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休耕制度的价值意蕴及对我国的启示

    谷国政高佳邱政超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方法]文章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解析休耕制度的价值意涵,探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耕地休耕制度的优化路径.[结果]休耕制度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内在价值趋同,主要特征有耕地休养环境的原真性、要素耦合与结构关联的贯通性、生态系统的自然完整性、空间均衡与效益统一的整体协同性;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基本国情是休耕制度的实施基础,尊重代表农民利益取向的意愿及选择是构建中国休耕方案的根本前提,深度挖掘耕地多功能及休耕前后价值变化是休耕制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结论]我国休耕制度需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继续围绕数量配比、空间配置、路径实施等核心问题,推进实践诊断的精度深化和方案设计的尺度细化,不断强化体系建设与监管体制,夯实休耕制度的法治保障.

    可持续发展休耕制度价值意蕴耕地保护发展启示

    美丽乡村建设的地区性与民族性研究

    伍坪
    12,53页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传导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非对称的研究视角

    周建军于爱芝王长梅
    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采用鸡蛋价格的周度批发和零售数据,从成本、替代品两个维度探讨鸡蛋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和非对称传导特征.[方法]通过滚动回归的方式探讨非对称传导特征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鸡蛋批零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非对称传导特点.[结果]成本、替代品价格变动对与鸡蛋批零价格具有正向影响和非对称特征,但在静态的线性回归模型中并不明显.鸡蛋批发价格受成本价格变动的影响更大,而零售价格受替代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更大.在动态的滚动回归模型下,成本、替代品价格对鸡蛋价格波动具有十分明显的时变非对称特征,但这种非对称传导特征并不一致.鸡蛋批发价格早期对零售价格具有正向的非对称传导,但近年来趋向于对称传导.鸡蛋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总体具有负向的非对称传导特征,零售价格下降对批发价格的影响更大.[结论]需要建立蛋鸡产业成本—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平台、行业协会、学会等研究机构在生产决策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鸡蛋供应链建设,增强调控与监管政策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鸡蛋价格价格波动滚动回归成本价格替代品价格非对称传导

    农村电商经济及其财务管理研究

    周殿红
    26,42页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桂英柯福来朱凯董立...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多用途旱地经济作物,生产区域广,生态条件复杂,栽培方式多样,因此,构建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品种选择、种植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生产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利用德尔菲法,利用橙子办公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借助专家微信群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专家问卷调查,使用SPSSAU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根据反复征询意见,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判分原则和标准,按综合得分将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分为适应(≥90分)、较适应(76~89分)和不适应(≤75分)3类.根据所建评价方法对适应性评价试验中6个代表性品种,对其在6个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论]证明结果符合实际.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指标体系评价指标

    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协同研究

    王晶静孔令博林巧聂迎利...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品牌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数字化标识在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数字信息与技术支撑,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协同仍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明确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的概念,分析我国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发展过程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协同对策.[结果](1)明确了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的内涵、外延和协同关联;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的协同思路和机制;指出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提升农业品牌战略和价值,农业品牌战略促进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创新升级.(2)我国绿色农产品数字化标识与品牌战略协同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认证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结论]加强环境建设、可追溯系统平台标准体系和技术建设、自主创新研发应用、品牌宣传营销、试点工作等,可促进绿色农产品数字化与品牌战略协同.

    绿色农产品农业数字化标识品牌战略协同

    线上与线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

    王建鑫罗小锋唐林黄炎忠...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应用为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路径.[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理论和双向沟通理论,利用湖北省和河南省789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概率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信息化背景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1)接受传统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37.77%,接受新媒体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28.77%;(2)"线上"或"线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平均处理效应来看,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促进效果最好,新媒体农技推广方式次之,二者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具有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3)针对小规模农户生物农药推广应该以传统农技推广方式为主,而对大规模农户则应采用传统和新媒体农技推广结合方式.[结论]因此应拓宽生物农药技术推广渠道,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技推广形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同时实行差异化精准化推广.

    农技推广方式新媒体生物农药内生转换概率模型种植规模

    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颜华齐悦张梅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采用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双碳视角"以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中碳汇总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以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了各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131,说明中国粮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增长,GTFP改进的地区占比达70.97%.省域之间的粮食GTFP波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对主销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3)就作用机制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及技术进步促进粮食的绿色生产.[结论]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性服务粮食绿色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ML指数超效率SBM模型

    "艺术乡建"理论与实践

    张抗抗范骏李旭
    67,88页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影响——基于PSM模型的计量分析

    银西阳余茜苏秦李冬梅...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数字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方法]文章基于四川省71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嵌入是否会减少农户化学农药使用,并分析了其影响效应在不同农户群体中的异质性.[结果]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114;互联网嵌入能有效促进小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介于0.104~0.113、0.078~0.103和0.116~0.128;互联网嵌入对家庭农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促进作用略大于小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而相比于专业种植大户,互联网嵌入对小农户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应推进农村新基建发展,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采取差异化的措施,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引导家庭农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并加强互联网技术宣传与培训,提升小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嵌入互联网的能力,以促进农户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农业绿色发展互联网嵌入化学农药倾向得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