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植密度对豫东地区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崔钦然唐东山赵广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豫东地区主推的夏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选用'登海605'、'美加605'、'中科505'和'MY73'4个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在4处不同生产环境条件下,每个品种分别设8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棵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穗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且不同品种表现也不相同;千粒重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明显且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研究发现,各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登海605'为60000~82500株/hm2,最佳密度69102株/hm2;'美加605'为 60000~75000株/hm2,最佳密度72277株/hm2;'中科505'为 52500~67500株/hm2,最佳密度60727株/hm2;'MY73'为 60000~82500株/hm2,最佳密度72141 株/hm2。通过试验得出豫东地区主推夏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为地方增产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夏玉米种植密度豫东地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

    间作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和大豆品质的影响

    李华健邓国军罗贞媛农全东...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及大豆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大豆的种植模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大豆单作、玉米间作大豆和木薯间作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pH、电导率和有机质、水解性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和大豆营养品质(糖、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并采用PLSR分析法探究红壤理化性质与大豆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木薯与大豆间作模式显著提高了红壤的pH、电导率、水解性氮以及大豆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P<0。05),其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也相对较高。PLS2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和电导率与品质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的PLS1分析揭示了电导率与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和电导率与大豆粗蛋白质含量呈现著正相关(P<0。05)。土壤pH和电导率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较大。木薯间作大豆对改善红壤pH和电导率、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具有积极效果,其种植模式优于玉米间作大豆。

    大豆间作红壤理化性质营养品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种植模式

    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不同品种的甜菜种子引发的影响

    程梓祺张惠忠王荣华王茂芊...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生素C对甜菜的引发效果并筛选出适宜的引发处理,同时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的选择提供相关依据。本试验以TD801和TD802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并设计了 3个浓度梯度(50、100、200 mg/L),3个的时间处理(8、16、24h),通过对处理后的甜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以及电导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的VC溶液对甜菜种子的引发均有促进效果,其中300 mg/L的VC处理24 h后对TD801种子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发芽势为90。67%,发芽率为92。67%,发芽指数为40。36,活力指数为514。60,此时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而对TD802甜菜种子影响最大的VC浓度则为100mg/L,处理时间为16h。由此可见,同种引发剂对不同甜菜材料处理时,其引发的最适浓度不同。

    甜菜种子引发剂维生素C种子引发引发效果浓度梯度时间处理种子包衣剂

    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9108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刘晓敏孙志广迟铭邢运高...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9108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后续图位克隆该叶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黄绿叶突变体ygl-9108为试材,利用突变体ygl-9108和'五山丝苗'杂交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粒宽、千粒重和单株谷重均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1。5%、21。2%、14。6%、19。2%、11。0%、10。2%、12。9%和52。2%。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量大量减少,类囊体结构异常。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表型由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ygl-9108被定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两InDel标记11Y39和11Y45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47 kb,该区间内未见有叶色相关基因的报道,表明ygl-9/08是一个新的黄绿叶调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ygl-9108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9108表型鉴定农艺性状基因定位透射电镜叶绿体隐性核基因图位克隆

    黄精转录组SSR分子标记开发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苏海兰江保东朱雁鸣郑梅霞...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可用于黄精属鉴定的SSR分子标记,开发可用于黄精属(Polygonatum sp。)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为药材黄精正品和伪品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对3种黄精属植物进行转录组测序,从60836967个Unigenes鉴定出19630个包含1~6个碱基重复类型的SSR位点,设计和筛选获得了 9对SSR有效性引物,并对来源于5个省份共计31份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9对SSR引物不仅能够将长梗黄精与其他3种药材黄精划分开,还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基源黄精(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并且31份资源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769~0。75。此外,构建了 31份黄精属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开发了相对应的指纹图谱。本研究结果为黄精属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可用的分子标记以及参考依据。

    黄精SSR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甜菜糖厂滤泥与生物炭配施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性质和有机碳组分影响的研究

