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展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许世卫

月刊

1673-3908

nyzw@caas.net.cn;nyzwcaas@sina.com

010-8210991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业展望/Journal Agricultural Outlook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以农业经济、农业贸易、农产品供需分析、预测和展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农业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经济分析”、“产品预测”、“国际农业”、“数据信息”四大栏目。重点报道对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展望,对主要农产品的分品种分析与预测,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数据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琳王晓东赵安平王增飞...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羊肚菌种植逐渐兴起并成为食用菌产业中的新星,羊肚菌产业持续升温.目前,国内羊肚菌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较快.由于北方设施栽培羊肚菌的优势逐渐显现,北方地区羊肚菌的品质和产量普遍好于南方产区,历年高产的纪录多出现在河北、辽宁等地,羊肚菌主产区出现了从南向北转移的趋势.通过分析顺义区鑫丽园合作社、通文盛农业生态园和通州区梦田园合作社调研案例,发现北京市羊肚菌产业市场需求空间大、经济效益较好、政策方向贴合,适合北京农业高端发展目标.针对北京市羊肚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抓住菌种,主攻单产;抓住龙头,配套服务;做好一产,创新三产,走内涵式、产业化和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羊肚菌栽培经济效益产业发展趋势北京

    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专业期刊 《农业展望》征订启事

    82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武夷山茶旅游特色产业及特色小镇发展分析

    郭福全赵彦云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特色乡镇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城乡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已有多个贫困县、贫困市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发展特色小镇后改善了经济窘境.茶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福建武夷山市茶叶发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探究茶旅游文化相关历史及其对武夷山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相关企业发展对武夷山特色经济进行分析,并对现存的人口问题、产业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剖析.最后,提出应加强茶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强化文化宣传及信息化建设等增强城市曝光度的方式,通过与现代主流文化相结合,推动未来武夷山市整体经济的改善、特色产业的相关建设与城市企业、扶持居民发展.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村经济茶产业旅游业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战略下烟台市"体旅农"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袁金鹏邱建国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能,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与保障.本研究以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体旅农"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适宜发展路径:构建地区高效治理模式、挖掘农村特色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速实现烟台市体育旅游业与"三农"工作深度协同推进,通过协同运作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内生式发展.

    乡村振兴"体旅农""三农"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数字农业走出去研究

    廖绍攀茹蕾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经历农业资源全球化、农业供应链全球化后,全球农业正逐渐进入以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农业科技全球化阶段.中国数字农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5年将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动力.中国无人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中国数字农业技术、装备和模式更适用于解决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广袤但耕地质量低、农村劳动力丰富但有经验人员少、石化能源体系落后致使传统农机装备不适用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根本约束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加快释放国内数字农业发展红利的同时,有必要提前谋划、统筹推动数字农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数字农业产业链重构,抢占数字农业高地和话语权,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支撑.

    数字农业"一带一路"走出去

    中国芦笋出口外销形势分析

    孙芳杨锦琛李丹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芦笋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海关的中国芦笋出口数据,分析了近10年中国芦笋的出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芦笋出口以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为主,鲜或冷藏芦笋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和销往邻近的中国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以广东、湖南、云南、江苏、福建5省生产为主;芦笋罐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要由福建、山东、安徽、山西4个省份生产,销往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欧盟市场.近几年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芦笋出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对中国芦笋出口形势的分析结果,推动中国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高芦笋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发展、打造芦笋产业集群,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芦笋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有机认证和标准化战略、提高芦笋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芦笋出口市场.最后,对未来中国芦笋出口前景进行了展望.

    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出口量出口额

    《农业展望》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农业展望》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