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胞外多糖在环境中的应用

    杨义赵守祺葛菁萍宋刚...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吸附性强、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重要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多种用途.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有关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胞外多糖在环境保护上的报道较少.为了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官能团、糖苷键、表面形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并归纳了微生物胞外多糖在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抗生素消除等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应用.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和生物活性较低,限制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结构修饰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有望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的产量,促进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和应用.

    微生物胞外多糖构效关系生物修复环境保护应用

    反硝化细菌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陈伟红祁宝川王凯丽张萌...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使用VOSviewer、Citespace等工具,分析了 1990-2022年反硝化细菌领域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该领域经历起因、探索、发展三个过程;涉足国家较多但合作关系较弱,欧洲国家区域性合作较强且发文质量较高;中国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发文量多但影响力不够;核心作者中中国彭永臻院士发文最多;核心作者之间合作交流较少.关键词呈现出"工具—对象—方法"三种类型,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生物脱氮性能以及致力于提高污废水的脱氮效能.未来的研究更注重在氮氧化物的排放、新型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反硝化菌剂的研制和应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以及硝酸盐氮的去除等方面的深化和扩展.

    反硝化细菌硝酸盐氮WebofScience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比浊法快速测定土壤中速效钾的研究进展

    杨张青辛银平赵晴王猛...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比浊法快速检测土壤中速效钾的方法,以NaHCO3—Na2SO4—NaOH—DTPA溶液为土壤速效钾浸提剂,用0.02 mol/L硫酸铜溶液掩蔽铵根离子,0.20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络合体系中金属离子以消除干扰;浊度液反应10 min后在680 nm处上机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工作直线区间为1.30×10-5~3.12×10-4 mol/L,检出限为2.29×10-6 mol/L.对土样速效钾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71%~109.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1%~4.32%.对新疆、内蒙古、四川、湖南及河南等6个地区161个土样中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并与NY/T889-2004火焰光度计法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线性回归方程为y=0.6437x-3.5714,相关系数r为0.9732.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土壤速效钾快速检测.

    比浊法土壤速效钾快速检测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

    陈国安宋肖琴刘文彬柳丹...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市售土壤改良剂在镉(Cd)污染稻田中的应用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选用6种市售土壤改良剂("特贝钙"、"土沃宝"、"鲁西"、"康源邦尔"、"育壤康"、"初养"),在Cd中度污染稻田中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 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态Cd含量,水稻各器官中Cd含量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平均提高0.22个单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平均提高7.27%、7.44%、7.39%、2.99%;水稻株高、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平均提高4.72%、4.54%、3.50%、4.26%;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0.17 mg/kg,降幅为36.59%,糙米Cd含量显著下降57.72%.供试的6种市售土壤改良剂对于Cd中度污染农田中水稻产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效果,对吸收和积累Cd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土沃宝"土壤改良剂在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中的Cd含量作用效果最好,可进行推广应用.

    土壤改良剂富集系数土壤肥力

    杭州余杭径山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庞英华顾万帆金鑫张舟娜...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了解余杭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该区径山茶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以及优质径山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余杭区径山茶园面积集中的7个镇街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采集并分析了 36个样点径山茶园土壤,检测6个肥力指标,既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对余杭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余杭径山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丰富,平均值均达到I级优质标准;91.7%的径山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达到Ⅰ级优质标准,8.3%达到Ⅱ级标准,余杭径山茶园土壤适宜种植径山茶树.

    径山茶园土壤养分肥力综合指数质量评价

    中国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时空变化特征

    邱美娟刘布春刘园王一舟...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叶果树需要一定的低温累积才能打破休眠,正常开花结果.研究苹果主产区积冷量变化情况,为苹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中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地区两大苹果主产区34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气温数据,基于国际上常用的0~7.2℃、犹他、正犹他、改进的犹他和动力学等5种模型,计算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分析对比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未来果树生产的安全性.5种模型得到的积冷量空间上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均呈南高北低.最高值位于山东省青岛,分别为1717CH、1690CU、1730CU、1576CU和 76CP,最低值位于河北省围场,分别为 533CH、423CU、426CU、390CU和29CP;时间上,大多数站点近56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与冬季气温普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纬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并且在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3个影响因子中,纬度对积冷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当前区域仍然有利于苹果树的安全稳定生产.

    落叶果树苹果积冷量犹他模型动力学模型气候变化

    放线菌4-1的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作用和稳定性探究

    郭宇豪刘绍波葛菁萍平文祥...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挖掘盐碱地菌种资源并对其抑菌功能进行检测.以自行分离的放线菌4-1为候选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种属地位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菌株4-1与紫赤链霉菌(Streptomyces puniceus)最为相似,同源性高达99.93%,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二者亲缘关系最为相近;菌株4-1发酵液的抑菌谱比较广泛,对病原性细菌(6株)和病原性真菌(5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酸碱、热、紫外线对发酵液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当温度高于90℃或pH<4时,发酵液抑菌活性下降.该菌种资源的获得及功能评价,为进一步扩大根际促生细菌种类及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放线菌紫赤链霉菌菌株鉴定抑菌作用稳定性

    甜菜酪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杨家琪韩广源刘乃新周芹...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甜菜中酪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特性和进化关系,以甜菜、菠菜、大豆等植物为试验材料,利用NCBI数据库收集了酪氨酸代谢途径5种关键酶(PPO、TAT、TYDC、HPPD、HPPR)的序列信息.使用ExPASy-ProtParam软件和MEGA-7软件分析了关键酶的理化性质,同时将它们序列间的相似性及演化距离进行对比,并且构建系统发育树.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甜菜酪氨酸代谢途径中5种关键酶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甜菜PPO的氨基酸数量最高;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甜菜与菠菜的PPO和HPPD相似性高;甜菜分别与大豆的TAT、马铃薯的TYDC、大麦的HPPR相似性高.该研究为参考其他作物探索甜菜酪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甜菜基因组学奠定基础.

    甜菜酪氨酸催化酶代谢途径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江珊吴龙英赵宝生黄佳惠...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的温度持续上升,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对水稻等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对人类经济收益的影响尤为重要.为了了解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综述归纳了高温胁迫对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光合作用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总结了信号传导途径、转录因子的调节、抗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这3种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根据以上内容,本文建议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继续深入探索植物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高温胁迫分子机制热激蛋白基因工程种质资源

    MLST技术分析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样性

    林凡力彭建斐邓泽征郭璐璐...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因,分析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湖南等5个产烟省(市)分离获得烟草野火病菌144株,筛选得到Pgi、Pfk和Gap 3个管家基因,共获得92个ST型.以Pgi基因为标准,供试菌株可分出亚群5个,单一群4个,亚群1和亚群2菌株数量较多,亚群1菌株来自5个产烟省(市),此亚群的ST43属于中国主要种群.说明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态性丰富,烟草品种与病菌组群间不存在关联性.

    烟草野火病丁香假单胞杆菌烟草致病变种遗传多样性多位点序列分型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