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节肢动物野外现场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专家共识

    何昌华罗欢乐尹飞飞韩谦...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再发虫媒传染病不断涌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医学节肢动物相关的野外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对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国内一直有不同机构或团队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是截至2023年,我国仍缺少对医学节肢动物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生物安全规范或操作指南细则.为积极应对医学节肢动物相关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问题,提高节肢动物生物安全相关操作、防护规范化和分级标准化水平,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制定本医学节肢动物野外现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专家共识,旨在指导我国医学节肢动物相关工作,保障国家生物安全.

    医学节肢动物野外现场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共识

    广西柳州市HIV感染者早期及时治疗和初始用药方案对抗病毒治疗死亡及脱失的影响

    覃丽泰黄精华陈欢欢蓝光华...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早期及时治疗和初始用药方案对抗病毒治疗死亡及脱失的影响,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数据库下载2010-2020年广西柳州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IV感染者15 713例,18~<50岁占53.4%,男性占69.4%,农民占61.0%,治疗前CD4计数<350个/µL占75.1%,总体死亡率4.30/100人年,总体脱失率2.42/1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D4计数350~<500个/μL(AHR=0.72,95%CI:0.63~0.81)和 ≥500 个/μL(AHR=0.64,95%CI:0.55~0.76),从 HIV 确证阳性至抗病毒治疗间隔 90~<180 d(AHR=1.25,95%CI:1.08~1.45)、180~<365 d(AHR=1.26,95%CI:1.08~1.47)和≥365 d(AHR=1.26,95%CI:1.11~1.44),初始用药方案为 D4T+3TC+EFV/NVP(AHR=1.47,95%CI:1.32~1.63)、AZT/D4T/TDF+3TC+LPV/r(AHR=1.73,95%CI:1.50~1.99)与 HIV 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死亡有统计学关联(P<0.05);治疗前CD4计数350~<500个/μL(AHR=1.32,95%CI:1.16~1.50)和≥500个/µL(AHR=1.28,95%CI:1.10~1.50),从HIV确证阳性至初始用药间隔≥365 d(AHR=1.21,95%CI:1.04~1.40),初始用药方案为 TDF+3TC+NVP(AHR=1.32,95%CI:1.13~1.55)、AZT+3TC+EFV/NVP(AHR=1.43,95%CI:1.26~1.62)、AZT/D4T/TDF+3TC+LPV/r(AHR=1.33,95CI%:1.06~1.67)与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脱失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HIV感染者早期治疗和及时治疗以及初始用药方案为TDF+3TC+EFV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好,但需关注治疗前CD4计数高的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中面临较高的脱失风险问题.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早期治疗及时治疗初始用药方案死亡脱失

    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014年和2021年微小按蚊的遗传多样性对比

    曾旭灿许翔吴林波兰学梅...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在不同年份的群体遗传特征,对比微小按蚊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21年5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用诱蚊灯采集蚊虫,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单管单只保存待用.使用试剂盒提取微小按蚊的DNA.用8对荧光引物扩增模板DNA中的微卫星序列后,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PopGen32分别计算单个微卫星位点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香农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Ⅰ).PIC-CALC 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结果 2014年捕获158只共6种按蚊,2021年捕获529只共5种按蚊.2014年和2021年的微小按蚊在按蚊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8,P<0.01).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Na为6~20个,平均值为10.625.Ne为1.717~7.797个,平均值为4.011;PIC最高的是am4位点,最低的是am25位点.群体方面,在2014年中发现77个等位基因;在2021年中发现62个等位基因.2014年Ne为1.630~8.658,平均为4.147;2021年Ne为1.760~6.744,平均为 3.698.2014年平均 Ho为 0.641,2021年为 0.650;2014年平均 He 为 0.699,2021年为 0.691.2014年I 为 0.774~2.493,平均为1.579;2021年I为0.938~2.224,平均为1.464.2014年的4个指标Na、Ne、I和PIC均高于2021年,分别是Na:9.625>7.750,Ne:4.147>3.698,I:1.579>1.464,PIC:0.655>0.640.结论 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 2014年和 2021年的群体均呈高度多态性.但2021年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2014年.

