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齐卫平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诞生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使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有了更加清晰、更为宏伟、更具时代性的目标指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继续推动文化繁荣"体现党中央持之以恒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建设文化强国"代表社会主义国家谋求壮大强盛的新认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新觉醒.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明确了遵循原则、实践要求和行动逻辑,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了新的坐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四维向度

    张艳涛王婧薇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资格、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历史自信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着独特的生成理路.从历史维度看,奋斗历程催生历史自信;从实践维度看,奋斗成就坚定历史自信;从意志维度看,奋斗意志铸就历史自信;从精神维度看,奋斗精神引领历史自信.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世界和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历史主动历史担当"四个自信"奋斗精神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拓者

    石仲泉
    23-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大陆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者.他阐述了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历史条件,为其作出重要政治理论准备,实施了一系列"大政策".他主持党的十三大开幕式,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初步成型.他在"南方谈话"中全面论述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中的重大政治理论战略问题.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三大"南方谈话"

    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兼论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上海的使命担当

    奚洁人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辩证关系.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围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海城市精神

    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张占斌
    45-5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物质生产历史作用的认识;界定了新时代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生产关系保障为推动力,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也即更好地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三个倍增".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倍增"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论要

    方世南黄雪梅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以及国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要素质性重塑升级的显著体现,其关键内核是创新和质优,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绿色的、可持续的生产力.我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突破口,为完成"双碳"任务提供动力支持.我们要通过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发展理念,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找准实践着力点,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素,将党的领导、企业的积极性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统一等科学路径切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强动能.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生产力理论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

    《资本论》文献若干问题刍议

    赵学清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庞大的《资本论》文献研究《资本论》思想是《资本论》学研究的新趋势,但什么是《资本论》文献等问题还需深入讨论.《资本论》文献是指与《资本论》创作和形成有关的文献,包括马克思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摘录、笔记、批注、手稿、著作和有关书信,以及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过程中产生的编辑稿、最终刊印稿和有关书信等.《资本论》文献可分为核心文献、基本文献、一般文献以及扩展文献.对《资本论》文献,应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长河的视角来把握,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著的宏大图景来理解,基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叙述的辩证联系来研读,基于理论批判和建设的相互关系来思考,基于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朋友等相关人士的互动关系来研究.

    《资本论》《资本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姚国荐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学界普遍认为,1845-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足以解释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1843 年马克思所著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探究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丰富的人类历史研究痕迹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使我们得以完整地窥见唯物史观的雏形——"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在MEGA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原始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曾以三个梯队的考察内容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基本思想层层加以推进.他运用了后来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研究中常用的历史考察法和交叉笔记法进行考察,最终勾勒出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哲学路径.总之,《克罗茨纳赫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起源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

    《克罗茨纳赫笔记》MEGA2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马克思早期思想文明形态

    领导干部要具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强本领

    晓山
    80-8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领导干部要全面练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强本领.具体而言就是:在认识能力上,要搞懂底层逻辑,提升认知水平;在思维方式上,要兼具理性感性,以理性控制感性,并以实践求真知,善总结常借鉴增悟性;在工作方法上,要善于运用正确方法论解决问题;在素质修养上,要努力提升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能力建设上,努力提升获得能力的能力.

    领导干部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能力素质干事创业本领

    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解析——基于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李锡炎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发布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是党中央从治党治国全局的高度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一部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而制定的党内法规.学习贯彻《条例》,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深刻把握其全局性和战略性,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把握其先导性和基础性,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握其规律性,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把握其创新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用贯通;把握其规范性和严格性,坚持全面从严治校、治教、治学;把握其全面性和完整性,坚持培训对象分类分级、全面覆盖;把握其权威性和统一性,坚持于法周延、于事有效.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在新时代的角色定位、使命责任和价值目标,是我们学习贯彻《条例》的切入点.

    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干部队伍建设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