    赵佳胡晓航李彦丽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东北地区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甜菜糖厂废弃物滤泥与生物炭配施还田对农田土壤基本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 8个处理组,包括无物料还田(CK1)、不施加滤泥施加20000 kg/hm2生物炭(CK2)、施加16。67 kg/hm2滤泥不施加生物炭(T,)、施加16。67 kg/hm2滤泥施加20000 kg/hm2生物炭(T2)、施加33。33 kg/hm2滤泥不施加生物炭(T3)、施加33。33 kg/hm2滤泥施加20000 kg/hm2生物炭(T4)、施加50 kg/hm2滤泥不施加生物炭(T5)、施加50 kg/hm2滤泥施加20000 kg/hm2生物炭(T6)。测定土壤总碳(TC)、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探讨各处理对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同时探讨环境因素(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和土壤生物活性(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对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泥生物炭配施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滤泥生物炭的施用可以通过增加速效养分和酶活性影响活性碳组分,进而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综上所述,T4处理,即33。33 kg/hm2滤泥和20000 kg/hm2生物炭配施还田效果最好,能实现土壤固碳,CPMI含量增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农业废弃物甜菜糖厂废弃物滤泥生物炭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壤生物活性碳固定有机碳组分

    不同稻田冬茬绿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马晓吕卫光蔡文倩余婷...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青浦地区不同稻田冬茬绿肥翻压后的土壤养分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筛选出最有利于土壤培肥的、适宜当地种植的稻田冬茬绿肥轮作模式。本试验设置3个稻田冬茬绿肥处理:紫云英处理(ZY)、蚕豆处理(CD)、油菜处理(YC)。结果表明:(1)不同绿肥轮作模式对于土壤pH、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CD和ZY处理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YC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顺序为CD>YC>ZY;ZY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比CD和YC分别高出12。60%和28。70%,YC处理则速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为最高水平。(2)各绿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CD处理和YC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ZY处理,CD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ZY和YC高出22。10%和55。17%。(3)CD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处于最高水平,均显著高于ZY处理。(4)绿肥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土壤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较高(P<0。001);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加权关联度顺序为CD>YC>ZY。综合比较,水稻蚕豆轮作是最适宜试验地区的稻田冬茬绿肥轮作模式。

    稻田冬茬绿肥土壤养分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灰色关联度分析

    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盐渍土理化性质及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

    孙向伟赵宇新于亮亮李宁...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选择适宜的改良产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腐植酸和新型土壤改良产品,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施用这些改良产品后土壤盐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对向日葵株高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土壤改良产品均能改善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益百稼土壤调理剂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土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而克碱土壤修复剂对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均表现出良好的改良优势。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腐植酸对作物增产效果仅次于克碱土壤修复剂和益百稼土壤调理剂。因此,克碱土壤修复剂和益百稼土壤调理剂是该试验区较为适宜的改良产品。

    河套灌区土壤改良产品盐渍土理化性质向日葵

    蚯蚓堆肥特征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常长越贾俊超李朝栋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蚯蚓堆肥是一种简单可行、低成本且环保的生物-微生物耦合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通过开展综述,概述了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废弃物时的土壤结构,pH、CEC和EC值,氮、磷和钾,微量营养素,碳动态和微生物等方面的特征,介绍了蚯蚓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蚯蚓粪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增强作物抗逆性,有效减少病原体、重金属污染和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土壤中部分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发现蚯蚓堆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国蚯蚓堆肥"种养一体化"生态链现状提出3点发展建议:(1)为开发生产高质量商品化蚯蚓粪肥,建议利用蚯蚓堆肥产品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蚯蚓堆肥数学建模,以高效优化蚯蚓堆肥参数,为规模化生产蚯蚓粪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为确保高质量蚯邱粪肥的稳定产出,可研究开发带有智能化控制pH、碳氮比、温湿度和光照等蚯蚓养殖重要条件的设备,形成蚯蚓自动化、规模化养殖;(3)为促进"种养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发展,回收养殖蚯蚓过程中含有腐殖酸等可二次利用的有效部分,加强其在农业种植和土壤修复中的使用效率。蚯蚓堆肥是实现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为今后蚯蚓堆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蚯蚓堆肥有机废弃物理化性质微生物研究进展

    像元尺度上薏米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尹佳琪张梅罗箭宇陈玉光...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通过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衡量指标。基于辽阳薏米种植区像元尺度上2013-2020年的遥感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进行了逐个像元的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植被长势和空间特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多年时间序列水平上,生长季的气象因子变化对薏米植被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与薏米NDVI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薏米NDVI对前推一月气温敏感性反映最强,并且在生长季薏米NDVI对气温滞后效应最强,其次是对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滞后效应,而对降水的滞后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对于理解薏米种植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薏米生长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薏米气象因子NDVI相关分析气象条件气温敏感性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