    微卫星微小按蚊遗传多样性云南省

    海南省2013-2022年某真菌监测网点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及血清学检测

    王利可陈小娟张优陈林...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收集2013-2022年海南省某真菌监测网点分离真菌的数据,分析念珠菌的耐药特点及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真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用SQL语言从微生物鉴定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13-2022年海南省符合要求的真菌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学使用SPSS 26.0软件.结果 在2013-2022年分离真菌5 503株的临床标本来源中,宫颈口分泌物占30.37%(1 671株)、中段尿占23.55%(1 296株)、下呼吸道标本占25.24%(1 389株)[痰液占20.37%(1 121株)、肺泡灌洗液占4.87%(268株)]、伤口脓液占9.59%(528株)、腹水占5.60%(308株)、血液占3.67%(202株),脑脊液占0.38%(21株)、关节液占0.04%(2株),2022年分离菌株最多,2013年分离菌株最少,2022年是2013年的约2.6倍.3 312株白念珠菌在类酵母型真菌中占比最高为60.2%,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16.7%,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为2.5%;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36.0%,对氟康唑的NWT为41.1%,对两性霉素B的NWT为3.1%;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2.8%、剂量依赖性敏感(dose dependent sensitivity,SDD)为97.2%、NWT为15.5%,对伊曲康唑的NWT为8.6%;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15.7%,对两性霉素B的NWT为8.3%;克柔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耐药率为0.0%;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的NWT为100.0%.在70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中,G试验检测64例和Mn检测25例,血培养阳性分别与G检测和Mn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真菌血清学试验可弥补血培养的不足并且能鉴别真菌的侵袭和定植,结合2种方法的优势,为临床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念珠菌耐药性耐药监测血清学检测

    海南省2015-2021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符振旺范世恒李卫霞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5-2021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不同人群乙肝发病趋势,基于流行特征及预测结果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及多项式模型研究海南不同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规律,采用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原则选择最佳模型,并预测未来发病率.结果 海南省2015-201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起出现了下降趋势,2017-2021年报告发病率在0~<15岁和15~<30岁年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60~<75岁和≥75岁年龄组发病率基本趋于平稳.30~<45岁和45~<60岁人群年均发病数、每年发病率均较高.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男女性别比约为2:1.各职业中乙肝发病数以农民为主且年均占比为43.06%.乙肝报告年发病数存在地区差异性分布,其中5个市县逐年下降、1个市县先上升后下降,2个市县保持稳定,其他市县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2024年的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127.43/10万、116.05/10万和102.09/10万.结论 近年来,海南省30岁以下人群的乙肝发病呈现了递减趋势,说明海南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等防控策略产生较好效果,需要重点加强对高发病率年龄组及高发性别的防治工作.不同地区乙肝发病存在差异,提示要继续加强存在逐年递增趋势地区的乙肝防控知识健康宣讲、筛查治疗和疫苗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

    乙型肝炎海南省流行病学特征多项式模型灰色预测模型

    复合膳食抗氧化指数与超额心脏年龄的负性关联

    张婉尧黄冬冬鲁明任勇...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复合膳食抗氧化指数(composite dietary antioxidant index,CDAI)和超额心脏年龄(excess heart age,EHA)之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营养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2007-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包括30~74岁、无CVD病史的16 442名参与者.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函数估算心脏年龄,进一步计算出EHA.根据维生素A、C、E,锌,硒和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构建了代表整体抗氧化水平的CDAI.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3次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评估CDAI与EHA之间的关联.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AI 与 EHA(β=-0.07,95%CI:-0.14~-0.01)及高 CVD 风险(EHA≥10年)呈负相关(OR=0.98,95%CI:0.96~1.00),RCS分析表明这种关联是非线性的,呈倒L型.在女性中,CDAI与EHA(β=-0.10,95%CI:-0.12~0.00)及高CVD风险(OR=0.97,95%CI:0.94~0.99)也表现出负性非线性相关;而男性中这种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AI依从性越高的个体患CVD的风险越低,这种负相关具有性别差异.这一发现为CVD的营养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未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更深入地探索这种关联.

