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谷物颗粒物料等效介电特性的数值模拟

    钟汝能郑勤红姚斌向泰...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物料的电磁效应基础研究在农产品微波辅助应用及器件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针对堆积型谷物颗粒物料提出了集离散元法、有限元法和平均能量法为一体的等效介电特性模拟仿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 表明:真实稻谷和模拟稻谷的堆积角误差为0.45%.在谷物颗粒的介电常数(2.0~10.0)、介电损耗因子(0.1~0.9)、微波频率(2.0~11.7 GHz)、湿基含水率(2.0% ~ 19.7%)和体积分数(18.2%~88.0%)计算条件下,采用模拟模型得到的谷物物料等效介电特性的数值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的最大误差小于5.0%.上述结果可为谷物类农产品的微波加工和非破坏性检测提供依据,为其他不同种类农业散粒体的介电特性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谷物颗粒物料落料堆积等效介电特性数值模拟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研究

    樊鸿叶李姚姚卢宪菊顾生浩...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对获取即时、无损、可靠的长势关键参量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多光谱影像,分析两品种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分别构建了基于植被指数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同一植被指数在两品种中对施氮量的变化响应规律不同;在吐丝期,幂函数对ZD958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指数函数对XY335的LAI估算效果好,幂函数对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好;在灌浆期,幂函数对两品种的LAI估算效果最佳,而指数函数对两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春玉米长势监测的精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多光谱遥感植被指数回归模型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别大米品种

    王靖会程娇娇刘洋常佳乐...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米品质与品种密切相关,因此品种鉴别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外观相似的6个品种共600粒大米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二阶导数(2ND)和标准正态变换(SNV)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光谱数据降维.以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特征波长对应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应用全波段、特征波段、纹理特征以及光谱-纹理特征融合数据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SVM)的品种鉴别模型.结果 表明,光谱-纹理融合特征的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4.12%.利用乌鸦搜索算法(CSA)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后,准确率达96.57%.因此,光谱-纹理特征组合下的支持向量机结合乌鸦搜索算法能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实现对大米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

    高光谱成像技术品种鉴别特征融合参数优化

    双垄四行花生垄作播种机种沟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胡婷全伟吴明亮李林...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壤含水率较高导致花生播种机开沟器的开沟沟型不稳定、牵引阻力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南方土壤的花生播种机种沟开沟器,并结合南方土壤模型参数,采用离散元仿真和土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开沟器作业参数.利用EDEM平台搭建土壤与开沟器模型,以开沟深度、双翼夹角和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沟型系数和牵引阻力为评价指标,结合响应面法进行Box-Behnken试验,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开沟器作业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开沟深度40 mm、双翼夹角98°、入土角144°.对比仿真试验和土槽试验结果,沟型系数和牵引阻力的误差分别为3.78%和6.68%,基于最优作业参数组合得到土槽试验中沟型系数为1.02、牵引阻力为46.3 N.该研究提高了开沟器的作业性能,为南方丘陵地区花生播种机种沟开沟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花生播种机种沟开沟器设计优化EDEM仿真试验

    不同节水方式对油菜水分利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孙梦遥徐岚俊李小龙李传友...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春油5号、夏绿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畦灌(CK)、微喷带(T1)、膜下畦灌(T2)、膜下微喷(T3)4个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节水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春季油菜T1、T2、T3处理的经济产量分别比CK提高24.45%、45.99%、82.01%,经济产量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33.35%、68.45%、148.08%,灌溉量分别比CK减少6.66%、13.31%和26.62%;秋季油菜T1、T2、T3处理的经济产量分别比CK提高15.29%、20.41%和36.73%,经济产量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2.37%、45.62%和77.79%,灌溉量分别比CK减少5.77%、17.32%和23.09%.与CK相比,T1、T2、T3处理均能改善灌溉水的分配,减少地面蒸发,提高蒸腾比例.综合考虑,T3处理的栽培效果最佳,是较理想的节水方式.

