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对人大工作领导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与理论建构

    上官酒瑞王晶晶
    5-1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对人大工作领导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其中,"硬核"论断、核心观点主要为: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即"最高原则论";党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即"支持保证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即"贯穿全程论";必须完善和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即"制度完善论".此"四论"分别阐明了党领导人大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实践遵循、发展效能,并与"保护带"层面的次级、三级观点相结合,构成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整体,是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对人大工作领导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

    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任晓伟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指导、历史实践和时代使命出发,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历史使命和人类情怀.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文化方法论意义,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个体系之中;适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客观要求,以建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践指向;既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逻辑,又体现了人们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诉求,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靳思远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先驱和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普列汉诺夫曾对教条主义予以深刻批判,也因批判教条主义而享誉俄国,但在俄国革命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他在晚年却戏剧性地走向了教条主义.其表现为:以"两个决不会"批评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散播无政府主义混乱状态的疯狂企图,批评列宁依靠觉悟不高的劳动群众开展革命,批评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盲目乐观.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有力地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指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肯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拥有有利的阶级条件.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的批判体现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精神.坚持这些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列宁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俄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守正创新

    国内关于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问题新变化的研究综述

    王仪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既推动了个人生活和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推动了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的演进.在数字化时代,资本与数字技术的合谋,改变了资本运作方式,给数字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学者围绕数字资本的独特运作机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人们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探索如何超越数字资本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

    数字化时代数字资本主义数字资本数字技术数字劳动

    从新民学会的演化看中国共产党的筹创——以毛泽东的首部编辑作品《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为中心的考察

    胡为雄
    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民学会的核心领导人物,毛泽东为了引导、团结会员,方便会员交流思想、活动、学习情况,编辑完成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这是他的首部编辑作品.《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民学会的演化历程:从"改良人心风俗"到"改造社会",从"共同的精神"到"主义的结合",最终发展到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成立中国共产党,走俄式革命道路.《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把作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两年多的活动,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为研究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材料.

    毛泽东蔡林彬新民学会《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者再辨析——以陈独秀、李大钊对"社会"概念的使用为中心的考察

    刘霞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1920年11月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一文件的起草者,学界众说纷纭,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文件起草者应非陈独秀.不过,从陈独秀、李大钊对"社会"概念的使用来看,陈独秀不仅很早便将革命的目标确定为建立一个"新社会",在一般语境中更既使用指向宏观整体,包含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社会",又不排斥同时使用与政治、经济并列的"社会".李大钊则将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创造"新生活",且惯于使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并列的具体"社会",指向宏观时则或用它词,或用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陈独秀对"社会"的认识与《中国共产党宣言》的逻辑架构更为贴合,相较而言更可能是文件起草者.

    《中国共产党宣言》陈独秀李大钊社会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新生活

    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论要

    刘靖北王琳
    61-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十三个坚持"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具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性、推进组织体系协调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性、健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性等主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地方党委运行更加科学,党组工作进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新征程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党的组织体系一体化建设,把各级各类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党的建设组织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党的全面领导

    1949-1952年湖北省干部培训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黄荣华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新解放区的湖北省在干部的需求与供给方面存在明显失衡,对干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刻不容缓.为此,湖北省确立了干部工作路线和培训方针,制订并适时调整干部培训计划,采用开办干部学校、短期训练班、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班)等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以迅速解决干部队伍的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干部的大规模培训,湖北省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完成了各项中心工作,推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在坚定干部培训方向、明确干部培训目标、创新干部培训手段、完善干部培训管理等方面凝聚了湖北智慧,为后续的干部教育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

    湖北干部培训干部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工作干部学校

    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再思考

    柴尚金杨帆
    79-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当今时代变化赋予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新的内容,合作、共赢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了机遇.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仅是一个摒弃零和博弈传统思维的理性判断,而且是一场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在发展中寻求安全、在合作中消除风险、在追寻和平发展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国在当今时代走和平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国家之路,是基于中华文明价值追求和中国根本利益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选择,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走出了国与国平等交往的新路.我们要在解决时代问题中掌握历史主动,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实践中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为现实.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底线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评析

    陆南泉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利钦执政后,俄罗斯推行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其基本内容一般归结为自由化、稳定化与私有化.实行"休克疗法"有着特殊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经济体制转型并没有使俄罗斯摆脱经济困境,反而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出现严重转型危机的原因十分复杂,不能完全归结为推行"休克疗法".严重转型危机是苏联经济的惯性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主观上的失误和错误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的.总的来看,就大方向而言,叶利钦时期的经济体制转型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体制转型激进改革休克疗法转型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