    复合膳食抗氧化指数抗氧化剂超额心脏年龄心血管疾病风险性别

    南宁市冬季大气PM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李忠友毛敬英刘慧琳张达标...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宁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9年1-2月在南宁市城区连续采集大气PM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PM2.5中镉(Cd)、砷(As)、铬(Cr)、铅(Pb)、镍(Ni)、汞(Hg)和锰(Mn)等7种有毒重金属元素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对儿童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 南宁市2019年冬季大气PM2.5质量浓度为(44±29)μg/m3,总体处于较低水平.PM2.5中Hg、Cd、As、Cr、P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和Cd的污染较重.PM2.5中的Hg和Cd高度富集,Pb中度富集,这3种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污染.PM2.5中的As、Cr和Ni为轻度富集,同时受自然源和人为源影响.非致癌风险As>Pb>Hg>Cr>Cd>Mn>Ni.3种人群的总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致癌风险Cr>As>Cd>Ni,Cr、As和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在1×10-6~1×10-4,儿童总致癌风险(Cr、As、Cd和Ni)>1×10-4,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 南宁市2019年冬季大气PM2.5质量浓度及重金属元素处于较低水平,但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但在儿童群体中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细颗粒物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价南宁

    游离DN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程亮华少鹏姜艳平贾秀杰...
    162-16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游离核酸检测技术(cell-free My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 test,CF-TB)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2年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7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相关检测数据分析,将胸腔积液样本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 resistance,GeneXpert MTB/RIF)、CF-TB 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血样本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ting test,T-SPOT.TB)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取胸水CF-TB最佳临界值,并比较CF-TB与其他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胸水CF-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Ct值为38.489,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和97.1%,而T-SPOT.TB与胸水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6.0%、71.4%、86.0%、71.4%、81.1%和55.0%、91.4%、92.9%、50.8%、67.0%,均低于CF-TB的诊断效能.此外,胸水CF-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97.1%)低于GeneXpert MTB/RIF(100.0%)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灵敏度(91.5%)高于GeneXpert MTB/RIF(19.7%)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F-TB与传统的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金标准相比,其灵敏度更高,且特异度优于结核免疫学检查法,因此,CF-TB可以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互补,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游离DNA诊断

    微小核糖核酸-21和微小核糖核酸-431对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卢琼董珍王婉如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检标本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21、miRNA-431对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22年5月-2023年7月临床收治43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纳入同期43例肺炎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中根据肺部病灶肺野数量分级轻度14例、中度19例、重度1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研究组内不同预后患者miRNA-21、miRNA-43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因素,建立影响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miR-NA-21、miRNA-43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内,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miR-NA-21、miRNA-431水平成正比,且重度肺结核患者miRNA-21、miRNA-43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肺结核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预后不良肺结核患者miRNA-21、miRNA-43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肺结核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RNA-21、miRNA-431表达为自变量,连续变量;将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miRNA-21、miRNA-431高表达均为肺结核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089 5,miRNA-21、miRNA-431和两项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614(0.651~0.732)、0.671(0.686~0.811)、0.891(0.787~0.993).结论 肺结核患者 miR-NA-21、miRNA-43 1水平高表达,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肺结核患者预后,联合诊断综合应用价值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微小核糖核酸-21微小核糖核酸-431肺结核病情发展预后评估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筛查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江丽娜陈盛玉孟苏凯孙蕊...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assay,IGRA)对结核病诊断的辅助价值和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门诊部进行IGRA检测的462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结核病组229例(肺结核组203例和肺外结核组26例),非结核病组233例.分析IGRA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将其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Xpert MTB/RIF)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在结核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42%、29.26%、40.62%,与非结核病组比较(38.2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RA单独检测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42%、61.80%、69.29%、72.7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9.26%、98.28%、94.37%、63.43%,Xpert MTB/RIF检测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60%、100%、100%、63.14%.IGRA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6.85%、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菌阳患者组、非结核患者组中IGRA检测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79.34%、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26,P<0.001);在菌阴患者组、非结核患者组中IGRA检测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73.15%、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56,P<0.001).结论 IGRA在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肺外结核和菌阴结核的筛查也有一定的优势,为临床上诊断结核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