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历史性飞跃

    高建生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发展的成效,既在于其真理性,更在于不同条件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通过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找到了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实现形式"的基因密码,给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成就"的"实现形式",提供了进一步探索"实现形式"的科学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时代不断探索"第二个结合"的"实现形式",就必须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认知自觉和责任担当,科学把握"结合"的内容和方法,高度重视"结合"的质量和成效,提升推进"结合"的能力和本领.

    "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运用""实现形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何克祥李梦羽刘全寒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勇于自我革命"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此后学界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增多并很快达到高潮.研究者围绕党的自我革命议题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可以为当前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指引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相对而言,当前研究还存在宏观研究全面展开而微观研究跟进不足等问题.后续相关研究可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与党的自我革命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拓展党的自我革命论题论域,三是进一步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两个答案"党的建设历史周期率

    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包心鉴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优势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制度现代化以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信自立,彰显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素,深入推进制度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走在现代化前列;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党的领导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制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逻辑的三维释读

    杨振闻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明秩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文明蒙尘".不同社会阶层由此开启了救亡图存、探寻新路的努力,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所有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成为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的"旧邦新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不断生长的文明,要准确理解其生成逻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一是方法论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生成;二是实践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生成;三是胸襟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中生成.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

    毛泽东精神的三维解读

    赵耀宏周芷帆
    44-5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毛泽东精神的科学内涵界定而言,它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品质与形象的革命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蕴含于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中的灵魂与标志,是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成果中的精神气质.对于毛泽东精神而言,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认识基础,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方法运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人民至上精神是价值坐标,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实践品格.其当代价值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范畴,而且也为世界人民追求进步提供了革命动力.

    毛泽东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民族精神实事求是斗争精神人民至上

    龙华英烈与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精神从"基因孕育"到"血肉丰满"的真正形成

    沈斐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在沪十二年见证了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全过程.大革命失败后的淬炼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建党精神形成的显著标志和物质载体,上海龙华是一处典型时空场域;龙华的考验是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形成的试金石.正是经历了"北大红楼—上海渔阳里—树德里—辅德里—龙华"这一系列的时空转换和实践淬炼,伟大建党精神完成了从"基因孕育"到"血肉丰满"的真正形成.龙华英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在他们身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仰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中国文人气节同时迸发出最强光芒.

    伟大建党精神龙华英烈中共中央在沪十二年"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逻辑构成

    刘泽峰
    66-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首先,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进步、应对新时代各项风险挑战、永葆党的蓬勃朝气的维度阐明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其次,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等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导向;再次,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管理等方面指明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径;最后,从人才保障、平台保障、评价保障、科研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强调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思想深邃、逻辑清晰、内涵丰富,是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队伍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思路举措——基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实践的思考

    翁文艳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新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 年)》,从政治站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估标准等方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如何使培训对学员实际工作更有启发和帮助,如何增强党性教育的代入感、时代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如何优化教研咨一体化的路径与机制,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关键挑战.新形势下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应当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升党性教育的时代性,强化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提高为党献策的有效性.

    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党性教育教学设计为党献策

    新时代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实践逻辑研究

    刘中一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破解我国现阶段人口发展形势和家庭发展趋势下劳动力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必须调整政策设计理念和政策操作逻辑,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人口发展形势变迁、生育图景多元化、生育问题切身性和生育政策实施逻辑的转变,是新时代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阶段,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工作重心和突破方向主要集中在单身女性生育、残疾人生育、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和非婚同居生育等方面.新时代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实现路径包括:丰富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认知维度,探索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实施策略,提高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践行意识.

    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包容性生育权益生育观念生育行为

    中国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雨琪穆光宗刘天俐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年人数增加,我国机构养老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引发关注:一方面是公共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民办养老机构住不起、住不满.这对矛盾导致养老机构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针对养老服务机构供给要素分配不平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评估各省份养老服务机构的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养老服务机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 2016-2020 年历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利用DEA-Malmquist实证分析方法,选取相关指标测算 2016-2020年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和 2016-2018 年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存在投入过剩与产出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国应完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打破消费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老年服务质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保跨省结算机制.

    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养老服务养老资源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