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

贺德方

月刊

1002-9753

zgrkx@cssm.com.cn

010-68598270,68598287

100045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270室

中国软科学/Journal China Soft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刊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先生担任名誉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任本刊总顾问,18位领导同志及国内外知名专家任本刊顾问,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惠永正任社长。本刊致力于推进决策科学化,及时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政策、重大理论动向、国内外软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经济、科技研究及管理人员、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论坛和工作指南。创刊十余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国性理论刊物中信息量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刊中内容的转载率高(2000年,我刊在121条检索途径及2588种期刊上的转载排名为全国第二),深受高校、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级经济、科技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数据资本存量测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

    王宏伟董康李平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衡量数据资产投资以及测算数据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运用我国沪深市场所有上市公司数据,根据数据资本特点对永续盘存法的重要参数进行调整,并采用几何、双曲线、直线年龄—效率函数,结合不同的退出模式估算2010—2020年我国各行业及总体的数据资本存量.研究发现:第一,几何路径下我国数据资本存量从2010年的0.95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1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而在3种路径下数据资本存量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始终保持较快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内部结构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制造业两个行业中数据资本存量高于其他行业;第二,国家出台支持数据要素发展的重大政策对我国数据资本存量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据资本存量基础比较薄弱,但上升速度较快.

    数据资产投资永续盘存法年龄—效率函数数据资本存量

    知识动态能力视角下跨界搜寻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琦张玲玲葛元骎
    12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增强跨界搜寻提升知识动态能力,对于促进双元创新,突破惯例枷锁,从容应对环境变迁,获取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创新绩效意义重大.但跨界搜寻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绩效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跨界搜寻和双元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明晰知识动态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环境复杂性的权变作用.对379份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跨界搜寻依次通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促进双元创新绩效;环境复杂性通过削弱知识整合能力对双元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负向调节整个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解析不同前因要素驱动双元创新绩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论阐明了跨界搜寻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方式、过程和适用条件,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助力企业打破核心刚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动态能力跨界搜寻双元创新绩效环境复杂性

    工业互联网环境下SaaS平台半合作模式及其定价策略研究

    杨云鹏陈宏民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用户行业需求特异,导致SaaS平台服务商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之间形成的不同于传统合作模式的新型生产关系.通过结合SaaS行业特点构建双寡头垄断情形下的Hotelling模型进行分析,探究半合作模式产生的动因及平台定价策略.研究发现:企业用户分化降低了SaaS平台利润,在交叉网络外部性显著的情况下,SaaS平台的区别定价策略相较于统一定价更为有利;企业用户分化促使SaaS平台提高对多归属软件开发商的定价,而对专属开发商的定价保持稳定,表明了平台将用户分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转嫁给多归属开发商;企业用户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损害了SaaS平台利益,且损害程度随用户差异程度的增加而加剧,但并未对社会总福利产生显著影响.

    SaaS平台半合作模式企业用户分化社会福利工业互联网

    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

    徐斌郭琴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灵活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灵活就业选择和质量,且对女性、农村、低学历和低少儿抚养比群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虚拟集聚效应来提高灵活就业质量.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保障与数字经济在对灵活就业质量的影响中存在替代关系.

    数字经济灵活就业就业结构虚拟集聚社会保障水平

    "技术突破创新"与"智造转型"何以兼得:基于京东方复杂产品系统的纵向案例研究

    赵林汐邵云飞陈燕萍王思梦...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复杂产品系统技术突破创新取得长足进展,却常受制于智造转型不足带来的问题.对京东方半导体生产线复杂产品系统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数字化制造贯穿转型全过程,网络化制造后期以平台赋能为主,与智能化制造融合较深,智造转型与技术突破创新呈现长期动态耦合状态.

    智能制造复杂产品系统动态能力理论半导体生产线技术发展路径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如何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基于碳排放量增速和碳生产率增幅的双重视角

    陈洪波张骁潇
    17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2011—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数据,基于碳排放量增速和碳生产率增幅双重视角,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大数据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项政策能有效驱动城市绿色转型,且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此外,不同试验区在建设目标和政策效果方面差异明显,总体政策效果在城市的基建水平和生态韧性上也有很大的异质性.内在机制检验发现这项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的数字关注度和城市的创新水平对该政策效果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这项政策总体上没有导致城市用电量显著增加,增幅趋于下降,并对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为验证大数据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碳排放量碳生产率产业协同集聚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杨晓彤朱冰
    18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匹配2005—2021年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经济增长目标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地方官员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决策和地区市场进行干预,加剧了企业资本要素过度投资、提高了企业垄断利润,是高经济增长目标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资本与劳动替代效应更强、受到政府干预程度更大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的经济效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并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管理、地方官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以及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经济增长目标劳动收入份额政府干预

    数字化转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基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

    王雪璐
    20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鲜明特征,事关社会经济全局长远发展.以2011—2022年沪深A股124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样本,设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基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政策背书,数字化转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此结果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技术扩散、人力资本升级在数字化转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双元创新类型和企业所属区域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式创新的驱动作用强于利用式创新,对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的推动作用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拓展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可正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应从全面深化专项行动覆盖范围、建立健全技术扩散服务机制、构筑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网络着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数字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技术扩散人力资本升级

    基于知识转化的创新联合体知识创造机制研究

    张宏艳罗晓光刘雅晶
    21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联合体对于我国发展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战略性意义.通过对创新联合体本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创新联合体的内涵、结构及其特点.在继承知识类型转化是知识创造机制核心的基础上,根据创新联合体知识创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创新和其跨组织知识创造的特点,提出按知识在组织边界的位置和产品知识的整合程度为标准进行知识分类,探讨创新联合体知识转化的局域跃迁、构架变异、构架固化和局域整合4种基本形态,综合分析知识转移和物理场、虚拟场以及文化心理场的影响,利用知识创造过程解析创新联合体知识创造机制,为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创新联合体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转移知识分类