对肺炎克雷伯氏菌高产3-HP是可行策略.

    维生素B12肺炎克雷伯氏菌3-羟基丙酸醛脱氢酶基因puuC甘油脱水酶

    水稻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赵晴欧英卓胡诗钦周宇阳...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加剧,提高水稻(Oryza sativa L.)在盐碱地环境下的生长能力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挑战."以种适地"策略的实现需要深入理解水稻的耐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育种改良.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水稻耐盐调控基因的研究成果,并依据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功能性分类.详细分析了水稻对盐胁迫的感知、以及随后激活的多种生理调节机制,包括渗透调节、离子稳态、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养分平衡等.重点讨论了水稻中几个关键的盐胁迫信号途径,包括SOS(Salt Overly Sensitive)途径、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级联途径以及激素调节途径,这些途径在水稻适应盐胁迫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现有文献资料,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水稻耐盐性调控基因及其功能的概览,为水稻耐盐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提高水稻在盐碱地环境下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水稻盐胁迫耐盐基因离子平衡信号通路

    水稻已克隆中胚轴伸长基因效应解析及优异单倍型鉴定

    刘金栋王雅美田媛媛刘宏岩...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旱直播是未来水稻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南亚和东南亚籼稻种植区已有较大面积,然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粳稻种植多采用传统育苗移栽.中胚轴长度(Mesocotyl length,ML)是影响水稻旱直播出苗和幼苗活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培育长中胚轴种质是促进水稻旱直播推广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迄今,已有4个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报道,即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笔者选择3K重测序项目中TROP和TEMP粳稻亚群开展分析,测定中胚轴长度并鉴定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基因的优异单倍型.结果表明,TROP和TEMP亚群中胚轴长度呈典型的连续正态分布.OsGSK2、GY1、OsPAO5和OsSMAX1分别包括3、3、3和6种单倍型;同一基因在TROP和TEMP亚群中单倍型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TROP亚群中OsGSK2-Hap1、GY1-Hap2、OsPAO5-Hap3、OsSMAX1-Hap2和OsSMAX1-Hap3 为优异单倍型;TEMP 亚群优异单倍型为OsGSK2-Hap1、OsPAO5-Hap2和OsSMAX1-Hap2.另外,TROP和TEMP亚群中多数中胚轴优异单倍型材料所对应的苗高要高于非优异单倍型,在破土出苗时易形成生长优势.鉴定到的优异单倍型在TROP和TEMP亚群中均呈现较显著的加性效应,可用于MAS育种.本研究为不同地区直播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促进旱直播技术的快速推广.

    单倍型中胚轴长度水稻优异单倍型

    硫素水平对大豆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王小竟李永平宋爽周琦...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的硫素水平对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来豆2号'和'合丰55号'为试材,用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测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数据.'来豆2号'和'合丰55号'的GOGAT和S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来豆2号'G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酶活性峰值最强,'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2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花期峰值是硫营养最低的20 mg/L处理下;'来豆2号'SPS酶活性在4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而'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硫营养较高的80 mg/L处理,花期峰值是硫素水平最高的260 mg/L处理.结果表明,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开花期酶活性显著大于苗期,品种间呈相同规律.

    硫素水平大豆碳氮代谢酶活性苗期花期

    鱼腥草叶斑病及茎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重梅谢杰张蕾杨潇湘...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组蛋白(his3)基因的分子鉴定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呈灰白色到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器可产生纺锤形到椭圆形的a型分生孢子以及丝状或钩状β型分生孢子.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原菌在大豆间座壳(Diaporthe sojae)和菜豆间座壳(D.phaseolorum)分枝外单独聚为一枝,并且3枝一起聚为一个大枝,因此建议成立一个新种—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来容纳此类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将引起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

    鱼腥草叶斑病茎斑病分离鉴定鱼腥草间座壳

    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黄金玲覃丽萍刘志明刘峥嵘...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rDNAD2D3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64个田块发生根结线虫为害,水稻种植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37.4%,蔬菜轮作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25.7%.广西水稻根结线虫病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说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病在广西稻-菜轮作田发生已经相当普遍,应当引起重视.

    广西稻-菜轮作水稻根结线虫调查鉴定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樊超毕影东刘淼李炜...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深入分析.以153份寒地野生大豆为试材,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0.469,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069 mg/g,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为0.894 mg/g.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大部分游离氨基酸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仅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以及丝氨酸与精氨酸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15%,第1、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6.47%和20.55%.以第1、2主成分作图可知,北部地区资源和中南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小.该研究明确了寒地野生大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异情况和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不同来源地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影响,为大豆育种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寒地野生大豆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