    油菜节水方式产量

    氮素穗肥对水稻垩白籽粒灌浆影响及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习敏许有尊孙雪原吴文革...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垩白籽粒灌浆特性与稻米加工品质的关系及氮素穗肥调控效应,以高垩白水稻OM052为材料,设置追施氮素穗肥和不追肥处理,分析其物质生产、灌浆动态特征、加工品质及其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结果 表明:追施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灌浆启动提早、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0.95 d,但活跃灌浆期缩短0.69 d.未追施氮素穗肥处理的籽粒灌浆启动滞后,灌浆速率小,且在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后下降平缓而灌浆时间延长.追施氮素穗肥条件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1.46%、2.52%和3.57%,加工品质得以改善.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分别与加工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与加工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在保障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协同优化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水稻氮肥籽粒灌浆碾磨品质

    减量灌溉对转ScALDH21基因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生梅张大伟迪丽拜尔·迪力买买提魏鑫...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时期减量灌溉对转抗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稳定遗传的转ScALDH21棉花株系T14-96为材料,受体新农棉1号为阴性对照,探究转基因材料与受体棉花在全生育期正常灌溉(CK)、苗蕾期减量灌溉30%(M3)、花铃期减量灌溉30% (H3)以及苗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减量灌溉30% (W3)下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 表明,与对照正常灌溉相比,转ScALDH21棉花和受体在减量灌溉后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下降;M3和H3处理下,新农棉1号和T14-96的子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6%、1.4%和5.1%、4.1%;而W3处理下,除衣分和皮棉产量外,其余指标均下降.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是区分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的主要指标.转ScALDH21基因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灌溉量减少30%,其耐旱能力、生长优势及产量的显著高于受体,但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且苗蕾期适当水分胁迫,可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选育棉花抗旱新品种和优化灌溉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转基因棉花新农棉1号水分胁迫农艺性状产量

    沿海滩涂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相关生理基础研究

    刘昱茜卢发光顾立峰任桢...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以白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 hm-2)和种植密度(D1=120 kg·hm-2、D2=180 kg·hm-2、D3=240 kg·hm-2)对燕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全生育期燕麦的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成熟期外,加大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了燕麦株高.与低密度(D1)和低施氮量(N1)处理相比,增加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有利于燕麦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中、高氮水平(N2和D3)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CAT、POD和SOD活性的提高.此外,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数和穗粒数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明,高密高氮处理(D3N3)的籽粒产量最高,达4.90× 103 kg·hm-2.由此可见,在沿海滩涂盐碱地采用合理密植、增施氮肥等栽培措施,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加生物产量,最终改良燕麦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对缓解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畜牧业饲草短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

    燕麦盐碱地高产氮肥梯度栽培密度生理基础

    化肥减施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块茎氮素积累的影响

    李成晨索海翠罗焕明安康...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化肥施用效率,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一次性基施化肥100%用量(TCF100)、一次性基施化肥80%用量(TCF8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100%用量(WCF10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80%用量(WCF80)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60%用量(WCF60)共6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农艺性状、匍匐茎特性、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 表明,化肥减量20%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式下,WCF80处理的株高和匍匐茎数较WCF100分别显著增加15.32%和33.3%;氮肥偏生产力(PFPT、PFPC、 PFPTN、PFPCN)分别显著增加13.93、21.54、44.75、64.63 kg·kg-1.等量养分下,WCF80处理的产量较TCF80处理显著增加11267.38 kg·hm-2,且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块茎干物质积累、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pH均显著增加.化肥减施后更符合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减肥20%的TCF80和WCF80处理块茎中氮含量分别比TCF100和WCF100处理减少了19.87%和10.20%,而马铃薯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55%和46.15%,化肥减施后地上部氮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氮素循环利用和下茬作物的氮肥减施,为广东省合理使用化肥和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化肥减施马铃薯产量氮素积累氮肥偏生产力

    根区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对不同栽培方式下黄瓜产量及根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李宝石刘文科王奇查凌雁...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根区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与土垄栽培黄瓜产量及根区N2O和CO2排放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CK(土垄栽培,不施氮肥)、SC(土垄栽培,常规施氮肥)、SC+D(土垄栽培、常规施氮肥配施DMPP)、SSC(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常规施氮肥)、SSC+D(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常规施氮肥配施DMPP),分析了DMPP对黄瓜根区N2O和CO2排放的影响机制和对黄瓜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 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设施蔬菜地N2O累计排放量和黄瓜总产量.与SC处理相比,SS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CO2累积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分别减少27.9%、30.2%、30.1% (P<0.05).SC+D处理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27.5% (P<0.05);相比SSC处理,SSC+D处理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29.8%(P< 0.05).与CK相比,SC、SC+D、SSC和SSC+D处理的黄瓜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3.7%、138.0%、130.0%和138.7%.与SC处理相比,SSC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和地上部、根系的干物质量,分别为5.1%、8.4%、66.1%.综合考虑N2O和CO2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黄瓜产量,推荐施用DMPP条件下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为较优的管理模式.

    日光温室硝化抑制剂黄瓜氮肥根区气体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